刘子润
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融媒体时代给传统电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传统新闻媒体通过创新新闻播报形式的方式迎合受众审美,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在我国电视新闻行业中崭露头角。本文结合我国具体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分析我国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并探求发展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脱口秀,传播困境,现状分析,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以其便捷性、广泛性使讯息迅速传播,对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冲击。近些年来,传统新闻媒体行业推出了播报形式去精英化、播报内容更平民化的新闻脱口秀节目来应对挑战。笔者发现,这种类型的节目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有着并不乐观的趋势,“新闻”与“秀”之间能否融洽相处,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我国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面临的困境
(一)主持人困境
1.话语权小——重新闻,难脱口
尽管作为一档突出主持人个性风格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在前期工作中往往也会参与到节目内容的采编、创作过程中,但无论主持人再怎么“秀”,也无法摆脱以“新闻”二字为定位的电视媒体节目的约束。
在笔者与某位省级电视新闻脱口秀主持人的交流中,他表示尽管他是在新闻脱口秀节目中罕见的身兼节目制片和主持双重身份的的主持人,每天的文稿拟好后交给审核部门严格审核、删减是必须环节。
诚然,作为承担着“党的喉舌”之责的传统媒体人,要避开许多利益集团的雷区,故与许多突出“主持人中心制”的西方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可以畅谈种族、情色和政治的主持人相比拥有更小的话语权,因而往往在评析的深度上打了折扣。
2.个人风格无度——重脱口,轻新闻
在娱乐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些节目为了获取收视率、创造营收,很容易忽略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的现象近年来也出现在了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一些主持人一味彰显个性、光顾着运用话术吸引观众眼球,语言运用过于自由甚至有哗众取宠之嫌忽略了新闻脱口秀对新闻事件进行评析的主题,而只沦为形式上的吐槽。
笔者以为,如果新闻脱口秀节目变成了只求口舌之快的节目,那么失去新闻价值的新闻脱口秀节目只会流于肤浅,逐渐丧失生命力。
(二)节目困境
1.优秀的传播主体资源稀缺
上文提到在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往往需要承担前期素材的采编工作,在节目主持中也须要展现出鲜明的个人特点增强观众黏性,因此需要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兼备思想性和娱乐性,既要有新闻素养也要有娱乐精神。而我国高校播音主持教学中对这样采编播人才的培养仍在发展阶段,因此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稀缺是我国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面临的困境之一。
优秀的主持人在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拥有观众黏性,因此能否长期锁定优秀的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以保证节目长久的生命力便成了许多省级卫视的隐忧,这就意味优秀的传播主体会面临更多平台的争抢从而将精力分散到不同卫视的不同节目中,在不同卫视看到同一位主持人对同样的话题的高谈阔论成了常见现象。如主持人“老梁”梁宏达在山西卫视、辽宁卫视分别主持了《老梁观世界》、《老梁说天下》和《老梁故事会》,他的说书人形象别具一格,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幽默犀利,但如果频繁出现在不同电视台,难免会引起观众的视听疲劳。
2.内容泛娱乐化、同质化
“麻醉理论”[ 拉扎斯菲尔德.传播负功能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这种现象是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是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即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之中,如果人们过度沉溺其中便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
同样,近年来我国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有泛娱乐化的趋向,节目风格的娱乐化和结构的不完整性使新闻的主题缺乏深层次的解析。一些节目为了搏收视给新闻图片加特效或歪曲解读,甚至从用戏谑的方式“戏说”新闻,这样的方式是能让观众印象深刻,但是忽略了陈述新闻事实的目的,有引导受众娱乐新闻的嫌疑。这种“泛娱乐化”现象的弥漫不仅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阻碍了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在信息传播极迅速的融媒体时代里,受众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信息。
在新闻脱口秀节目涌现给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生机,但随之而来的是抄袭内容、模仿形式的“量多质忧”现象,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脱口秀节目在以相同的方式讲述同样的内容,电视台的整体品味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二、我国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策略
(一)节目定位:找准定位,细分受众市场
上文笔者提到了传播学受众研究理论中的社会类型论,即可以将受众从多个方面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那么语言风格轻松、播报方式新颖的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受众定位范围则不宜过宽,应该以受后现代文化思潮影响的年轻人们为主。
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市场细分”[ 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1956年提出来的。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的概念,那么细分受众市场同样也适用于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中,将整体受众按照人口统计数据和需求进行细分,随后准确抓住市场空白区或市场需求最大的区域进行节目的制作与播放。
(二)节目形式:把握好“新闻”与“秀”的度
由于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比较呆板,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大,因此才会产生新闻脱口秀的形式,通过“说新闻”的方式解剖新闻事件,使观众在娱乐中汲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才是新闻脱口秀的初衷。为了“秀”而秀则会使新闻脱口秀节目变成没有新闻价值的普通脱口秀节目。
主持人在“秀”元素的展开中,首先要使副语言的呈现符合新闻内容的整体基调,如在关系时事政治的事件中则语气不宜轻快、语言的使用不宜随意,否则会使受众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其次,语言符号的使用尽量客观公正,观点的输出不宜过分随意与主观;最后,主持人将再创作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可破坏新闻的真实性。
(三)节目传播方式:改进传播方式,打造节目IP[ IP:知识产权的简称,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应立足传统媒体平台,积极适应媒体新生态,多端发力,抓住机遇,不断尝试媒体新阵地。
《评新而论》在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传播方式上做了不错的榜样:2018年受邀进入喜马拉雅FM平台,推出了《评新而论》音频版,仅三个月,点击量就突破200万次,六个月内收听量超500万次[ 数据源自:王小芬.时效与真实兼备,个性与深度相融——《评新而论》的新闻评论样式创新[J].新传媒.2019,(17).
]。同时在节目中引入了大量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元素,整合新媒体资源,取得了巨大的关注度。
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形式上比较单一,与观众的互动性差,交流感弱,影响了受众的参与意识。而新闻脱口秀节目成功与否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语境设计能否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如今微信微博的流行,人们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中发声,形成新的舆论磁场,节目应擅于利用这样的即时性媒介,为受众的对媒介的即时参与提供技术支持,也符合受众也是传者的媒体发展趋势。
结语
对新闻脱口秀节目的研究容易走入脱口秀节目的误区,笔者从新闻的角度对我国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进行考量。走进新媒体时代,新闻脱口秀节目在凸显节目特色的同时,应当提高节目质量,致力融合创新,积极拓展传播方式;坚守新闻底线和媒体责任,凸显主流媒体的价值导向功能。在新闻与”秀“的形式中找到度,在自由与桎梏间找到平衡,更好地回应时代挑战。
参考文献
1、邓曦.后现代视角下电视新闻脱口秀的特征与反思[J].青年记者.2016,(23): 14
2、罗晓丽.陶开府关于脱口秀节目的几点思考[J].新闻前哨.2014,(8).
3、郭宏,王凯山.中国式新闻脱口秀节目发展趋势探析[J].新闻世界.2020,(8).
4、李娜.“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J].新媒体研究.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