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4月   作者:郝艳美 王晓娟
[导读] 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郝艳美  王晓娟
        民权县林七乡政府  河南省  476800

        摘要: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为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种植效率,应对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推广,并将其得以充分应用,进而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农民经济的创收发展。本文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为例,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以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大豆;玉米;栽培技术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能充裕,温度适宜,雨热同季,干旱和风灾频繁,因此对大豆及玉米种植技术也有一定要求。大豆和玉米作为该地区的两大主要种植农作物,其种植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为提升大豆、玉米的产量,同时保证农作物质量,应该对其种植技术不断进行优化研究,并将其最优质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进而推动当地农业的长远稳固发展。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我国农业是提供支撑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现今,我国的农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在生产和栽培等方面也有了相当多的经验,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过渡阶段。在以往传统的农业种植期间,因国民经济不发达和科技的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产种植方法,致使农作物的质量相对较差,产量也相对偏低。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农作物的生产和栽培中,使得传统农业时期落后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依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改良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技术,使其能快速健康的生长。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使得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产量提高,同时农作物的质量也得到有效的保障,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所以要把农业技术推广放在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1]。
二、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的分析
(一)大豆重迎茬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伴随着近年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大豆连作技术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于大豆在重迎茬过程中会造成大豆单株结瘤数量越来越低,使得大豆的枝叶和根茎含磷量和含氮量也越来越低,特别是含磷量会急剧下降,进而导致根瘤病高发,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先进连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在大豆种植期要充分关注大豆根部的病害,针对大豆根部病害的发病特点以及发病规律,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大豆重迎茬时其根部会出现潜蝇病害,同时会伴随着重茬年限的增长而连年增加,此时就可以使用种衣剂对种子做包衣处理防治,这不但可以减少大豆根部病害的发生几率,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其次针对重迎茬时出现的其他病虫害,可以结合重迎茬的规律,对其进行药物喷酒,如加吡虫灵或甲拌磷等药物实施包衣处理,其防治效果也较为可观。
(二)大豆花荚脱落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在大豆种植生长期如若有豆花、豆荚脱落的现象出现,会对大豆的产量造成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大豆生长比例不协调,吸取的养料不够充分,进而导致大豆生长发育失衡,抑制了大豆的正常生长。

其次,在大豆生长旺盛期,大豆生长的枝繁叶茂,其株间逐渐郁闭,光照通风效果较差,影响了大豆的光合作用效果,造成大豆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大豆的花荚出现脱落现象。针对此类问题,给予以下几种解决方案:首先,种植过程中要科学施肥,确保底肥充足。同时,要确保科学种植的间距,把控好种植密度,使其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其次,在大豆种植完成后,应该对大豆定期施肥、灌溉,确保其养料供应充足,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最后,还可以喷洒三碘苯甲酸,进而达到抑制大豆生长的效果,确保大豆营养能达到其生长需求,提升生长素含量,达到增花、增荚、颗粒饱满的目的[2]。
三、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一)科学选种
        玉米种植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科学选种,首先购买完种子后要对其做好发芽率的试验,要保证所选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0%以上,这样才能够确保后期种植的正常出芽生长。其次,将买好的种子进行筛选处理,把残缺的种子筛除,选择颗粒饱满,颗粒较大的种子实施播种。最后,在选购种子时,还要充分考虑本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其能够在本地正常健康的生长,并且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二)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植前期,要进行科学的施肥,给种子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确保其出芽率。在玉米出芽后,要注意观察玉米植株间的密度,若密度较疏散,要及时进行补苗。若密度较为密集,则需要去除弱苗、病苗,确保秧苗能够茁壮成长。然后再进行追肥,因玉米发芽后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此时就应该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科学施加含磷、含氮的肥料。为确保其吸收效果,应及时实施灌溉,进而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如若遇到阴雨天还应做好挖渠排水工作,进而达到土壤通气的作用。施加完第一次肥料后还要根据玉米生长状况给予第二次追肥和灌溉处理。第二次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秸秆的生长,不但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所以要适当追加复合肥。灌溉时要确保土壤充分浇透,与此同时,还要确保玉米的抽穗期肥料和水分充足,进而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
(三)病虫害的防治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侵袭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在玉米种植生长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管控。其中主要的病虫害包括锈病、叶斑病、玉米蚜、粘虫、玉米螟等。为此通常使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手段。物理防治是结合玉米病虫害对相应的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实施防治,比如,采用红外线、超声波、荧光灯等方式。农业防治是借助清洁田地、合理施肥以及水分调解等田间管理方案进行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并且防治效果显著。生物防治是借助玉米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防治,同时也可以选用病虫害抗性玉米品行进行防治,此方式不会对环境带来任何污染,并且能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化学防治是喷洒化学药物对有害生物、杂草和病虫进行防治,此方式要注意科学使用化学药物的比例,尽可能的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并保证农作物的品质[3]。
结束语:
         我国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经济的收入,因此,必须重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大豆、玉米作为主要种植的两大农作物,其种植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为提升其农作物品质、产量,应该加强其选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管控,在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技术人员应将先进农业技术进行普及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种植水平的不断变革升级。
参考文献:
[1]柴春艳.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1):139-140.
[2]吕京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0,38(3):38-39.
[3]魏超.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