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军
国家能源内蒙煤焦化神华蒙西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摘要:在进行配煤及焦炭质量分析过程中,,多种单煤组成炼焦煤,通过煤岩学理论和实践的生产基础来进行有关强度的分析,对单煤质量以及灰分对焦炭热强度的具体影响来进行研究。通过二元线性的回归来进行配煤技术的具体应用,从而优化配煤结构。
关键词:优化配煤;焦炭质量
引言
随着高炉大型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再焦炭质量分析和焦煤炼制过程中,对热性质的管理管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优化配煤基础上,通过配煤技术以及实际生产经验的有效运行,优化结构、进行低成本管控,从而对满足热性质的各类要求进行具体分析,解决焦炭质量的问题,将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1?优化配煤及焦炭质量的实验部分研究
1.1库存煤质量调查
为了更有效的对配备设置和焦炭质量进行分析,需要全面掌握公司焦炭质量的现阶段具体情况,通过焦化厂的存煤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库存全部煤质的调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在库存煤煤质分析中,主要对露天煤场、煤棚、焦煤进行结果比对,主要分析一类主焦煤、二类主焦煤、瘦焦煤、一类1/3焦煤、二类1/3焦煤、气煤、肥煤、瘦煤等。通过主焦煤的煤质来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性调查发现主煤质量较好,符合焦煤质量的具体要求 [1]。
1.2对煤比进行更换配置分析效果
根据库存煤质的结果来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结果来提升焦炭质量以及煤炭的质量配比,可以将煤配比改为主焦煤:1/3焦煤:气煤:弱粘煤等,通过煤比进行生产运行,并通过实际的跟踪调查来分析。在主焦煤进行分析时,通过1/3的焦煤配比来进行煤炭结构性能的有效分析,通过焦炭的机械强度来提升具体质量,从而达到国家对于相关配比的有关标准。
1.3 45千克试验优化配煤练焦试验的结果
通过焦炭质量来进行原料的控制和分析,将45千克试验焦炉来进行配煤试验。
1.4混煤中煤阶的比例配比算法以及煤形的鉴定和改进
在进行单煤镜质的有效分析过程中,需要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通过分布的曲线将各类曲线中的单位分布曲线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通过混煤分布的曲线方程计算峰面积计算,然后将积分计算峰中的混煤比例依据数学原理进行计算和调整,将误差进行有效的减少。
通过配煤商品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情况分析,对相应类型进行编码。单一煤层煤凹口数为0,编码为0;简单混煤凹口数为0,编码为1。复杂混煤、具有1个凹口的混煤、具有2个凹口的混煤和具有2个以上凹口的混煤标准偏差均大于0.2。
在对配煤进行分析时,通过一个凹口的混煤在判别方法中进行归属。在焦化企业中对凹口进行判断和改进,现在配煤中混煤掺配有褐煤等物质,褐煤极大的影响了焦炭反应性强度,因此在进行使用时要通过判别方法对相应的煤种类型进行具体的补充和修改,从而使得不同性质的煤体和复杂煤能够形成更直观的形象体验[2]。进厂煤管控粒度,粒度越小,煤质越均匀,褐煤等其他煤种所产生影响焦炭强度的成分越低。
1.5灰成分对焦炭质量强度的影响
焦炭中的灰分是通过练焦煤带入,根据不同矿点以及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段的炼焦煤灰分都会有很大区别。焦炭中的有机物质会对高炉中的溶损反应产生影响。在炼焦时煤的灰反应时正负两种催化效果。正催化是指通过控制来加速熔岩反应,提升速度,提高其反应性。
正催化的作用可以涉及到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等,例如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等。负催化的作用是使焦炭溶损反应受到抑制的过程,可以导致焦炭反应的降低。
2 合理制定配煤方案,加强人员管理
最近阶段焦化产品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为了提升煤品的使用率,改善焦炭质量,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煤方案,来提升焦炭力度和强度,改善焦炭强度,从而提升焦炭的产能效益。通过基础实验作为依据,将气配煤比从9%下降到0%的过程中,肥煤+1/3焦煤的配比可以从28%增长十个百分点,而瘦煤配比可以从17%增长到18%,但焦煤的配比会从原来的40%的下降两个百分点,在气煤配比过程中会对焦炭冷强度、热强度产生一定影响。当气煤配比从9%到3%后,焦炭反应的强度并不产生明显的变化。但当焦炭强度气煤配比从9%下降到6%时,由于焦炭强度的变化较小,因此可以选择这组数据进行颗粒程度的控制,而当配比从6%变化到3%之后焦炭的平均力度便会有所增加 [3]。
在1/3焦煤与肥煤的配比过程中,如果比例不变,分别为17%和19%瘦煤和焦煤进行替换后,瘦煤的配比便可以以2%的幅度进行有效增长而焦煤的配比则会从50%变为42%。焦炭反应进行过程中需要对原料破碎力度进行仔细分析,将颗粒混合均匀,并按要求将颗粒程度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在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人员行为的管控。专业人员对配煤的各种适配性进行分析,将适配性较好的煤型种类根据配煤反射率分布图进行调整,从而让相关数据更加具体。
在进行配比过程中要符合基本的原则,对配煤的性质以及煤料进行预处理,将条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焦炭质量能够达到有效的技术标准。在进行区域配煤过程中需要扩大焦炭的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配煤数据基础。在进行配煤过程中,要对煤气及化学产品进行有效控制,将热力性能进行有效分析,防止热胀冷缩后产热所带来的膨胀压力。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距离以及车辆进行调配,防止逆流现象的产生。配比是有关人员需要加强的分析,将质量做到均衡。除了进行配煤比分析之外,还要进行配煤的试验,对配煤过程中的水分、灰分值加以计算。当各类数据的指标出现问题时,必须重新调整,从而满足具体的工艺需要。
在配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将配煤的质量进行具体的管控,例如水分条件下,水分的稳定和水分的含量会对焦炉的寿命产生影响,而煤料堆密度和水分具有直接关系。相关人员需要在配煤过程中对水分波动情况进行实时管控,将温度进行调节,并将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煤岩分析及焦炭热强度纳入到常规动态考核中。结合在装煤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煤料的水分需要根据操作条件进行调整,将入炉的煤料水分控制在10%[4]。在优化过程中,需要以炼焦煤内控质量标准为参考,岩相的分析可以为矿点筛选、混煤种类判定、优化配比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根据各个矿点煤岩标准方差、主煤各种含量进行混煤程度和结焦性分析。判定煤种时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经济挂钩进行基础参数的调整。
3 结束语
在进行配煤优化和焦炭质量的研究过程中,由于配煤过程中掺杂着某些杂质,颗粒过大。因此需要通过实际研究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合理管控,从而降低焦炭的生产成本,提升配煤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姚旭.关于优化配煤及焦炭质量的研究及探讨[J].生产研究, 2017 (5) : 74-75.
[2]陈彤.浅谈优化配煤及焦炭质量的研究及探讨[J].煤炭技术,2017 (1) : 30.
[3]开安.关于优化配煤及焦炭质量的研究及探讨[J].煤炭工艺, 2017 (33) : 77-78.
[4]张康.关于优化配煤及焦炭质量的研究及探讨讨论[J].工业技术, 2016 (34) :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