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娟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摘 要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主题出版已经成为各出版机构的核心工作。本文分析了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较之以往出现的新变化、目前各出版社在融合发展中所做的尝试,探讨了在融媒环境下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趋势。
主题词 主题出版 融媒 融合发展趋势
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提出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以来,经过18年的发展,主题出版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年来的主题出版工作笔者觉得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2003年—2006年的初始期,2007年—2012年的成长期和2013年至今的发展期。
从最初的顶层设计,到现在成为各家出版社的核心工作,主题出版工作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出版“为党和国家立心、为新时代立言、为英雄的人民立传“的主题出版物已经成为出版机构的普遍共识。
一、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
中宣部每年都会评选当年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根据数据统计,近五年全国出版单位报送主题出版的相关选题,2016年为2345 种,2017年为1762种,2018年为1545种,2019年为1857种,2020年为2233种。而入选重点出版物选题的数量分别为120种、97种、81种、90种和125种,其占比分别为5.12%、5.51%、5.24%、4.85%和5.60%,入选比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折射出行业坚持精品化、高质量发展的主方向。
通过对这五年入选选题的分析,我们也能大致看出主题出版发展的几个变化:
第一,题材的变化:主题出版物的选题类型从过去重视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等传统题材,转向不仅重视传统题材,而且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科技文化类、国家意志类、当代中国现实与治国理政类等选题。
第二,角度的变化:主题出版物的选题角度由以党、政、军为代表的宏观层面,向以地域和行业为代表的中观层面以及以普通人的生活为代表的微观层面拓展,表现出“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特点。
第三,形式的变化:主题出版物的外在展现形式逐渐向融媒体转变,“纸”和“电”的结合更加紧密。
第四,操作理念的变化:出版社在策划主题出版物方面从短期之作向长远布局转变,逐渐告别临时赶节点式的出版策略,开始向纵深挖掘,向深耕战略转变。过去,主题出版物被有些人认为是应景的出版物,常常要靠赶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来彰显价值,因此也常常是在短期内策划并完成创作的。随着主题出版物内涵的扩展,特别是一些体现国家意志的选题以及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题,其特质就决定了需要沉下心来倾注多年心血去完成。
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针对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时代做出重要论断,内容涵盖目标方向、路径方法和战略意义,系列部署引发相关行业深入思考。
其中,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不容忽视——2015年4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从顶层设计层面强调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志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及“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成为推动我国传媒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 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党中央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动出版传媒业融合的纵深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和整个出版业的共识。出版融合发展,是新闻出版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三、主题出版的融媒发展路径
出版行业积极相应党中央的部署,尤其是主题出版在融合发展领域做出了诸多的尝试。
(一)主题出版 + 平台
相对于网络上的海量资源,每家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困境,即自身内容资源不够。对于主题出版来说,这种情况更为严峻,这是连出版集团都绕不开的问题。因此,对内容进行整合,并融入阅读平台成为主题出版融媒发展的一种必然。
目前,已有众多的主题出版读物积极融入阅读平台。2018年10月,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等16家出版机构出版的111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电子书,在咪咕阅读、京东阅读、当当阅读、天翼阅读、掌阅5个电子书传播平台同时上线,并且这5个平台均专门设置相关专栏,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免费阅读和下载服务。这是主题出版物数字化的勇敢尝试,表现了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
(二)主题出版 + APP
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融媒体出版是主题出版数字化的主要传播形式,能够为重度用户查阅、收集和获取资料节省时间,提供丰富多彩、富于感染力的表现形式,互动平台更便于分享,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形成全社会学习的氛围。
2016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主持开发的“党员小书包”APP正式上线,包含专题、常备、宣传、定制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容纳了丰富的电子书、理论文章等学习内容。该 APP 可以记录党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增强党员之间对于主题出版物的讨论和研究,满足党员对于主题出版物进行深度学习的需求。
(三)主题出版 + 融媒书
