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兵飞 李有坤
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610031
摘要: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但是由于机械行业自身原因,在机械加工生产中,容易出现脏乱差问题,尤其是粉尘、噪音、辐射、有毒气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引发职业病的出现。基于此,要强化对机械行业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机械行业职业卫生防护与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机械行业 职业卫生 防护 管理措施
在机械行业加工生产过程中,包含很多生产环节,如锻造、热处理、涂装等工艺,容易产生大量的粉尘、有毒气体、噪音、辐射等,引发人体职业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强化对机械行业的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力度,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在保障机械行业生产质量的同时,保障人员健康,为机械行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问题
(一)缺乏防护意识
一方面机械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的重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卫生管理,并本企业的职业卫生缺乏科学有效的预评价管理,更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1】。此外,生产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对职业并缺乏正确认识,对相关方面的健康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甚至在出现职业病症状时,不敢申诉,对机械单位造成进一步的纵容。此外,在机械加工生产中,没有按照规定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未按要求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防尘、防噪音设施等,严重影响机械行业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机械加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职业卫生管理力度不足,工作落实不规范,导致职业卫生管理效果不佳。很多机械企业对职业病危害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申报,未按要求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未按要求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设,容易导致职业病发生,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监管力度不足
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卫生防护与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工作量比较大,而且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协同合作才能有效实施与开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导致对机械行业的监管系统出现漏洞【2】。此外,监管执法力度不足,对查出问题的机械企业缺乏整改监督,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二、机械行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分析
针对机械行业中的职业病危害,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护:
(1)对车间进行合理布局,避免职业病危害的交叉感染,如锻造工序中,要把熔炼炉放置在远离人群的工作场所,避免粉尘污染;电焊、涂漆工序分开布局。(2)加大对现代化数控机床的使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职业病危害。(3)防尘处理,铸造工序应中,可以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降低清砂操作,并做好防尘措施,利用大功率通风除尘系统,进行喷雾湿式作业,减少粉尘浓度。(4)防毒应急措施,对产生有毒物质的生产设备进行密闭处理,或者是安装通风排堵装置。针对淬火、涂装等产生一氧化碳、甲醛等有毒企业的设备,要制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设置警示标志,佩戴防毒面具等。(5)防噪音措施。
噪音主要出现在锻造、气锤、打磨、冲压等工序中,需要对其进行集中处理,进行隔音屏蔽;对空气动力性噪声可以在进出气口实施消声处理,并集控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3】。进入噪声较强的工作场所应配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几率。(6)振动控制,可以对锻压机、落砂等振动较强的设备进行减振、轮换操作等。(7)射频防护,采用合理的屏蔽防护材料,对辐射进行有效隔离。
三、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路径探究
(一)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要制定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体系,如生产现场防护规范制度、责任机制、应急机制等,保障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并组建专门的部门机构对职业卫生实施专业管理【4】。相关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科学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并有效落实用工合同机制,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工伤社会保险保障等;要有效落实职业病健康体检制度,对疑似职业病进行跟踪检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合法合理处理。
(二)强化政府监督管理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强化对机械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的监管体系,并和其他事相关部门构建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实现对机械行业的全面监管【5】。明确责任划分,推定责任制,各个部门要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充分承担其自身的监管责任,形成监管合力,实现对机械行业职业病的有效控制;把对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监管效果作为年度考核衡量指标,强化各级政府对机械生产工人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视。在机械建设项目实施之前,要对其职业病危害进行科学预测和合理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机制,构建系统性的责任追究体系,为机械行业的健康安全持续生产发展提供保障。
(三)提升人员防护意识
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是提升机械行业职业卫生防护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相关部门要强化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大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宣传力度,使其机械行业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学习职业卫生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防护意识,还可以深入企业内部,利用多样化、灵活性、工人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增加相关人员对职业卫生知识的了解;生产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性佩戴防护设备,并保障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减少职业病发生几率,一旦发现职业疾病问题,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掌握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拒绝参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有毒害材料的生产工作;机械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工厂生产特点,向一线生产工人提供完备的防护设备,并在工厂建设中做好防护设备设计与安装,如粉尘收集设备、噪音处理设备、有毒物质收集设备,并在生产车间做好隔音设计、防尘设计、防火设计等。此外,还要注重强化对生产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如岗前培训、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等,并对职工 提供定期健康体检福利,此外还要注重强化对生产人员的法律教育宣传,提升法律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6】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要强化对机械行业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措施的重视,设置符合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职业卫生管理的制度化;强化政府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提升人员防护意识,提升职业卫生防护技能,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学波.机械通风在矿山职业卫生防护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7,{4}(19):110.
[2]吴志伟,聂宇涛,霍俊章.某重型机械轴承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04):49-51.
[3]王忠立,路建超,杨海峰,胡新梅,杜红中,秦雪琴.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及相关态度和行为[J].职业与健康,2014,30(01):1-3.
[4]姜云杰,邢雅超,林德华.机械通风在矿山职业卫生防护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3,{4}(14):137+132.
[5]杨正华.东方锅炉集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预防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24(06):348-350.
[6]喻兰. 机械工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的探讨[D].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