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玲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529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整体的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为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电力通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力通信电源的地位越来越高,关于它的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电力通信电源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我国电力通信的实际需要,对通信电源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才能提升电力系统的通信效率。文章对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和具体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应用
在现代技术不断革新的局面,为电力通信电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主要的运行推动力,电力通信电源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电力通信,进而导致城市的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各电力企业要明确通信电源的重要性,并及时应用新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一、在新技术下电力通信电源的特点
1.稳定性
电力通信电源在给电力系统供电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源头”作用,也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也决定了它要承受与普通供电电源所没有的超大极值的电压。所以,新技术下的通信电源就要求很高的电压承受度,能够使得电压中存在的噪声小于标准值,确保电源供电的稳定性。
2. 可靠性
应用了电力通信电源相对于传统的电源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使得电力系统间的通讯更加流畅无阻。在直流供电系统中,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一般采用整流器和电池并联浮充的供电方式,并且新技术下的整流器是多个模块首尾相连使用,有效避免了因为一个模块影响的坏的情况出现,提升了通信电源供电的可靠性。
3.小型化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通信电源的小型化是其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向电力系统供电,电源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有利于节省空间,还能够实现电力的分散式供给,提高电力通信电源的供电效率,减少了安装时的噪音,也为安装工人和周围的居民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4.高频次
电力通信电源功能的不断拓展决定了电源的负荷也在不断地增加。众所周知,超负荷的电源会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甚至出现电源设备的损坏,而在新技术的新形势下,通信电源具备变压器耗损小、效率高的特点,能够节约不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电能,使得电源的工作效率达到接近于90%以上。
二、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1.高频开关整流器应用
在电力通信电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开关整流器,传统的电力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的是可控硅或晶闸管相控整流器对电流进行控制,通过改变导通角来控制输出的电压,这种控制方式在电源设备较大的情况下凸显不出优势,流程也较为繁琐,出问题的频次较高,甚至对周围环境还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应该利用好开发的新技术,用新的开关元件代替原有的可控硅,使其具备高功率、少污染等优势,增强开关整流器的可靠性或者利用高压的开关柜对高压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也是促进电力通信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
2.功率因数的校正
电力通信电源的开关整流器采取的是对交流和直流进行整流的两级转换模式。通过滤波器电路和DCDC链路直接转换为直流电。根据开关整流器对直流和交流电的转换模式中,可以看出,开关整流器的负荷是极大的,甚至有时会超过负荷,这会对电力通信电源的整体电路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随着电源新技术的出现,能够对功率因数进行适当的校正,减少电源工作时产生噪音或发烫等一些不利情况的出现,为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3.防雷网络的应用
事实上,在所有的电力工作中,都要做一些避雷措施,以免产生损害人力,财力等的重大事故。电力通信电源也不例外,假如通信电源在运行过程中和雷电有一定的接触,则会在短时间内对电源设备以及电力通信中的其他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对电路的污染,严重时,会导致整个城市的电力通信网络瘫痪,因此,防雷技术的提高是必要的。新技术下的防雷网络能够有效感应雷电的类型-直击雷和感应雷,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避雷措施,有效避免雷电对电源的干扰。
4.免维护蓄电池的应用
传统的通信电源主要是安装大型的电池来进行供电,它会不断的将水分进行蒸发,蒸发完后,需要人员来添加蒸馏水,防止其充电结束后彻底分解,影响电源的供电效果,并且,质量欠缺的电池在运行过程中,还可能发生氢化反应,产生污染性的气体和物质,如酸雾等,既解放不了人力还对环境有害,加大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在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下,出现了免维护蓄电池。它的密封程度极好,电池的两极采用了五锑合金,能够有效防止电池自由放电和其水分的蒸发。这种电池的应用,虽然降低了其自由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为电力通信电源做了良好的铺垫,进而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技术的应用在整体的电力通信系统的有利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对新型开关整流器和免维护电池的应用和对校正功率因数以及防雷技术的不断升级是大幅度提升电力通信电池性能的有效措施,进而保证了电力通信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重视通信电源的核心地位和新技术的开发,发挥其强大的效用,才能促进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琦,陈敏,马骁,康晓波.电力智能通信电源技术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0,{4}(03):178.
[2]张凌薇,宋媛.电力通信设备电源新技术及其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4):103-104.
[3]程洪,韦成,张涛.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决策探索(中),2020,{4}(01):62-63.
[4]陈华升.电力通信电源技术及其应用探究[J].日用电器,2019,{4}(08):47-49.
作者简介:陈月玲(1987.08—),女,汉,广东信宜人,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广东南方职业学院,讲师职称,研究方向:电路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