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华
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摘要: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本身的产量和质量水平普遍不高。相关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完善对农业的管理。尤其是我国大豆种植方面,工作人员更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力度,采取措施,完善相应发展进步,为实现我国的农业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其栽培技术,将更好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实际的种植之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地维护其发展进步,对于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是极为有利的。如今,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到技术上的发展问题上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大豆种植的过程中,若是采用栽培技术,不仅可以解放部分劳动力,也能够更好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大豆种植;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控制措施;分析研究
1大豆种植历史及其营养价值
大豆发源于中国,在古代时候慢慢传入其他国家,先后传入朝鲜美洲欧洲等地区。虽然大豆在中国种植有着悠远历史,但是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不能够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产量大豆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来进行改善。中国大豆有很多品种,营养价值比价高种植又比较广泛、产量高的是黄豆和黑豆。黄豆主要能够为人体提供优质的蛋白质,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少量淀粉,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远远比小麦大米高,因此其营养价值相对较高。黑豆营养价值比黄豆高,但是黄豆种植要远远比黑豆种植面积大。
2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措施
2.1选地与整地
在种植大豆之前,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一块合适的土地来种植,首先选择的土地不能是沙土地,沙土地不能够很好的保持水分,不能够很好地提供给大豆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对于农户而言,种植大豆的土地最好是疏松肥沃的土壤,这样就可以保证大豆在生长时获得足够的养分与氧气。但仅仅选择肥沃的土壤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避开重茬的土地,大豆不宜连作,也不宜做其他豆科作物的后茬。重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的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导致植株畸形、品质变差、产量降低。轮作可减轻病虫害和杂草发生,还可防止土壤中的营养比例失调,减轻根系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积累的毒害,起到改良土壤,用养结合之目的。在选择完合适的土地种植大豆后,我们要面临的就是整地,通过平翻技术我们可以使土壤熟化加速,可以将土壤表层的一些植物残骸、农肥翻到土壤的深层,经过发酵后土壤会更加的肥沃。耙茬也是一种整地技术,就是小麦收获后,用灭茬粉碎机把小麦秸秆粉碎,但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结构的破坏,还可以保墒、减少田间杂草等作用。
2.2合理选种
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进行利用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选种,以及对种子进行处理。好比建筑施工,如果在地基的施工方面不能够得到完善,整体的工程质量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在大豆栽培方面,如果选种不合理,那么想优质高产无疑是不可能地。在选种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种子能够良好出芽,同时具有较为强大的抗病虫害能力。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这项工作,不能够让质量不好的种子进入到种植系统中。在种子的处理方面,可以在播种前用大豆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进行根瘤菌拌种,不仅能够增加大豆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水平。
2.3抢墒播种,培育壮苗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第二主产区,近年来面积稳定在230万公顷,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区域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海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黄淮海夏大豆生育期间光热资源丰富,降雨多在7月至8月,8月中下旬又是大豆的鼓粒中前期,气温较高、温差较小、降水较多,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种植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小麦收获后抢墒播种夏大豆,黄淮海中南部地区争取在6月15日、北部地区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建议使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侧深施肥、秸秆覆盖等作业环节,既可保墒,又可防止土壤板结,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也可采取小麦低茬收割、秸秆粉碎抛撒、趁墒免耕贴茬播种的方式。
2.4科学施肥
大豆在生长的时候,需要施用有机肥料,方便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产量。在具体施肥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当地的土地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研究人员也可以将这些土壤带回到实验室进行研究,从而总结此处土壤的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施肥。在秋季翻耕的过程中,可以将粪肥撒在土壤中,让粪肥与土壤更好的融合,增强土壤的有机养分。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追肥应在开花前的分枝期,或在始花期或鼓粒初期进行,一般7月中下旬或8月中旬为宜,追施尿素150公斤/公顷、硫酸钾75公斤/公顷,鼓粒初期或中期可结合治虫与农药混合喷施叶面肥,促使籽粒饱满,既能提高大豆产量,又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后期大豆长势过旺时可用15%多效唑叶面喷施,控制旺长。
2.5防止大豆花荚脱落
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物供应不足,植物体内营养状况失调所致。其防治方法有:
增施、早施磷肥:丰富的磷素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质的制造和积累。有机物质丰富又能使根系增大,根系发达,促使根系和地上部在生育上相互促进,平衡发展,各项生理功能保持高度活跃,为更好地吸收和制造营养物质巩固基础。
喷施叶面肥:叶面喷施硼、钼肥,可用0.02%或0.05%钼酸铵溶液和0.1%硼砂溶液,在大豆初花期、盛花期各喷1次,每亩用液量为25千克。可直接补充营养,提高成花、成荚率,减少花荚脱落,提高作物产量。实践还证明,在大豆结荚鼓粒期喷施0.1%磷酸二氢钾溶液,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2.6精准施药,绿色防控
重点加强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点蜂缘蝽、蛴螬等病虫害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适时开展绿色防控。可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的同时进行封闭除草,也可在大豆2-3片复叶期进行苗后除草。严格规范喷药时机、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降低药害发生,提高防除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统防统治。
2.7适时收获
把握好收获期有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具有二个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鼓粒期,第二个峰值出现在产量最高的黄秆期,此期籽粒脱水归圆,蛋白质多肽链处于稳定,游离氨基酸极少,可以认为是蛋白质含量的真正峰值。因此黄秆期是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适收获期。应尽量在茎叶变黄,荚皮变色,完熟期以前收获。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大豆作物产品,从依靠单纯的产量、效益追求等等,逐步地转向了“高产、优质、安全”的发展新阶段。在这其中,大豆作物的栽培较为重要,其基本的栽培技术也发生了变化。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为了能够对我国大豆的产量进行保证,相关人士就必须要对新兴的技术手段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对农民的生活水平进行提升,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进行贯彻落实,进而对产品的竞争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建国.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42.
[2]李鑫.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5.
[3]长胜兰,董钰翥.浅述积石山县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种子科技,2017,35(02):44-45.
[4]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农业知识,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