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4月   作者:薄代鑫
[导读]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我国
       薄代鑫

       辽宁省锦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121000

       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水稻种植加强重视程度,使水稻产量获得提升。但目前水稻种植中,受不同原因的影响,产量受到限制,出现下降趋势。因此要求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水稻产量。本文围绕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进行讨论,并对具体的优化内容加以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产生借鉴作用,从而推动农业的创新发 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优化
       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一些化肥和农药加以使用,以此来使种植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使水稻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但这些化学产品施加频率的提升,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后续的水稻种植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对此类问题加以解决,需要在对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降低化学产品的使用频率,通过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使其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而这也是相关科研人员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1 优良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处理
       在对水稻进行种植以前,应该对水稻的优质品种加以了解,明确哪些品种不带虫源和病菌且没有破粒,应该优先选择高产量的品种进行培育,并确保育苗的针对性,可以选用水稻产区进行种植试验,结合该产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十二个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在播种30天以后进行移栽,并针对水量和化 肥的用量进行研究,通过适应性和产量的对比选出优质品种,然后选择与试验区气候和土壤相似的区域进行种植[1]。在进行育苗之前,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在10kg水当中加入2mL浸种灵对种子进行浸泡,浸泡达到4~5天之后捞出,进行烘干处理,进入催芽阶段,在种子露白达到50%时是播种的最佳时期,进行播种时要保证种子分布的均匀性,可以采用搭棚的方式对水稻的生长温度加以保持,避免植株被冷空气影响导致烂秧问题的出现。
2 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加以优化
       对水稻的生长规律加以分析,对水稻主茎叶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采取有效的的措施对水稻种植的技术加以改进,即为叶龄种植技术,该技术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上,为了使该项技术的效果得到提升,提出下列优化建议。
2.1 针对叶龄合理设置观察点
       对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对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进行提升,从而使水稻种植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将水稻叶龄生长过程中的叶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将其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观察点的设立,对当前水稻的生长情况加以确定,从而完成水稻生长情况的检验,当发现水稻生长存在问题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改善,使水稻生长的健康性得到保证,在建立相应的观察点时,需要对水稻的种植品种加以考虑,水稻品种的不同,需要设立的叶龄观察点也不尽相同,在新抽出的苗叶当中选择一条进行标记,并进行叶龄变化的跟踪观察。
2.2 对种植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对叶龄变化的具体情况确定以后,进入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时期,但必须经过实地考察,对整体的水稻生长情况加以掌握,并对特定水稻品种进行分析,在技术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将技术的优化效果充分的发挥速来,为水稻制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种植水稻的效益得到提升,在对叶龄观察法进行广泛应用以后,从中了解各品种水稻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然后对水稻种植中的水肥管理措施进行整合,避免出现片面优化的现象,而这也正是优化叶龄种植技术的基本原则[2]。


2.3 科学的应用田间诊断技术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田间诊断技术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其生长状态加以诊断,发现其中影响水稻健康生长的不良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处理,使水稻生长当中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推动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一般来说,能够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自然因素,会使水稻的生长受到制约,在优化水稻叶龄种植技术时,应该对相关的田间诊断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田间诊断技术对水稻的分蘖临界和移栽等叶龄期进行判断,当然,在抽穗期以及拔节期同样需要使用田间诊断技术进行查看,在水稻各叶龄阶段合理使用田间诊断技术,并确保该项技术应用的针对性,能够使种植水稻的效益得到保证。
3 水稻种植当中的控制技术优化
3.1 优化控苗技术
       水稻的生长情况以及后期的产量往往会受到育苗质量的影响,而优化育苗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水稻育苗阶段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传统育苗技术中,往往会出现无效分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肥料,还会对水稻育苗的效率造成影响,从而提高病虫害的产生概率,因此,需要针对传统的育苗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具体的优化方法是在育苗期间对水稻的施肥工作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水稻育苗的优育优生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水稻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3]。
3.2 优化控肥技术
       实施水稻控肥技术需要从氮肥使用方面入手,对氮肥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传统控肥技术当中,认为加大氮肥的使用量,就能够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比较缺乏科学性,如果过量的施加氮肥,会使水稻育苗当中的无效分蘖增多,从而降低水稻的成穗率,引发严重的病虫灾害,导致农民不得不大量的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处理,最终使水稻种植的产量受到影响,氮肥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种植成本的投入,降低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优化水稻控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提升氮肥利用率的方法进行优化,对氮肥用量加以控制,使其应用更具合理性,使传统形式的氮肥使用方式被改变,在水稻生长的初期阶段,要进行少量氮肥的施加,在水稻控苗技术实施完成以后,需要对无效的水稻分蘖进行处理,在水稻生长进入中后期以后可以将氮肥的用量适当的增加,使氮肥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控肥技术的优化和实施,不但可以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消耗被减少,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4]。对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3.3 优化控病虫技术
       不管是什么作物,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水稻种植也是如此,而对水稻种植中控制病虫害的技术进行优化是确保种植产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对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合理的优化需要伴随水稻种植的整个过程,当然,首先应该优化水稻自身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对先进的水稻种植方式加以推广和应用,通过缩短基部节间,增加水稻茎粗对水稻的抗病虫能力进行增强,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水稻种植当中的倒伏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导致水稻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进行水稻病虫害控制优化的过程中,对每个细节都需要保持关注。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但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相关的种植技术优化往往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水稻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使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从而推动水稻种植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天明.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及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6): 90.
[2] 姚贵勇.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增强水稻种植收益[J]. 农家科技(下旬刊) , 2016, 18(24): 185-186.
[3] 王永维, 郑永忠.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探讨[J]. 南方农业, 2017, 11(23): 38-39.
[4] 郭厦英.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分效益提高分析[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 6(5): 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机...
•   ...
•   ...
•   ...
•   ...
•   ...
•   化...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