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凌海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摘 要】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下我国的建设重心,为了推动农村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水利方面的投资建设。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点探讨农村水利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问题,通过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设建议,为农村地区的稳定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农村;水利;经济;水利工程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中,我国充分认识到“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深刻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为后续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这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样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建设水利灌溉工程,是帮助农村居民快速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由此衍生出来的农村水利经济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社会焦点。
1、农村水利经济的概述和建设意义
水利经济是以水为载体,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所产生的的经济效益的总和。在当下我国的农村水利经济中,其重点主要在落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在开发利用中两种主要的使用方式分别是生活灌溉用途和小型发电设施的经营用途,大力发展水利经济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1.1对标农业生产的水利经济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
农村水利经济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辅助设施设备,促进农村种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遭遇到的一系列旱季灌溉难,雨季遭洪涝等生计难题,消除“靠天吃饭”的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保障弄明稳定的生活节奏,并且尽量提升农民的额外收入,让农民“富起来”,真正实现全民富裕的伟大目标。
1.2水利经济为农业附加产值提供了可能
水利经济的发展建设,让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提升的可能,随着基本设施的完善,在现代化电力配套设施的帮助下,农村居民有了更多的闲余生产力,这可用于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建设,比如引入最基本的粮食加工设备,打造品牌精米,引入水果加工设备,生产罐头或者果干,这不仅让附加价值进一步提升,还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降低了成熟季的销售压力。这些水利经济在农村的大力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
1.3农村水利经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水利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复杂度高、危险性大的工程,农村水利经济建设面临不同的地势环境、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在建设中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多条件的反复论证,在建设施工时,需要根据本地水利建设需求有序展开,这对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大量的农村水利经济发展建设中,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经验更加完善,并且水利经济涉及到的经济学内容,也让边缘化的农村水利经济学理论更加成熟圆满[1]。
2、农村水利经济建设中的难题
2.1水利资金总量短缺,规划不合理
如今,我国虽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阶段,但是农村面积庞大,农村以农业为主的人口依然超过2亿以上,在发展农村水利方面,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能在该方面投入的资金体量有限,无法快速填补如此巨大的自己缺口,所以这意味着大多数地区的水利经济只能先停留在排队等待阶段,在进行具体投入建设上还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再有就是,在整体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同农村的确水利经济整体规划还存在较大误差,这会导致资金进一步紧缺,成为我国快速发展农村水利经济的一大障碍。
2.2农村水利工程效益较差
我国农村水利经济是国家投入建设的项目,由于对效益收入的要求很低,导致在建设规划中,也较少考虑收益问题,最后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整体效益始终处于低效率运作状态,甚至还有不少水利工程长期以亏损状态运行,这种运作方式难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的独立运作和管理,这不利于农村水利经济的长远持续运作。效益不足的问题会让后期的维护工作逐渐陷入停滞状态,进一步减低整个水利工程的运作效率,这让投资的价值大打折扣。
2.3农村水利经济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水利经济需要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作为支持,但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并行运作管理的问题,这不仅会导致工作任务重合繁琐,也会导致责权不明的问题出现。在科学维护指导方面,又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的问题,在后期无部门对此负责,造成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大幅下降,本地农业发展水平遭到严重的影响[2]。
3、发展农村水利经济中的有效策略
3.1加大宣传,拓展资金渠道
在解决资金难题的问题上,要善于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提升既有资金的利用效率,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要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通过现场调研后制定详细的投资方案,让资金能落到实处,降低中间不透明环节带来的投资浪费的问题;第二方面时,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建立“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的投资模式。通过加大水利工程的效益建设,吸引投资方参与地方的水利经济投资,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投资方的收益问题。在拓展投资渠道方面,可尽量尝试调动本地农民,从农民是切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宣传,加大本地农民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从而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农村的水利经济运作速度。
3.2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水利经济
农村水利经济的发展重心需要根据本地群众需求进行开展,比如有的地方主要目标是灌溉,有的地方则是蓄水防洪,有的地方还可能是发电或者通航问题,所以在发展农村水利经济时,首先就要对当地的群众需求做全面的调研,考察建设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偏向问题,并在之后召开技术会议,研讨技术可行性,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要做好防渗处理,建设配套的管道输水等工程,并考虑引入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在因地制宜发展水利经济的原则下,要重点考虑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持续性,通过水利经济建设,让本地的农业水利内循环持续时间更长,应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更优;第二就是经济性,以经济为导向,尽量提升农民收入的情况下,最好还能让水利工程处于有效收益中,这样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3.3加强农村水利经济管理机制建设
上面提到,水利经济管理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针对该方面的内容,要做好相关体制的健全化建设,在具体的建设中,地方政府要做好主导指导工作,制定水利工程的负责人,尽量消除无关团队在该工程中的话语权和指挥权,作为为农民服务的专项工程,可尽量安排农民代表参与管理和维护,加大农民对该工程的支持。
3.4发展水利经济的多元运作模式
农村水利经济的经济收益不仅局限于本地的农业灌溉、发电、通航等方面,在建立了水利工程后,水产养殖、钓鱼娱乐、旅游划船等并行产业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支持,相关水利经济负责人应当提升格局,放远目光,尽量开发本地水利的潜在价值,做好多项产业链的规划和落实,为本地开启更多元的经济创收来源[3]。
【结 语】综上,农村水利经济虽然存在诸多难点,但是其中隐藏的机遇也不容小觑,相关人员应当在有效解决本地农业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开发其潜在价值,增加收益,这样水利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运转。
【参考文献】
[1]王洋,张建国,王永波.佳木斯市农村水利发展的几点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2):1407-1408
[2]曾庆祝.江苏省淮安市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水利发展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4(3):66-69
[3] 赵志祥.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7(23):140-141.
作者简介:杨丽,女,汉族,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单位:凌海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