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   作者:宋雪峰
[导读] 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新陆早74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株距配
       宋雪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五家渠   831208


       摘要: 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新陆早74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株距配置,以优化种植模式,提高机采棉产量和品质。在三种行距下,设置了不同的株距,分别为1膜3行减株距模式(行距76cm,株距5.7cm)和2种1膜6行模式[株距68 cm+8 cm,株距10.0cm;行距66 cm+10 cm,株距10.0cm(常规对照)]。对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三桃”(傅佥桃、符涛桃和陶丘桃)的比例、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陆早74较1膜3行6行两种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包括生长发育快、连翘比例高、上部纤维平均长度增加、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和单位面积铃数增加,籽棉产量显著提高。可见,新陆早74的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收获的要求,单株铃数多,铃重高,产量高。
       关键词:机采棉;种植模式;农艺性状;产量;品质
近年来,机采棉在新疆迅速推广。北疆机采棉种植面积已占80%以上,部分县(市)已超过90%。目前,新疆机采棉花质量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采收率低、脱叶效果差、杂质含量高[1-2]。在机采棉的实际生产中,许多因素与棉花品种有关[3-5]。张指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棉花品种应具有株型紧凑、叶片对落叶和催熟化学物质敏感、棉纤维比断裂强度高等特点[6]。李建伟等人从栽培的角度研究了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下品种间植株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7]。其他研究表明,机械收获一般要求棉花品种具有早熟、开花集中、成铃和絮凝、对脱叶剂敏感和叶片干净的特点[8-9]。其他研究表明,作物产量构成对最终产量有很大影响,而其他农艺性状可以通过影响产量构成间接影响产量[10-11]。其他研究表明,窄行种植的棉纤维马克隆值变大,铃重较高,衣分稍低[12-14]。李剑锋等研究表明,在北疆等行距低密度种植条件下,杂交棉可以充分发挥单株铃数多、铃重高的优势,获得高产[15]。因此,基于北疆棉花种植区的生态条件,筛选适合该地区陆地棉品种机械化收获的栽培模式,对提高当地棉纤维品质、指导棉花健康生产具有       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新疆北部重点推广的棉花品种新陆早74,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了3次膜下滴灌种植模式试验,分析种植模式对新陆早74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探索适宜的种植模式,为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场地概况
试验于2018-2019年在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院(东经85° 59′12″~ 86° 08′13″,北纬44° 15′13″~ 44° 19′13″)进行。这个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试验田前茬为棉花,土壤类型为砂壤土。
1.2测试材料和设计
       采用机采棉三种种植模式:A模式为对照,即常规一膜六行宽窄行模式[行距(66+10) cm,株距10.0cm,理论密度26万株·hm-2];b模式是6宽窄行的胶片,行距(68+8) cm,株距10.0cm,理论密度26万株hm-2。c模型是一膜三行株距模型(也叫单行株距模型和76cm等行距模型),行距76cm,株距5.7cm,理论密度23.1万株hm-2。实验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m2。膜下滴灌用于干播和湿播。分别于2018年4月18日和2019年4月20日,分别于2018年4月21日和2019年4月22日投放播种水。播种前应施全层肥(耕前每666.7m2施10kg尿素和12kg磷,以免重漏),然后将土地(深度28 ~ 30 cm)犁平。其他管理措施根据当地棉花大田高产栽培模式进行。
1.3测定项目和方法
       调查方案:选取边排10株,中排10株进行定点跟踪调查。生长期调查:记录棉花的播种日期、出苗日期和各生长期的始末。分别于7月15日、8月16日和9月10日对傅佥桃、符涛桃和陶丘桃(统称“三桃”)进行了数量调查。农艺性状:定苗后,定点定株,每3天调查一次叶数、株高、单株果枝数、主茎日生长量。在棉花开放期,采集棉株中部的50个棉铃进行种子试验。测定衣分、铃重和种子指数,调查田间密度、第一果枝节位置、第一果枝节位置高度和单株铃数。产量:在适当的采收期内,适时在不同的地块进行收获和转化。纤维质量:每次重复试验后,将30g皮棉样品混合,送至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棉花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河南安阳)。

