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霞 郭俊涛 张曼 刘妍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山西永济 044502
摘要 漆膜不良因素产生涂装返修返工,影响漆膜质量主要是流挂、针孔、气泡、颗粒等。分析漆膜外观质量不良原因,实施预防与纠正措施,满足整机漆膜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漆膜 问题 措施 质量
0 前言
油漆是覆盖本体面,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涂料。本体面固化成一层坚韧、耐磨、附着力强的成形漆膜,使本体面与外界的空气、水分、日光及腐蚀物质等隔离,起到物面保护防止腐蚀,如产品的“盔甲”延长物品本体寿命。油漆五光十色,能赋予本体面光亮、艳丽的“外衣”,达到赏心悦目直视感。针对牵引电机涂装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验证得出措施,满足整机漆膜设计要求。
1 问题措施
缩孔:漆膜表面出现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如针刺小孔。起泡:漆膜大小不等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间。
原因:
1)表面油污、漆渣等异物。
2)环境温湿度不达标;底漆晾干未完全干燥。本体面附有油污、灰尘或吸附水份等,空气管中含水雾气或表面溅到水份。
3)固化剂、稀释剂不配套,固化剂加入量多,油漆配比不恰当,调配油漆静置不够工艺时间,油漆粘度高有气泡;一次性喷涂厚度不达标,溶剂挥发时间长。
措施:
1)用百洁布手工清理表面,砂纸打磨平整吹擦,稀释剂清洗表面油污、粉尘等擦拭洁净,表面打磨处理达工艺要求勿触摸。空气管 前加装油水分离器,开工前须排出空气中水份;施工前烘道内干燥处理。
2)施工温湿度计检测达标;重涂间隔时间达工艺要求,附着力检测底漆完全干燥喷面漆。
3)固化剂、稀释剂按计量配比,配好油漆静置时间不少于工艺时间;保证油漆施工粘度,解决粘度高消除气泡;先雾喷再分3-4次薄喷,单层厚度不超过20μm。
4)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砂纸打磨平整擦拭洁净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手工清理擦拭洁净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咬底: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漆膜附着力变差,发生起皮、揭底。颗粒:涂膜中凸起物呈颗粒状分布本体或局部面上。
原因:
1)底漆未完全干燥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
2)环境空气清洁度差,调漆室、晾干室、烘干室内浮有灰尘;基层处理不达标,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底漆漆膜厚度偏大;稀释剂、固化剂使用不当,涂装前后涂层贴合不配套,溶解力差。
3)油漆未充分搅拌或过滤;调配油漆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散尽即施工,在寒冷天气易出现气泡散不开,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凝结变粗糙。
措施:
1)调配好油漆涂装前滤网过滤除去漆渣等杂质;油漆调配好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施工;底漆完全干透喷涂面漆。
2)使用配套底漆、面漆、稀释剂、固化剂;对严重咬底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擦拭洁净再选用同一品种油漆喷涂,保证底漆、面漆贴合附着力检测标准。
3)环境通风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定时清洁减少空气浮尘量;本体面手工擦拭洁净达白布涂擦无痕迹。用砂纸打磨光滑处理粗糙涂膜面,再分2次间隔干燥刷面漆。
不干或慢干:涂膜经工艺周期存在未干或不硬化。光泽不均匀:涂膜光泽目视不均匀。
原因:
1)本体面附着灰尘、粉尘等未擦拭洁净;固化剂加入量少或未填加固化剂。油漆调配好放置时间超过工艺周期。喷枪作业操作不当,喷射幅度重叠相接不均匀;异物堵住喷嘴气孔或漆孔,造成喷涂幅度大小不一。
2)环境温湿度不达标存在过低偏高,溶剂迅速挥发致使漆膜白化,工艺周期内达不到完全干燥条件。
3)涂膜超过标准最大厚度,或层间间隔时间不够工艺周期。
措施:
1)选用细砂纸打磨清理本体面,稀释剂手工擦拭洁净;按比例加固化剂配套稀释剂调漆;按作业工步操作,喷射幅度重叠相接处均匀;每次施工后清洗保养喷枪,保持喷枪良好状态。
2)放置温湿度计检测达标再喷涂。用配套稀释剂在规定的温湿度范围内控制涂料粘度,用工艺方法分3-4次喷涂漆液。按工艺规定调配好的油漆一个班次内用完。
3)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涂层铲去重新喷涂。每次喷涂提高工件烘道可控温度保证每一道 涂层完全干燥。
流挂:操作不当一次性喷涂过多,造成涂膜成流动状,严重时成垂帘状,主要发生在机体侧面。
原因:
1)稀释剂超标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油漆流淌;本体面油、水等污物清洁不达标,喷涂流淌。
2)环境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成膜流动性较大。
3)喷涂时,操作角度和距离倾斜度使涂料堆积不均匀;本体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凹槽处发生喷涂不均、厚薄不一,涂膜叠加较厚流淌。
措施:
1)放置温湿度计检测达标。在温湿度范围内调配配套稀释剂;清理本体面的粉尘、油污等杂物达到白布擦拭无痕迹。
2)纠正操作手法,细化作业工步标准传授推广;手工打磨基层平整,磨去棱角等凹槽处杂质,解决涂膜叠加流淌。
3)漆膜未完全干燥,处理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油漆流挂,用铲刀铲除多余漆膜,分2次补刷油漆;漆膜完全干燥,用砂纸磨平轻微流坠补刷;砂纸打磨清理大面重新喷涂。
桔皮: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桔子皮样状态。
原因:
1)油漆调配不达标稀释剂加入量不够;加入固化剂调配放置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环境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油漆流速不能满足时间范 围内的流平。
2)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
3)环境风速过大;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溶剂即挥发。
措施:
1)配套稀释剂在温湿度范围内调配;根据环境温湿度掌控固化剂调配量,满足流平条件下油漆流速。
2)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
3)放置温湿度计检测达标;规划涂装固定工位防止在强风处涂装。
开裂、脱落、剥落、起鼓、起皮、露底:漆膜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从裂纹处可见下层表面为“开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为“龟裂”。 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露出中涂或底层的现象。
原因:
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收缩应力,引起漆膜开裂或龟裂,附着力差;固化剂加入量不达标或未使用配套的固化剂;涂装环境温差大、湿度大,漆膜伸缩不均衡引起龟裂。
2)本体面处理油污、粉尘等未擦拭洁净;底漆、面漆层收缩不一致或底漆未处理彻底或未干透涂装面漆,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漆膜厚,油漆属性硬度高脆性大。底漆、面漆色差过大,如在深色漆面上涂亮度高的浅色涂料等。
3)油漆涂料粘度偏低,漆膜便于下限、遮盖力差或未搅拌均匀;本体面外形复杂发生漏涂。
措施:
1)配套底漆、面漆、稀释剂、固化剂,按配比充分搅拌油漆;本体面油污、粉尘等清除达白布擦拭无痕迹。
2)底漆完全干透喷涂面漆,先分段处理底漆雾喷第一层稀薄,干透喷涂第二层。
3)选配底漆、面漆相近颜色;用遮盖力强的油漆,增加涂层的厚度或道数;提高油漆粘度,每道涂装应达最佳漆膜厚度
2 总结
分析牵引电机在涂装中常见问题,确定问题症结原因提出对策;实施验证确定可行性措施,有利于提高电机整体漆膜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瑞先 《油漆工基本技术》 金盾出版社 1998
2.刘登良 《涂料工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