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春来
广东文佩律师事务所 广东深圳 518172
摘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保障。只有在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解决政治经济矛盾,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的创新是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长效机制,本文对行政法事业中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法;社会管理;创新
当前社会形势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关系到人们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认识,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一个重要功能,它可以应用到社会机制管理的其他方面,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是建立在行政法律保护下实施社会管理的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保障有赖于行政法保护下的社会管理创新与改革,创新战略的有效控制是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基本手段。
1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1.1社会管理概念的定义
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在社会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体现民主,维护社会公平,确保公民的一切需要得到满足,解决社会矛盾。首先,从行政机关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不仅注重社会群体,也更多地关注所有人的利益,不同的专业领域对创新有不同的看法。就行政法价值而言,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在优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公平分配社会资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还强调,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公众有责任感,与政府合作,现代化模式才能得到优化[1]。
1.2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发展理念,而且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合作才能实现实际目标。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创新不是永久的,只能保证一个时期的社会繁荣,只有不断增强管理的活力,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管理创新与新的价值追求有关,为了使现代制度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应将现代制度纳入行政法律体系,制定新的方法,在行政法律体系中发挥作用。此外,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看,管理创新活动应具有灵活性和变革性,通过规范规则来完善制度,通过结构转型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体现适应性。
2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且是以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为基础的整体管理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规划管理领域的机制改革,根据不同的领域和群体调整管理模式,采用最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管理科学,从行政法的角度出发,对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理性创新管理。
2.1明确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主要取决于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内容的定位,从社会管理的分布来看,各部委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交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管理部门之间的分工可能会导致一些冲突和纠纷,为了防止行政服务引起的内部冲突和纠纷,导致管理停滞,其他有效的社会行政服务部门可以在当前的社会行政法领域通过合理规划,有效地组织社会行政服务,主要目的是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各部门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地位,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2.2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行政权力的合理运用是行政法框架下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和实践规范,建立良好的社会服务体系,确保服务体系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持续有效运行,合理整合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有效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保障个人权利。
2.3建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社会管理主要以人的管理目标为基础,根据人在社会进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加强民生建设。在把握群众与社会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群众生活的支持是有效社会管理的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利,有效减少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政府应利用其权力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民生建设和管理,利用行政法的作用,确保相关行政部门对职工和人员的有效管理。
2.4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动员能力
一个合理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取决于政府对各种管理体系的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下的管理体制,保证社会管理体制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保证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内容,因此,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看,行政权力保护下的社会管理必须动员社会各阶层,引起各级行政部门的重视,开展有效合作,建立合理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加强社会管理[2]。
3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策略
3.1在行政组织法律制度转变的条件下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
(1)在法治的范围内开展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使权利与社会相适应,将下属机构的具体管理改为项目管理、政策管理、规范管理和检查管理。
(2)健全社会组织法制,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保证社会组织在正常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开展活动,维护社会团结稳定,保障社会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协调组织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法治、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可的环境下自由、健康、正常地发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3)加强公民法治宣传,寻找适合全体公民参与的社会管理形式。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审查协会的相关活动,并向立法和执行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公民法律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3.2建立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政治理念
我们知道,宪法是中国的基本法,是中国最高的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要求,以宪法为生活和工作的标准,确保宪法始终得到执行。作为公务人员必须尊重和维护宪法,积极引导公众尊重和遵守法律。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是一种能够控制大量社会资源的公共权力,它具有无限扩展和易滥用的特点。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的权利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并正确地使用自己的权利,以免给公众造成损害。不可模仿一些地方政府越权对民营企业家实施刑事赦免等行政程序;一些地方政府命令当地人民法院不提交文件,迫使申请人放弃与政府合作开发土地的措施;许多地方打着“征用”的幌子,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变相征收农民的土地。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公民的权益将受到严重侵犯,政府的形象将受到严重损害,究其原因,主要是法治观念的缺失,特别是对权力界限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公务人员权力的合理认识,更好地管理社会
3.3建立监督责任、权利救济的理念举措
有效的监督既是预防公职人员腐败的主要措施,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关键,由于潜在的扩张和滥用的影响,必须对行政权力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有关行政部门和干部要自觉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接受民主和群众的监督。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在一定程度上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市场监督职责,依法纠正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4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理念
一切人权都有一定的法律内涵,都是依法确立的,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贯彻执行,包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因此,各级有关人员有义务逐步加强对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中人权的认识和重视,谨慎使用权力,自觉依法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
4结束语
社会发展需要采用社会管理的方法来维护社会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使其更加和谐稳定,传统的社会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的创新已成为必然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为公众服务的目标,完善管理机制,实施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强调人的发展方向,解决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持续的活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岳碧云. 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21(15):112-113.
[2] 杨建顺. 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5(1):102-109.
[3] 李一鸣. 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分析与研究[J]. 商情,2017(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