用HVI1000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测量上半部的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长度均匀度指数和断裂伸长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计算和绘制采用MicrosoftExcel2007,单向方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不同种植模式和年份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份没有影响,故取两年的平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邓肯多元极差检验。
2结果和分析
2.1不同种植模式对生长过程影响
不同种植模式下,b模式的生育期大于c和a模式;新陆早74 C种植模式的生育进程比B模式早0 ~ 1d,生育期与A模式相当。
C模式的生长过程比A、B模式快,每个生育期多1 ~ 2片叶,植株总高5 ~ 7 cm,主茎日生长量0.2 ~ 0.5 cm,单株果枝多1 ~ 2个。
2.2不同种植方式对“三桃”比例影响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与a模式和b模式相比,c模式每株铃数分别多3.6个和4.9个。傅佥桃、符涛桃和陶丘分别比模式A高出2.9、0.6和-3.5个百分点,比模式B高出2.8、5.2和2.4个百分点。
2.3不同种植模式对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3.1不同种植模式的农艺性状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明,种植方式对新陆早74的株高、单株果枝数和单株铃数有显著影响(F值分别为95.338、17.714和21.951;自由度df为2,P值分别为0.002、0.022和0.016),在第一果枝节位置,第一果枝节高度,第一果枝节高度,
C型新陆早74的株高比A型和B型分别高7.1厘米和7.7厘米,单株果枝比A型和B型分别多1.4和2.2个,单株铃数比A型和B型分别多1.5和3个。
2.3.2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对新陆早74的籽棉产量有显著影响(F = 76.901,df = 2,P = 0.003),但对皮棉产量、皮棉百分率和铃重无显著影响(F = 3.231,1.5,3.167,df = 2,P = 0.179,0.179)。C模式的       籽棉和皮棉产量增加了115.5公斤
2.4不同种植方式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新陆早74纤维上半部的平均长度和断裂强度有显著影响(F值分别为13.5和11.643,自由度df为2,P值分别为0.032和0.039),而对长度均匀度指数、断裂伸长率和马克隆值(F值分别为10.111、3.5和3)无显著影响
C模式下光纤上半部分的平均长度分别为0.6毫米和0.8毫米;分别比A和B模式下的时间长。c型的断裂比强度比b型高0.5 cn tex-1,比a型低。
0.2立方英寸tex-1 .
3讨论和结论
       景、等[16]研究了南疆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的产量,发现单排机采棉种植模式比双排机采棉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廖凯等人[17]的研究结果表明,76厘米等间距种植模式的棉花产量高于(66+10)厘米种植模式。陈超等人[18]指出,低密度处理的棉铃重和单株铃数大于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当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棉花增产效果会降低,密度过高甚至减产。本研究的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与A (66+10) cm和B (68+8) cm模式相比,1膜3行缩株型的新陆早74籽棉产量显著提高,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等纤维品质指标较好。结合农艺性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地膜光照面积大,棉花植株侧生空间大,光合效率高,生长旺盛,连翘、连翘较多。
       综上所述,与(68+8) cm和(66+10) cm模式相比,一膜三行缩株模式可以降低棉花种植密度,促进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充分发挥植株个体优势,增加单株果枝和铃数,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虽然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新陆早74在1膜3行株距缩小模式下增产幅度不大;但是,从节约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该模式在新陆早74的栽培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孙巍,高振江,杨宝玲,等.浅析我国棉花机械采收现状及制约因素[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6):9-13.
[2]王聪.棉花机采模式下行距变化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3]黄勇.对新疆机采棉技术的探讨[J].中国棉花,2005,32(10):9-11.
[4]毛树春.全球棉花生产60年回顾和展望[J].中国棉花,2010,37(8):2-6.
[5]喻树迅,范术丽,王寒涛,等.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465-3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