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斌 邓艳桥
常宁市林业局 湖南常宁 421500
摘要:林业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以牺牲林业发展为基础,同时,应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及修复,解决林业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我国林业生态修复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的有效策略,以在新时期继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及发展,保护林业资源。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是绿水青山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支撑。在新时期,我国的林业资源已经日渐减少,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任务也更加严峻,而林业的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也需要采取新手段、新措施,提高效率。
一、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一)保持水土
在环境保护中,森林的涵养水源作用比较明显,能够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同时还能做好保持水土的作用,有效调节水源。
(二)防风固沙
森林能够减少暴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固定沙土,森林中的树木根系多,并且发达,不但能深入地下保护土壤中的水分,还能固定土壤,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三)调节气候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实现光合作用以及水循环,以保证基本的生长环境,在此过程中需要热量作为基础物质维持树木的生长过程,还可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树木在进行水循环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蒸气,保证周边环境中拥有大量的水汽,起到加湿作用。
(四)净化空气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例如二氧化碳,森林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在此过程中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保证氧气充足。
二、我国林业生态修复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布局不合理
林业生态修复应该要结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格局来确定,目前一些地区的林业发展布局不合理,导致林业开发和种植工作缺乏协调性,林区面积退化严重,小面积的林业种植并不能起到很明显的生态修复作用,整体上,林业环境的保护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二)林业环境失衡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充分反映出生态环境现状,林业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森林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群众缺乏森林保护意识,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房屋建造等,给森林带来了破坏,使森林面积减小,林业态环境失去平衡。
(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足
目前,林业技术队伍的专业知识技能比较薄弱,通常只会利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设备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开发效率较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甚微。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缺乏技术支持,其进度也比较缓慢。
(四)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林业生态修复和保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积极落实,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宣传力度不够,人们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不够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加上林业生态保护监督机制不完善,破坏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五)缺乏专业的森林保护管理队伍
基层林业技术人员队伍比较薄弱,人数不多,而且一些林业人员还兼职其他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频繁的调动,技术力量薄弱,增加了森林保护的难度。一些新上岗的林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影响森林保护效果。
三、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策略
(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林业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进行林业产业的优化升级,改变传统的利用模式,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利用。在林业产业的开发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要综合考虑,寻求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就第一产业而言,要深入分析市场状况,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次生林,缩短原材料生长周期;就第二产业而言,要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实现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实现林业资源向高端利用的转变;就第三产业而言,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将林区旅游和花卉栽培作为发展方向,转变林业资源利用率低的的现状。
(二)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林业生态修复和林业资源保护是关乎人类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而需要全社会参与,人人都需要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意识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林业资源。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封育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国家关于生态保护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比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
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媒体,都是宣传的主要平台。
(三)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优化林业生态系统
要大力发展以科学技术作为依托的新型林业产业,推动林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要对林业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充分挖掘出林业产业的优势,形成林业产业的完整的产业链,使林业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战略优势,提高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打造生态系统智慧平台,按照“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员、一林一警”的基本原则,对林业生态区域的责任归属进行明确,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四)完善林业生态保护管理制度
一方面,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全局出发考虑,制定林业资源保护制度,比如林业抚育管理制度,定期对林业资源进行抚育管理,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设立激励制度,在每个地区可以设置“林长”,林长带林农、干部带群众,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增加林业资源的补助政策,激发群众在生态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中的积极性,有助于林业资源生态修复目标的完成。
2.5 组建一支高素质林业技术队伍
一方面,要组建更强大的林业技术队伍,招聘更多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充实林业技术队伍,给不同的地区分派不同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要定期对林业技术队伍进行培训和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的林业修复技术、管理技术,通过培训和教育工作,传递给林业技术人员,实现“科技兴林、科技护林”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要加强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力度,开展宣传,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进行林业生态修复和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禹,赵邵松,贾丹,王怀宇.浅谈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在天然林经营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21,44(13):183-185.
[2]汪运忠.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07):100-101.
作者简介1:邓文斌(1983.2-),男(汉族),湖南衡阳市常宁市,常宁市林业局,专科学位,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2:邓艳桥(1985.9-),女,(汉族),湖南衡阳市常宁市,常宁市林业局,专科学位,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森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