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娥
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摘要】针对山区路基坍塌具有突发性、容易发生、救援难度大的特征,提出根据山区地理环境特点,采用向内拓宽路基的方式先抢通一条可供临时通行的路基。
【关键字】山区 路基坍塌 改移线位法
我国是一个多丘陵的国家,山区及丘陵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逐渐向偏远山区地形复杂地段延伸,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山区时有路基坍塌情况。路基坍塌不仅影响了交通运输,人员滞留,也往往造成当地的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中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研究路基坍塌,尽快恢复交通通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山区路基坍塌的特点
路基坍塌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严重下沉,与原路基顶面形成巨大高差。山区道路多数依山而建,路基坍塌发生在山区道路的外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路基坍塌。山区道路多数位于陡坡上,路基多数采用半填半挖式开挖。这种开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地形条件,较少开挖量,缩短工期,节省经费,在山区道路建设中得到大量的使用。但是这种开挖方式也有一个问题:路基外侧面向深谷或者河流,坡度大,受地质灾害,强降雨或者河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靠外侧路基容易发生路基坍塌。
(二)山区路基坍塌具有突发性。路基坍塌有持续性和突发性,持续性相对好预防,突发性的不好预防。突发性山区路基坍塌是由于山区道路受山体滑坡或者边坡岩体崩塌后,掉落巨大的岩石体砸向路面而发生坍塌,或者因地震、泥石流导致路基主体破损,失去其既有通车功能,导致路基的突然坍塌。突发性山区道路坍塌因其发生突然、无明显征兆,易造成道路交通意外中断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需重点防治。
(三)坍塌侧边坡陡峭,抢修难度大。山区道路坍塌侧多数位于陡壁上,或者河流边上,受地质条件和气候的影响短时间在原来的位置上抢通路基难度大。
二、改移线位法概念及方法
(一)改移线位法的概念
改移线位法是由半挖半填式路基开挖方法演变而来的一种路基坍塌抢通救援方法,这种方法在技术的使用上,有挖方有填方,在山区路基坍塌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半填半挖的山区道路外侧路基发生坍塌后,在短时间修复坍塌体比较困难,为迅速抢通道路,舍弃塌方体,向内侧拓宽路基或改变线路的一种路基抢通作业方法。
(二)改移线位法的方法
根据路基向内拓宽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改移中心线法和改移路线法。
1.改移中心线法。清除外侧塌方路基,挖宽内侧路基把路基中心线往内侧移动。清除坍塌体对边缘进行简单的加固,做标识;然后把边沟填平作为路基的一部分,再判定是否能够作为单车道使用,如果宽度不够再对靠山侧边坡进行处理,直到宽度能够作为单车道通行使用的宽度为止。
采用这种方法改变了路基的中心线,所以叫“改移中心线法”,它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清除坍塌不稳定部分。
(2)填平靠山侧边沟作为部分路基宽度,为不影响边沟正常排水功能,填筑前要在边沟底铺设排水管道,用来临时排除路基、路面、边坡的积水。
(3)清理靠山侧坍塌土石。如仍不能满足单车通行宽度,则需对内侧边坡进行开挖。一般情况下,土质边坡使用机械开挖,石质边坡采用爆破法快速开挖,时间较为充足时可采用静态爆破法,根据现场情况,通常人工、机械和爆相配合的方式。开挖的土石方使用机械配合人工清理至下边坡,
(4)设置警示标志,防止车辆越界行驶。
2.改移路线法。如果路基坍塌宽度大,剩余的路基通过拓宽还达不到单车通行的目的,挖方路基边坡上有适合的位置,抢修一条可以供临时通车的道路,此时可采用改移路线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选定路基修建位置。对路基剩余部分加可能拓宽后的宽度进行测量,对路基靠山侧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判定,选定边坡上抢修路基的位置,路基修建位置要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规划。
(2)构筑临时单车道。在挖方边坡上选定的路线,抢修一条可供临时通行的单车道,特别要做好新建路基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上坡和下坡的坡度设计,及防滑处理。
(3)设置警示标志。改移线位后,应路面上应设置警示标志,协助滞留车辆通行,防止车辆越界行驶。
三、山区路基坍塌抢通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抢通作业观察,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救援往往是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有可能再次发生灾害。一是要设立警戒哨和安全观察员,对作业情况和周围环境进行监察;二是抢险人员和装备也是处于高危的状态,安全威胁比较大,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保持高度戒备,胆大心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二)学会因地制宜,科学抢通。一是应根据路基坍塌现场地形地貌、灾害类型、毁损规模,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残存结构和就便器材,慎重确定抢通方法。二是路基抢通往往不是一个方法的使用,而是几个方法共同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本案例中除了使用改移线位法外,因为道路一侧临江,采用石笼栏边填土稳定路基边坡,加固路基,加快道路通行。三是并不是所有的傍山道路路基坍塌都采用改移线位法进行,要根据塌方规模、傍山侧的地理条件合理选用。
(三)要连续作战,快速作业。在救援中队听从现场指挥员协调,密切配合,有效发挥装备性能,发挥不怕困难,人停机不停,连续作战的精神,尽快恢复道路通行。对于路基抢修比较困难的地段本着“能绕则绕,能过则过”的思路快速推进。
(四)要以通为主,先通后畅。在保证安全通行的前提下,首先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装备器材抢通道路,即“先通”;然后在此基础上,边通行边采取加固、补强等技术措施进行修复,采取拓宽、平整、压实、防护等技术措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即“后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