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光
包头供电局土右供电分局吴坝营业站 内蒙古包头市 0141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用户对智能用电的使用程度也逐渐加大。智能用电规模稳步加大,在以曾加电力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前提下,电能信息采集作为智能用电的关键点,主要负责用户的用电情况收集和使用。可是,随着用电范畴加大和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电能信息采集运维管理工作将面对更加残酷的问题,因而主要对智能用电信息收集技术的研究做出论述,为配网抢修平台的开发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网故障研判
前言: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线损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制定有序用电方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配网自动化的进一步深化,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不断深化拓展业务功能,逐步实现与电力营销其他系统的兼容共享。
一、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1.远程抄表功能应用
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同时对于电网自身的运行也有远程控制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电网运行,发现电网中的安全问题,并且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加强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借助公网设备监测、专网设备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用户错峰措施的具体落实,及时纠正出现的小问题,保证电网的安全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通过远程抄表实现电费的结算,对高耗能企业进行用电指导,有效减少电能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用电利用率。
2.线损分析功能
通过同步总表和台区用户智能电能表信息,可以准确计算台区的线损情况,通过对线损的分析,实现线损的可控性,减少了在抄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纠纷现象,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管理效率。智能电网中的用电信息采集可以实现对供电装置的监视,有效避免人为更改数据的事件发生,在用户管理上更加严谨。用户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查询自己的用电情况,及时进行充电缴费,如果出现故障,不仅可也可以电话报修。信息的实时化可以方便企业调整供电策略,以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用户减少麻烦。
3.有序用电应用功能
在用电高峰的时候,该应用可以主动对电力系统进行错峰移峰,降低了管理成本,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正常用电。信息系统采集的电表更为准确,可以有效避免电数抄取错误造成的误差。
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电网应用
(一)通信网接入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需要实时、可靠的通信技术作为支撑,接入网通信技术系统接口丰富,组网灵活,支持数据、语音、图像等业务的一体化接入,可以为用电信息采集、负荷监测和控制提高安全可靠的通信通道。因此,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通信网络架构进行分析,提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网技术体系,研究适用于智能电网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通信网接入技术。
(二)信息共享与融合技术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还处于规模化建设阶段,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集成化水平较低,信息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既有营销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模式创新,利用数据采集手段和结果,针对系统的异构性和信息共享实际需求,构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技术方案,解决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应用互操作的难题,为营销系统业务应用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用电信息服务。
(三)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涉及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营范围内用户数量超过3亿户,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了全业务数据模型,以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功能的高级应用。由于用户数量多,采集数据量大,需要深入研究多线程处理、并行数据处理、批量数据处理、集群、负载均衡、分区存储、容灾备份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和多任务的并发处理,提高主站运行的可靠性。
(四)移动作业技术
传统的计量作业需要先打印工作单,再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现场工作完成后,将手工抄录的客户数据录入至服务器,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较低。电力营销移动作业支持系统是基于移动作业平台的电力移动营销类业务应用,可针对计量现场作业任务,完成现场抄核收、用电检查、业务办理、计量作业、移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移动知识库、教育培训等功能,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进一步提升计量现场作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五)基于三网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
围绕中国建设智能电网的总体目标,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系统架构,提出基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方案,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的融合,可以节省很多通信线路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网络的综合运营效率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实时性、经济性,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六)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借助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成的光纤信道和小区内电力线载波信道,采集和分析用电信息、电能质量等数据,监控与管理家庭用电设备,基于网络化、人机交互和业务融合原则,提供实时用电信息(停电信息、缴费信息)、告警信息、电价政策,提供历史用电记录、数据统计图形,指导用户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另外,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可提供友好、可视的用电交互平台,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信息。
三、配电网故障辅助研判
(1)故障的归集并单。它是根据配电网的基本路径,遵守规则,把新出现的故障整理到已有的故障集内,也就是把某个故障点,或是同一个范围内的故障统一到一个集合中,比如某区域线路的馈电跳闸,从系统接收到这一信息并维修故障时,会根据用户保修的户号,判断该用户的用电类型与对应的设备,找到其使用的供电线路,随后把这个信息整理到对应的故障集中。通过这一操作,可以判断这两个故障是否相同,如果是同一个集合内,可以选择不派工,为故障维修提供辅助判断。
?(2)故障位置的研判。对于出现故障位置的研判,是已经确定出现的故障,但还未派工处理的故障集,即系统会根据整合后的信息,大概了解故障类型与设备,确定故障位置,并运用GIS画出单线图。
(3)停电造成的影响。在整调路径上,从首端的电源到线路使用的所有设备,会分成不同的层次,表明了设备与电源之间的从属关系。而根据已经建立的数据模型,能够让管理人员快速分析出可能停电的区域,判断这个区域内停电的数量。而根据系统图与GIS,也会让整条路径中的关联设备变得清晰。
(4)调度与抢修业务的融合。当下,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调度、抢修工作互为独立,分属于两种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在OMS系统中,可以实现无缝接合。即在抢修工作中,两种业务可以共同使用抢修值班表,让工作人员互相配合,同时,也可以在参考保电任务信息,分析信息后为抢修工作提供辅助研判。另抢修工作需改变自己的方式,可以直接在工作中开具操作票,或是查阅已经开出的操作票。
总结:
智能用电逐步被人们所熟知,而且,在电力企业的高速成长下,对运维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就需要技术工作人员对管理系统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从预警、流程规范、高效运作多方面构建主动监控与运维闭环管理框架,从而提高电力工作者的运营效率、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继业,曹军威,程志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语发展,2015(05).
[2]史兴才,王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培训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