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的大数据逻辑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4月   作者:王新雅
[导读] 信息化视角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的大数据逻辑,是有利于提高乡村
       王新雅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宝鸡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 要:信息化视角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的大数据逻辑,是有利于提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效率,还可以推进数字乡村战略的具体实施。从数据维度和决策要素维度以及过程维度出发,构建了信息化视角下基于“大数据→三表智慧→系统分析”逻辑的乡村振兴过程决策与效果评估模型,本文提出了大数据逻辑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大数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三表智慧
引言
       实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必须通过“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要素复杂,涉及到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还涉及到文化流以及政策流等多个要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问题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数据信息。因此,必然需要通过众多的要素、及信息的有机融合和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来实现乡村振兴系统的整体功能。
         本文从信息化这一角度出发,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发,建立信息化视角下乡村振兴过程决策与效果评估的系统分析模型,从而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的大数据逻辑,并提出大数据逻辑下乡村振兴的相关对策建议,以实现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决策、宏观管理、产业政策等活动高频、实时、全周期、多主体决策的信息畅通和科学交互,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2、信息化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逻辑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坚持本、原、用的“三表”原则,本质上就是强调要以整体涌现、动态演化等系统科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式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逻辑。
       通过本、原、用“三表”原则给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智慧逻辑和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而本、原、用三个方面都蕴含着大量的种类繁多、信息量大而且结构化程度低下的数据,包括可以借鉴的间接经验数据、直接经验数据以及可以复制的示范案例数据等。这些数据的共性特征就是难以描述、不好挖掘,因此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中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借助大数据不仅可以实现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文化 流、政策流等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而且结合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大大 增进城乡信息技术连通性,实现智慧农村、智慧 农业和新型农民的协同发展。

       3、信息化视角下乡村振兴过程决策与效果评估的系统逻辑
       除了提及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问题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涉及乡村振兴规划的子系统优化设计、全局优化设计、实施决策和计划以及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估等问题,而整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乡村振兴过程决策和效果评估的问题。首先,过程决策和绩效评估都离不开大数据的采集和积累,这就是起到支撑作用的数据维度。这里的大数据包括提到的“三表”数据。其次,按照系统分析的思想,乡村振兴过程决策与效果评价的决策要素维度应该包括系统目标、可行方案、预期绩效、决策模型、决策准则、方案择优以及效果评估。最后,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得出决策建议,通过计算机和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人脑电脑相集成、定性定量相集成的人机交互决策。 如图 2 所示。该系统逻辑为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和评估问题提供了思维上的启迪和程序上的明晰,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还需将数据转化成可用于决策的证据。

          
       4、大数据逻辑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更为突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运筹、运筹离不开数据。虽然乡村各领域全面发展大数据的前提基础已经具备,但在大数据的积累、挖掘、管理、开发、应用等环节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技术、人才、政策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上。为此,提出如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1)做好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助推数字乡村战略稳步实施。通过宣传和培训推动乡村大数据普及工作,不断提高“三农”队伍对大数据重要性的认知,强化乡村干部的数据意识和数据思维;通过对乡村大数据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深化现代“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2)培育大数据领域应用型人才,助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要发挥大数据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必须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数据领域应用型人才队伍,包括大数据的积累、挖掘、管理、开发、应用等环节的技术与应用人才,构建完善的人才层级体系,提高不同层次人才的利用效率。
       (3)提高大数据标准化程度,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针对乡村振兴涉及的海量大数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协同合作开展大数据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大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出台乡村振兴大数据的采集与管理长效制度,建立乡村振兴大数据的共享机制,提高大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决策的信息支持效率。
       结语
       基于信息化视角和大数据逻辑,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决策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数据维度、决策要素维度、过程维度构建了基于“大数据→三表智慧→系统分析”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过程决策与效果评估模型,并提出大数据视域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对策建议,大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将使乡村治理进一步走向民主化,决策科学化,也会使城乡资源流动更加合理、城乡收入进一步均等,实现农业发展、乡村美丽、农 民富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 1 ] 李 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数据农业的实践经验及政策设计[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8- 85.
       [ 2 ] 陈 军 .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55-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大蒜...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