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尔古力·居马
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
摘要: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相关工作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机械化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促进现代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主要是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农机技术,提升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尤其是农机推广工作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开展城乡农机推广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让农民切实意识到农机生产模式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1农业机械推广与机械化工作的特征
农业生产中涵盖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其生产过程将初期的准备环节到最终的产品消费环节有效串联起来。发展农业机械不但需要把控好农业生产,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好工业化环境。在原有的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始终难以提升,而现代农业却对机械化设备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农业生产中融入高新技术的比重逐步提高,社会水平稳步提高,使农业机械技术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农业机械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农业生产是一个从经验到科学转型的发展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要适应该发展模式。另外,农业机械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应先从农民入手。农村面积广阔,人口密集度较低,人员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而农业机械技术通常对操作人员有着较高的技能要求,操作人员不但需要掌握农业技术,还应娴熟地操控机械装置,做好管理服务。农业机械技术以现代工具为基础,将各项先进技术作为载体助推发展。该模式不但可以取代传统的劳动方式,还能完成一些人、畜无法完成的任务。
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继续优化
相关部门在拟定农业技术推广规划的同时需构建一套长效性的规划机制,首先应综合考量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并以此为参考适时对规划加以调整和优化,如此不但能及时规避潜藏于推广环节中的诸多阻力,也能强化推广品质和成效。然而,纵观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不难发现相关部门尚未构建起一整套针对性、可行性强的推广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推广效率低下。这便导致各项推广工作的推进难以按照连贯有序的推广、应用、转化流程进行,在农技的实际应用中诸项机械化技术也难以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起到的效力很是有限。
2.2推广与机械化管理问题
农村地区种植户对于农业产业技术认识度不高,往往保有传统思想,不愿意尝试新技术,即便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人员上门普及知识,也秉持着怀疑态度,不愿意率先尝试,因此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处于被动状态,推广效果也欠佳。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时农村基础建设也有了较大改观,很多农民都被惠农政策所覆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大部分的中壮年劳力都涌向城市,因此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欠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下,机械化种植成为了主流,但从产品研发到后期管理以及机械化种植等方面,都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而各级地方政府在农业资金使用方面有所欠缺。
2.3农业机械成果转化难度大,周期长
农业机械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都是出自田间地头,比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来得更加辛苦。但是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仅有少数国有农业机械企业具备研发的能力,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来自于国家的科研团队。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往往存在严重的脱节,多数成果都是用于写论文和评职称,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较低。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等现象,同时国外产品的性能虽然较好,但是价格太高,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这种现象就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结构单一、实用性较差、质量不高。
3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策略
3.1有效改善传统农业领域的设施条件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和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角度来说,可以将其看作是机械化装置;从广义角度来说,其覆盖了机械化设备的生产研发、推广普及以及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等。农业机械除了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以外,还能有效加强配套领域的加工性能,更好地建立起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可以看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助力,为形成集约型生产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将安全落实到位奠定稳固基础。
3.2注重对农户的引导,强化科普教育
相关部门除了要重视对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的及时构建外,还要重视对基层农户的引导和培训事宜。基层政府可以连同当地农业部门一起做好相关的宣传、普及、指导工作,以全面化、专业化、细致化的科普教育强化广大农户对农机设备的认知理解和操作水平。以此为前提,还可以适时挑选一些专业技能扎实、实践水平过硬、推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业生产一线建立推广试点,为农户提供更便利直接的服务,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如此能助力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户创造更多收益,比如说可以给予一些农机合作社各种技术上帮助以及政策上的扶持,以期全面凸显农机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和影响力,循序贯彻好农机作业推广工作。
3.3农业机械配套机具应有针对性
首先,限于地形和成土母质影响,在土壤质地和耕地土层深度上也可能体现出不同,一些地区含有较多含量的砂石,地区涂层也相对浅薄,为拖拉机的使用带来较大限制。其次,受到地形和地貌的影响,云南气候多变,有很明显的小环境和立体气候。基于此,除了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还有各种经济作物(如水果类的西瓜、柑橘、香蕉等;经济作物类的茶叶、咖啡等;中药材类的重楼、三七等;设施栽培作物类的蔬菜、花卉等),都具备不同的栽培、管理以及收获参数,因此在农业机械方面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因此应当和农机生产厂家加强联系,实现农机利用效率的提升。
3.4加强机械化扶持力度
资金是保证农业快速推广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注重农业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资金的投入精准度,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建立完善实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坚持专项资金专项利用的原则,并以动态的监管措施进行资金监管,通过全社会的监督,确保农业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来源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例如政府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吸引企业资金。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很多农户地处偏远地区,因此接受的信息比较闭塞,对新型技术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政府应该拓宽农业种植与机械化发展的推广渠道,帮助农户转变思想观念。建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措施,在线上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远程讲解、在线宣传以及短视频等方式,帮助农户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优点。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生产环节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还需要重视农机技术推广与机械化发展,从而为我国农业生产工作提供依据,推动现代农业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光华.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06).
[2]夏径然.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6).
[3]万高龙.解读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