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构基层单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   作者: 戴全才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
      戴全才
      天津市建筑市场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017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对网络文化、网络安全、网络生态和网络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围绕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和治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结晶,为抢抓中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新机遇,推动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强国战略部署提供了时代坐标和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新时代,基层单位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层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基本路径
      一、当代网络意识形态新态势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冲击
      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拓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途径、创新了意识形态工作方法、搭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平台,但互联网上形成的多元文化也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冲击。
      1.多元文化争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互联网作为去中心化的一种载体,本着全球性、开放性的特征,本身是不受政府约束的。各种多元文化在互联网上由于受不到有效地监管,通过炒作热点事件、控制舆论、收买意见领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争夺阵地。
      2.多元文化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互联网上各种信息泛滥、各种社会思潮浮现,人们在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过于低俗、渗透着政治意图的西方意识形态凭借新颖性、易懂性更能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势必会造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影响。
      3.多元文化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各种社会思潮借助理论的武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在互联网上,使不明真相的人们很容易追随这种意识形态,在面对多元文化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足,对于新思潮、新变化反应不够迅速,致使意识形态工作陷入被动境界。
      (二)西方社会思潮在网络上蔓延
      社会思潮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经济基础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思潮推动社会发展,错误的社会思潮则阻碍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网络上流行着三种错误的社会思潮:
      1.历史虚无主义。以还原历史为名,否认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抵御外敌、艰苦奋斗的历史,否认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企图颠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根基。
      2.“普世价值”。借助“自由”“民主”“人权”的伪装在我国逐渐渗透,深得部分对社会主义认同感不深的人喜欢,殊不知所谓的“民主”是资产阶级主导下的少部分人的民主,“人权”则是抽象人权,而“自由”更是“自由贸易的自由,在资本压榨劳动者的自由”。
      3.新自由主义。它主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经济、私有化、个人主义,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但市场化、自由化无法避免商品拜物教的问题,本质上是服务资本主义侵略的理论。
      西方社会思潮作为不同的思想体系,代表着西方虚假式的“自由”“民主”“个人主义”,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我国互联网领域开始泛滥,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给人民群众的思想带来很大的混乱。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
      在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日益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占据优势。网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抓住时代机遇,应对风险挑战,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政治导向和根本遵循。要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互联网时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更好地发挥坚定立场、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作用。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打造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阵地。人民既是互联网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者。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打造坚实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就需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好征集和采纳人民群众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贯彻落实,破解问题。同时,政府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本清源,引领网络舆论。
      (二)推动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与研发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在网络信息技术上先发制人的优势,在网络空间大肆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我国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就曾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1]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研发,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核心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和飞跃。一方面,我们需要培养掌握网络信息先进知识和技术的顶尖人才,提升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2]。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的主体和核心要素在于人才,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促进相应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培养一支掌握网络核心技术的专业研发队伍。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国家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网络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从原来的“跟跑”转变为“并行”、甚至是“领跑”,从而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捍卫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化国际间技术交流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能闭关自守,我们应该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虚心向他国学习网络技术以及治理经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网络领域相关法规与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大众可以在网络领域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抒发个人情绪和情感,但在享受言论自由的权力时,也应明确自身义务,对自己言行负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我们应当加强网络领域相关法规与制度建设,对于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一是要构建保障人民合法参与的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是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监督管理体系。
      三、结语
      在信息复杂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势在必行。但在话语权的建构过程,要不断强化文化自觉,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与影响力,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培育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2).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3]王永贵(等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74-375.
      [4]侯惠勤:澄清“普世价值”上的迷雾[J].人民论坛,2014(04):45-47.
      [5]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150.
      [6]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7]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1.
      [8]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04-28.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
      [10]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