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750306
摘要:电力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电力资源,因此,电力系统必须要保持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是当前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主要特点
1.1控制输配电过程的电能消耗
电力是消耗能源,这些年国家倡导节能减配,期望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电力企业在输配电管理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降低电力能源的外损耗,有计划、有条不紊的输配电。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以后,智能化、自动化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系统应运而生,有效的改善了传统输配电消耗电力的缺陷,同时也提高了电力工程的工作效能。
1.2对电网的全方位控制
自动化的输配电和用电工程渗透于整个电力行业的每个细节操作,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能直接掌控电气线路、电力运行情况、各区域用电数据、用电高峰等信息;其次,在了解数据的基础上对电力输配全程跟踪,有效的智慧各种电力输配元件,让电力输配具有管理上的灵活性;再次,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能自动识别输配电故障,并主动报错,主机控制人员接受报错信息后能立刻处理,提高了输配电的时效性。
二、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解决方法
2.1要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促进我国自动化供电系统的更好发展,我国必须重视专业配电人才的培养工作,早日建成人才培养的专门产业化链条。电力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工作时,应该倾向于选择知识水平高、电力输配操控经验丰富的人员。只有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才能够有效的解决现今我国电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电力研发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电力输配自动化系统的稳定发展。
2.2电力工程输配电自动化运行可以有效降低电能损耗
电力工程输配电工作中电能的损耗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这也就说明了如何降低电能损耗是电气企业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电力工程输配电自动化运行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电力工程输配电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电力工程输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调节,优化输配电工作细节,并对各输配电设施进行宏观的系统调控,以达到最大的利用效率,使得电气工程输配电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的运行,这就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电力工程输配电工作中的电能消耗,增加电气企业的运行效率。
2.3电能损耗有效解决方法
调查可知,现阶段46%左右的电能损耗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实现对电能损耗的掌控要求电力企业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企业应重视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操作的严谨性,敦促员工认真学习,保证其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实施操作。
2.4必须持续的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自动化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这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很大的阻碍。因此,在进行输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和建设工作时,必须要积极的从国外引入先进的技术,可以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对这些技术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我国也应积极的进行自主研发,只有自己掌握技术,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
三、电力输配与用电工程中显现的问题
3.1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
在电力输配过程中,自然因将会对电力输配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温差的变化,亦或恶劣的自然环境,都有可能导致输配电线发生老化或出现露电,浪费电力资源。
3.2技术设备的影响
在电力行业领域,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经验不足,且技术与设备落后,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3.3电能损耗严重
当前,输配电系统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电能损耗严重。工作人员的管理松懈、设备运用不合理以及设备保养不佳等都会导致产生电能损耗。此外,若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未进行更新,会导致节能效果下降,在输配工作运行中造成严重的电能损耗。鉴于社会用电呈现上升发展趋势,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输配电节能控制的重视。
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4.1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到管理理念的影响,因此为改变这种现象,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管理理念的转变,提高电力人员的管理能力。我国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求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保持一致,突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转变管理思想,实现观念创新。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要以电力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技术的应用中,加强技术管理,保证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科学管理,逐步完善电力系统的功能,加快推进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智能化发展。
4.2引入先进的自动化专业技术
鉴于我国目前针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局限性,需要拓展思路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新理论与新成就,针对目前我们的薄弱环节取经学习,譬如远程控制方面,我们在主计算机的调配与控制上还没能达到欧美国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这类问题出发交流学习呢,在学习之后依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创新自动化专业技术,使其更好的适用于输配电网及相关设备中。
4.3将电能损耗努力控制减少
相关调查统计显示,电力工作人员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引起的电能损耗约占电能损耗总量的47%,为此,必须做好对电力从业人员的监管,这是减少电能损耗的前提。同时,电力企业需要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操作准则的制定不断强化,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准则开展各项作业。将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构建出来并严格落实责任制,从而对员工的各项操作及行为更好的监督与控制。此外,对所有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使其明确当前的职业能力,引导其不断学习与提升,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强化节能教育,提升节能意识。除了提升个人能力及各方面素质以外,还要鼓励学习新的技术及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对有创新精神的工作人员或者团队给予表彰,为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4.4做好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关注用电需求的高峰时段
一般来说,用电高峰期是电力供应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举例来说,就天气之类的客观因素,酷暑或者严寒的季节,用电量陡增,极端高温和低温容易造成电力短缺和短路等问题,严重情况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显而易见,做好用电时段的记录工作,及时获悉各个区域不同的用电需求,对于保障输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和稳定电力供应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用电高峰时段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输配电设备的负荷状态,以此,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开展输电线路和基础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减少容易引发诸如停电等供电事故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承受更大的供配电压力,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限制,有效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电力服务,提高了电力服务质量,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彧珩,徐新宇.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205-206.
[2]郑树阳.浅析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J].智能城市,2018,4(23):140-141.
[3]沙军泉.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8):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