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雾霾防治问题·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4月第11期(中)   作者:闫晋铠 余翔
[导读] 严重的雾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有人身体上的危害,其中污染
      闫晋铠
      余翔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严重的雾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有人身体上的危害,其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极其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性的物质。
      同时,雾霾污染大气时,气压持续下降,空气中的病毒颗粒物的浓度骤增、空气流动性会比较差,导致病毒浓度骤增,病毒传播风险大大提高。
      关键词:雾霾问题,雾霾治理,环境问题
      
      2021年西安科技大学“百年初心,煤海逐梦”国情观察实践团到陕北各大煤矿及化工厂学习参观。学习途中,我了解到部分相关企业就废气排放和雾霾治理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进一步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这是我国首次将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一阐述不仅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目标规划,更是对全体各族人民环保生活的总要求。我国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严重,雾霾危害极大,解决雾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
      雾霾形成的三种主要因素:一种是大气产生大量颗粒状气体扬尘的主要物理基源。由于现在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容易挥发产生这种颗粒状态的扬尘悬浮微粒。二就是由于汽车运动差容易导致扬尘。三便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之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形成霾。目前仅从情况分析来看,在我国西部黄土地质平原和高原地区350多座主要城市中,雾霾形成的三要素资源储备和存量相当丰富。
      雾虽然看似温和,但里面却含有各种对身体有害的细菌和颗粒,有毒物和化学物质含量高达20多种,包括胺、酸、碱、盐、酚等,并且含有灰尘、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和肺炎杆菌等,其有毒物质含量是正常大气中的几十倍。由于霾中细小的粉粒状的空气飘浮物和颗粒物的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经过人体呼吸系统从而到达支气管,甚至直接到达人的肺部。

我们便很容易因为雾霾而染上对生活影响最大的几种呼吸系统疾病,同时,雾霾污染大气时,气压持续下降,空气中的病毒颗粒物的浓度骤增、空气流动性会比较差,导致病毒浓度骤增,病毒传播风险大大提高。
      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们就会更容易产生烦躁的紧张情绪,血压自然就会随之有所提高。再一方面是大雾天往往气温相对较低,一些长期患有急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房间内突然走到了寒冷的房间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就是可使其内的血压温度急剧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如果说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那么雾霾却离我们很近。如果历次的环境话题让我们感觉隔靴搔痒,那么今年冬天的雾霾影响却让我们有切肤之痛。多日不见蓝天,大街上涌动的口罩族,医院里日渐增多的呼吸科病号,当雾霾的影响日益严重,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应该为雾霾天气负什么责任?我们能为减少雾霾做点什么?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雾霾里,每个人都是颗粒污染物的制造者,同时也是 “享用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希望横扫大半个中国的恶劣天气,能让这句每年环保话题的老生常谈式的终结词,不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更是每个人真正的生活实践。
    消除雾霾天气,既要靠政府出台导向明确、奖惩得当的治理政策,并确保政策得到执行,也要靠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力度,将减排降至最低。在肆虐的雾霾天气面前,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单纯的批评者,因为无人能置身事外。不管是出现“雾霾天气”还是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其根因还是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除了批评、监督,每个人都应拿出实际行动,做出积极努力,做消除雾霾天气的行动者和推动者。我们的绿色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的质量,反过来也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雾霾天气当道,不做旁观者,要做行动者;消除雾霾天,有你也有我。

参考文献:
[1]《雾霾天气背景下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措施的研究》(2021,2,06);来源:山东省泰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作者:史鑫
[2]《生态文明视域下临汾雾霾治理对策研究》(2021,1,11);来源: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梁桓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