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4月   作者:张岩
[导读] 我国为稳定动物以及动物产品供应,确保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不断加强动物疫
       张岩
       辽宁省辽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111000
       摘要:我国为稳定动物以及动物产品供应,确保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本文主要从核心任务、应急管理、检疫监管、技术指导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五方面分析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希望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有所帮助。
       关键词:疫病预防;动物疫病;对策
       为加快推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能力建设,需要将健康中国与国家动物安全战略需求作为前提条件,并统筹相关资源,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核心任务,建设拥有完善的机构、高素质的人员、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能力匹配的保障体系,促使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与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
一、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任务
       疫病监测是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前提条件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最需要强化的核心任务,可通过有效渠道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传染源,将疫病风险降至最低,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建立健全兽医诊断实验室网络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需做好带头工作,统筹各病种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科研院所、社会化服务机构以及养殖集团中的兽医诊断实验室资源,进而建设完整的国家动物疫病监测网络,促使科学研究、生产服务以及疫病防控有机结合[1]。
(二)拓宽疫病信息收集范围
       应积极推动防疫战线前置、关口前移,同时将国家动物疫病报告系统数据采集单元向兽医临床一线延伸,拓宽病死动物信息收集途径,增设症候群监测模块,不断提升报告系统对于不明原因动物疫病监测的敏感程度。此外,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与疫病情况调查工作,对疫病发生规律进行全方面了解,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三)梳理信息报告流程
       对常规疫病以及重大动物疫病分类报告流程进行优化,探索直联直报形式,同时将奖惩制度落实到实处,使养殖主体与临床兽医疫病报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责任追究范围,对疫病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缓解地方相关部门的压力。
(四)提高信息应用效率
       对现有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并有效衔接疫病监测与流调溯源,进而使其形成“发现-报告-调查-分析-防治”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流程,并以相关数据作为基础,开展防控指导工作。
二、强化应急管理
       迅速消灭传染源,需要遵循尽早、尽快、尽严以及小范围原则,进而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对于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需要将应急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同时针突发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日常研究与运作工作,需要设立常态化职能机构专门负责,并且应在疫情发生后可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开展突发动物疫情紧急应对与处理工作[2]。此外,还可将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成为应急管理机构,并且具有专门化、常态化特征,同时赋予其相应职能,进而为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高效运转提供保障。
       首先,需要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开展突发疫病传播规律研究工作,并保证其系统性,应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不断推动层层拉警报、层层预警的应急处置措施与报告制度形成并落实到位。通过制定预案、分级响应以及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等方式,判断事态发展全局,进而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相关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各种力量,进而促进应急协作体系能够快速响应,协同运作。
       其次,指导重大动物疫情处置。为实现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措施调整之间的良性合作互动,应加强监测、消毒、溯源、无害化处理、扑杀以及风险评估等技术指导工作,并将其落实到位。


       最后,应加强应急队伍管理。通过组建应急协调小组方式,采用平战结合方式,在没有疫病发生期间加强应急能力演练。当发生疫情后,能够及时预警、评估以及报告。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程序,启动与之相对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并将应急处置措施落实。
三、强化检疫监管
       检疫监管不仅能够将疫病传播途径切断,并且还可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提供相关保障。基于此,加强对动物饲养、流通、屠宰等全过程的检疫监管,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责十分必要。
       首先,应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现阶段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撤并、动物检疫职能归口不一以及执法职能并入农业综合执法等情况,需要以现有机构编制资源为依托,不断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动物、动物产品以及其他相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其次,加强官方兽医培训考核。官方兽医需要通过由国家制定的官方兽医培训考核,并接受法律规定、实验室诊断、紧急疫病扑灭技术以及流行病学检测等多方面培训,待通过考核后,可获得担任官方兽医资格[3]。
       最后,促进防疫检疫相融合。将动物检疫出证作为依据,并以日常监测情况、强制免疫、疫病状况以及风险分级等作为检疫出证的基础前提,促进动物饲养、屠宰加工以及市场流通等多个环节中检疫、防疫以及监督工作相互流通。与此同时,动物检疫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以疫病诊断检测体系作为技术保障,提升官方兽医履职的权威性与准确性。
四、强化技术指导
       将保护易感动物作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各类防疫主体在疫病净化、强制免疫、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及消灭根除等防疫工作中的示范推广与技术指导能力。
       首先,需要推动强制免疫规划以及组织实施,并提升免疫技术指导能力,对强制免疫实施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监督,使免疫质量与密度得到保障,进而推动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一步落实。
       其次,推动实施动物疫病净化根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及人畜共患病防治等综合性防控示范重点项目。采用筛选、试点以及示范等形式,促使综合配套技术更加完整,并且组织示范推广,进而将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落实到位。
       最后,建设针对官方兽医队伍、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执业兽医队伍以及乡村兽医队伍的培训规划制度,统筹现有培训资源,开展系统化培训,全面提升兽医服务专业化水平。
五、强化信息技术运用
       在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移动物联网等通过不断调整与改造,在传统行业领域应用愈加广泛,并且发挥出更大作用。而动物防疫工作在技术变革浪潮中,应不断适应各种变化,进而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4]。基于此,应全力推进动物卫生信息系统整合,统一标准,集成开发,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结构合理。相互协调的动物卫生信息系统,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1)将屠宰检疫出证信息管理以及动物检疫电子出证作为基础,建设由农场至餐桌的现代化追溯系统。(2)大力推进动物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信息资源整合。(3)实现全国动物卫生信息网络。
结束语:总而言之,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需要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基础上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经费得到保障。与此同时,还需要夯实基层动物防疫基础,发展与扶持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利用市场与政府两种资源,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拉毛措.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的意义[J]. 畜禽业,2019,30(9):79.
[2]高志卿.山丹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20,50(01):5-7.
[3]刘英.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4):154-155.
[4]覃萍.做好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物资管理的体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12):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