融媒体传播环境下读者的阅读呈现出新需求、新特点,出版社仅仅把传统出版物转化为电子书还不够,远不如动漫、短视频等时下火爆的内容形式更有吸引力。融媒体时代的出版业已进入融合出版新阶段,融媒书成为近年的出版热点和主题出版数字化的必然选择。
2019年9月,党建读物出版社融媒体画册《新中国七十个瞬间》出版,该画册选取新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开拓性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视频并配以精练的文字说明,反映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八一军旗红——少儿动漫军史故事》是一部动漫军史作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利用VR呈现我军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战役。
(四)主题出版 + 电视、网络媒体
图书作品和影视作品所具备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采用“图书+影视”的融合方式也更利于内容的传播。
湖南教育出版社在出版反映我国扶贫攻坚成果的主题出版物《十村记:精准扶贫路》的同时,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合作,根据图书内容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十村记:精准扶贫之路》,2020年10月3日起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三。同时,读者可扫附于图书上的二维码观看专题片内容。《十村记:精准扶贫路》丛书实现了出版和电视、网络媒体的融合传播,推动了主题图书多元衍生转化。
(五)主题出版 + 文创
文创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潜力巨大的新兴经济门类,由此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也呈井喷之势。主题出版与文创的结合,是很多出版社正在探索的一条全新的融合发展途径。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旗下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是2020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伴随该书面世的,还有一系列精美文创周边:《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周历汇集100个重大党史事件、1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由周历页和明信片页长短相间组成。沿着手撕线撕下,每一页都可以变成明信片;主题笔记本选用经典的红色作为主色调,自带红色书签带,横格内文可作多种用途;除了主题周历和主题笔记本,还有与中华铅笔厂联合推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名铅笔。使用国民品牌中华牌HB铅笔,外观着以红色哑光漆,5支一组,选取建党百年中5个代表性的年份制作而成。主题铅笔得笔杆上标识有建党百年五个代表性的年份。这套图书+文创得主题出版物产品,让党史读物时尚起来,与潮流共振,扩大了受众面,更加便于党史的宣传和普及。
(六)主题出版 + 知识服务
近年来,知识服务成为互联网时代出版服务的重要方式,而知识服务模式下的主题出版也是数字出版的一种类型。主题出版与知识服务互相赋能,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更可以强化主题出版的作为。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船精神问答》,针对当下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的有关红船精神为切入点,主动提炼党政理论通俗化知识点,以长短视频等内容形式,借助公众号等媒体渠道,促成党政理论知识的分享和广泛传播。当用户和流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引导至相关的党政学习材料等一系列图书产品。同时开发党政理论通俗化学习相关的知识讲座、寻访革命圣地的交流考察活动,将之前积累的流量再次导入其中。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付费的在线学习课堂、电商等成熟商业应用,完成商业闭环。浙江人民出版社通过《红船精神问答》项目,走出了一条“主题出版 + 多媒体 + 服务”的创新之路。
四、主题出版的融媒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面上主题出版物的融媒发展路径的分析、归纳,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主题出版的融媒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技术融合
新技术融合,可以突破传统的文字传播介质,利用曲面投影、全息投影、AR、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顺应传播互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的趋势,以电子书、融媒书、音视频、动画影视、H5、VR、AR 等全品种全渠道触达读者,形成动态叙事、互动叙事、多终端联合叙事等传播样态,增强主题出版的互动性。
(二)媒体融合
在注意力奇缺的时代,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读者体验感是主题出版不断追求的目标。主题出版要具有抢占先机的意识,主动媒体融合创新,开展跨社和跨广播、电视、电影乃至互联网出版,形成全媒体出版的合围格局,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和多媒体传播发散效应,增强主题出版的影响面和传播力。
(三)市场融合
随着知识付费模式的发展与成熟,出版社应主动进入知识服务的阵营,利用主题出版这个抓手,由产品生产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让读者演变成信息服务的对象——用户,出版社与读者的关系由一次性阅读转换成持续的互动过程,重构出版社与读者的关系,不光提供纸质书,还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内容服务、知识服务,进行更为深入的渠道整合,增强主题出版的市场化程度。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为新时期的出版行业特别是主题出版工作带来了特别的机遇,以融合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融合平台建设,充分实现资源融通,将成为各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积极运用多种媒介手段,促进媒体融合,贴近新时期大众的阅读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成为主题出版的“悦读者”,让党和国家的主流意志、精神信仰、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文化内容得到传播和传递。只有秉承做有温度、有厚度、能走心、能共情的主题出版物的初心,坚定地沿着媒体深度融合这条道路继续前进,以守正创新的精神,才能够把主题出版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