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毅锋
融水县林业局 广西 融水 545300
摘要:森林既可以将林化产品、木材等提供给社会,又能够发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重要作用,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综合制定了森林生态建设规划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需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经济;良性发展
1 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森林存储的炭占据陆地生态系统的90%左右,每生产1t干物质能够对1.63t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将1.19t氧气释放出来。森林调节着陆地生态系统,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森林也可将诸多产品提供出来,如木材、干果、木本粮油等,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由此可以得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需充分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2 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经济良性发展的策略
2.1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但依然有滥砍滥伐、过度开发等问题出现,影响到森林资源的保护成效。同时,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较大的变化,能够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为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推动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要依据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和政策,将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完善构建起来,促使林业司法、执法工作等得到高效开展,能够规范处置各类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的违规、违法行为。在森林资源保护实践中,需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对出现滥砍滥伐等不良行为的企业、个人等进行严肃查处。为保证执法成效,林业保护部门与公安部门要构建联动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此外,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的综合运用,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政策与法规,不断增强民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深入参与到保护工作当中,自觉抵制和举报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保护局面。
2.2 加强护林团队建设
为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将专业化的护林团队、保护部门等组建起来,以便促使森林资源的保护运营机制得到健全。就现阶段而言,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一般由农村居民开展护林工作,导致护林成效得不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人才建设工作,将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充实护林队伍,促使护林队伍的素质、专业水平等得到提高,更加顺利的完成各项护林任务。同时,为调动护林团队的积极性,管理部门要对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科学制定,分阶段开展评比考核工作,从物质、精神等多角度着手,奖励那些护林工作成效显著的人员。
2.3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火灾是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森林火灾问题,将会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蔓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与影响。因此,要构建完善的森林防火机制,最大程度规避森林火灾的发生。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对林区防火措施进行完善,严格落实巡山制度,仔细排查容易出现火源的区域。将一系列现代化防火技术手段引入进来,对各类防火设施定期检查,保证能够正常运行。其次,要积极培训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帮助其对森林资源保护、防火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熟练掌握,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同时,要将防火责任制落实下去,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定期评判岗位职责履行情况,避免有思想懈怠等问题出现。此外,要对森林火灾的危害、防范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促使各地村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得到增强,禁止出现一些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的不良行为。
2.4 严格管控林业资源消耗
森林资源保护实践中,工作人员要严格管控资源消耗程度,规范林业采伐许可证的办理流程,依严格审查申请单位或个人,提升林木采伐审核工作的严谨性。针对出现非法办理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需结合法律条例进行严肃惩处。同时,要严格落实持证采伐制度,禁止出现无证采伐等行为。要对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对天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科学区分,合理控制采伐强度。由于林业采伐、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规定条例等拟定较早,部分内容并不符合新时代森林资源保护要求。因此,林业保护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对规定条例等进行补充和修订,将不合理的制度内容及时纠正或废除,增设一系列新的制度,以便有效指导林业采伐等活动的开展。
2.5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可行性方式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方式正在从化学杀虫向生物治理、综合效率治理和科学治理转变,逐步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1)强化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意识,走生态化防治之路
强化生态防治意识是推进森林病虫害生态化防治的首要之举。在以往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中,已多次验明化学杀虫的有害性和非科学性,故而,应合理转变病虫害防治观念,走生态化防治的创新之路。在森林病虫害的生态化防治中可借鉴国外的近自然经营模式,结合综合防治思想,运用现代化防治技术,从造林、施工、生产、更新等环节减少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大面积种植混交林,引入天然病虫杀手植被或病虫害天敌机制的方式,维护生物多样性,在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的同时,提升防治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提升知识产权、专利应用转化率,引入科学技术手段,走科学化防治之路
当前阶段产生了众多有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专利,在有关推进林业转型升级的会议上就多次强调、重点提出知识产权、专利转化的问题,应提升知识产权、专利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的转化率。同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不断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基于生物危害性评价模型和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如RS、GPS、GIS,加强病虫害监控,建立重点地区病虫害发生预警机制,构建病虫害生物数据库,对病虫害防治进行科学的管理。
(3)应用效率化防治措施,走效率化防治之路
效率化防治注重的是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即结合、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不是林业部门的专有化、特有化职责,而应是全体社会人员的共同责任。在森林病虫害效率化防治中应引入三P模式,即政府监督—市场化经营—群众参与,汲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来。
(4)树立责任意识,构建科学化防治体系
结合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经验和国外防治管理模式,提升相关责任人的防治意识、责任意识,向构建科学化防治体系迈进。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制成立以来,国内有关部门就一直致力于其应用的可行性探索。因此,应构建一套科学的防治效率评价体系,通过不同地区年度森林病虫害发生横向对比和本地区年度森林病虫害发生纵向对比,量化数据信息,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制的应用提供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态势。林业部门要充分明确自身职责,从执法监督、森林防火等多角度着手,不断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切实改善森林资源防护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玉锋.培植和保护措施在森林资源中的应用探析[J].种子科技,2019(8):26.
[2]孙建萄.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下保护森林资源[J].花卉,2019(6):230.
[3]黄苑英.刍议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森林资源[J].花卉,2020(8):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