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玉米大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   作者:加库普江 艾布西
[导读]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种植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类型,部分地区又将其称为煤纹病、叶斑病
       加库普江·艾布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农技站 835313
       摘要: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种植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类型,部分地区又将其称为煤纹病、叶斑病、条斑病或者枯叶病,玉米大斑病对于玉米植株产生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叶片部位,发展严重会导致叶鞘以及苞叶受害,病原菌以及菌丝或者分生孢子会在病变植株或者土壤内越冬,在次年环境许可下再次发病,危害下一季玉米植株。除此之外,玉米种子也存在病菌携带情况,会在田间侵入到玉米植株内部潜伏10-14天左右,便可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在气流传播以及农事活动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再次侵染的情况。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以及传播发展不仅与玉米自身的品种有关,与当地的气候环境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发生特点;防治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玉米种植人员对于其种植品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明确了解玉米种植中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对于玉米的高效种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斑病是玉米种植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本文主要对其发病症状、病原规律、发生特点、流行特性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能够为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1大斑病
       1.1症状
       玉米大斑病患病之后病菌主要侵染玉米的叶片、叶鞘以及苞叶部位,其中受害最严重的为叶片部位,一般会从叶片的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病变蔓延,仅有少部分会从叶片中部开始发病,患病之后叶片上首先会出现水渍状的青色或者灰色斑点。随着病变的不断加重病斑面积会不断扩大,会沿着叶脉的走向向叶片两端扩展,其中央为黄褐色,边缘为深褐色,形状主要为梭形,长度能够达到13-19厘米左右,而宽度能够达到1.2-3.1厘米左右。如玉米田间湿度水平较高,病斑两面会生出大量的灰黑色霉层,或可在其花丝或雄花颖苞处再生霉层,如叶片上存在多个病斑相连则会导致整个叶片枯萎死亡,后期大斑病的病斑会出现纵向破裂或者变黄干枯的情况[1]。
       1.2病原及规律
       玉米大斑病是非常常见的流行性病害类型,其流行程度除了会受玉米品种类型影响感染之外,还与当时的生活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环境因素分析来看,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外在条件,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主要出现在20-28℃的环境下,发病温度一般会低于22℃。如玉米种植品种为春季玉米,自拔节时期开始一直到出穗期间的气温和湿度水平大多符合大斑病的发病要求。因此一旦出现连续阴雨或者多雨多雾的情况,会加重大斑病的发病趋势以及发病范围,导致出现大量的病变损失[2]。
       1.3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特点主要是发病早,蔓延快,大斑病的前预期一般不会超过9天,再发传播后的2-3天便能够生成非常典型的病斑,且会逐渐出现分生孢子,能够在雨水、风力或者农事活动促进下进行大量传播。调查研究表明,海拔高度会对玉米大斑病的发病传播产生影响,平顺地区玉米大斑病的病变程度较高,海拔地区相比明显减轻,如超过1150米以上海拔地区的山区,基本不会出现。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玉米大斑病发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老品种的抗病性能大多比较差,一旦出现大斑病发病则会产生较大的损失。随着相关杂交品种的不断研发以及推广,玉米大斑病的抗性能力有明显提升,发病率也有所降低。


       2流行蔓延特点
       2.1田间菌量大、分布广
       丰富的菌源是促进玉米大斑病流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加上大量玉米大斑病孢子或者病菌在病株产品以及土地上的越冬同样会加重次年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程度,由于大部分玉米种植地区均有玉米大斑病发病情况,因此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2.2田间高温多雨高湿。
       高温、高湿天气是促进玉米大斑病爆发的重要基础条件,在一定的菌源数量基础上,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程度与其生长时期的条件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出现大范围发病,如遇大雨、暴雨及大风天气,会进一步促进孢子的传播速度,扩大侵染面积[3]。
       2.3栽培管理因素。
       玉米种植中的合理管理对于玉米大斑病流行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就当前玉米种植情况来看,大部分广泛推广的品种均为高杆、高产、大穗型品种,加上农民科技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玉米种植管理的重视也不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大多通过一次性播种以及底肥的施加进行种植,后期的管理中存在严重的缺水缺肥情况,很容易导致玉米生长长势较弱,抗病性能降低,同样会促进大斑病的发病以及发展。
       3综防措施
       3.1选用抗病品种
       玉米种植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块特征进行品种的合理挑选,在实际种植时切忌同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可以通过不同抗原品种间隔种植的方式起到病菌传播隔离的效果,同时需配备高品质的高产栽培技术。
       3.2改善栽培措施
       适时早播技术能够对玉米的生长时期进行合理调整,避开玉米生长中后期与不利气候相遇的情况,有助于提升玉米大斑病的预防效果,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套做种植、合理密植或者移栽种植等,加强对于玉米种植中的排灌管理以及通风调节也是打破病害传播以及发展的重要措施[4]。
       3.3科学药剂防治
       玉米种植中科学合理的进行药剂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玉米大斑病的药剂应用需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加强对于玉米拔节期至抽穗时期的预防措施,如玉米植株出现发病情况,需要及时将病叶摘除后进行喷药.喷药一般会选择在晨起露干后一直到10点之前,或可选择下午4点以后到傍晚时期,常用药物为50%多菌灵WP500倍液或75%百菌清WP300倍液,喷药之后5天之内需要进行第2次防治,之后间隔7天进行第3次防治,以保证最佳的防治效果。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较为显著,需要相关种植人员明确掌握其发病规律以及传播特性,针对性进行品种的合理选择以及田间管理措施的完善,强化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石兴涛[1].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巧研究[J].新农民,2019,000(005):66-67.
[2]刘杰,刘万才,姜玉英.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19,045(003):152-157.
[3]杨小艳,吴红,谢树章.重庆中高海拔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No.574(10):181-182+185.
[4]王凡.基于小波变换的玉米大斑病害高光谱监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