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研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4月   作者:阙国兵
[导读] 现阶段,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工
       阙国兵
       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湖南 娄底  417500
       摘要:现阶段,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事业单位在我国政府职能部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尤为关键,为此,应当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从而高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基于此,笔者针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引言:伴随着不断提升的国内经济水平,改革和优化事业单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在众多管理工作中尤为关键,饰演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依据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来说,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本文将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两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自成立那日起,就涉及到了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说,档案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运行发展事业单位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伴随着逐渐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和档案管理质量体系,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提升,还能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有价值、有参考意义的指标;二,在整体运行事业单位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占据着重要位置,包括:人事管理、党群工作、科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拥有自身职责,即对事业单位的整理和记录工作;三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质量不仅涉及到众多人事关系的基础资料数据,包括:在职人员的调动、选拔、考察、退休、辞退等,还包括事业单位中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自身利益,记载着不同发展阶段事业单位的各项殊荣,做出的重要决策,以及各种印象深刻的相关事件等。为此,想要发展和改革事业单位,必然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1]。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针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笔者整理了七点,分别是: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健全相关工作体系、优化工作方式、加强档案管理的先进职业观念、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本章将一一进行说明。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大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展开工作期间,还要端正自身态度,精准和明确定位自身的工作责任,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内容,还要对工作环节进行不断规范。针对档案管理部门,相关领导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展开质量监管考核,如若在实际工作中发觉有不妥之处,就要第一时间展开处理和解决,从而避免引发一系列安全风险[2]。
(二)健全相关工作体系
       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个性化的档案管理机制和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档案的管理制度。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渠道,对维持档案工作的相关资金投入进行有效提升,建设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严格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期间,要设立专门经费,遵循专资专用理念,严格管理部分重要关键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开展后续的收集和分析档案工作,不仅如此,还要保障关键虚拟信息的全面性。


(三)优化工作方式
       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也会迎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且难以对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进行满足。在保存层面,纸质档案力度不足,没有较长的保管期,无法对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切实满足,更无法推动事业单位的繁荣和发展。目前,在大数据、信息化环境发展形势下,采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有效提高。通过先进化的现代技术,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能够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3]。
(四)加强档案管理的先进职业观念
       想要稳定并且健康发展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就要对传统工作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与时俱进,跟随社会发展潮流,坚持正确原则,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方面强化教育培训力度。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档案工作要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重视评价工作人员的行为,建立健全的赏罚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积极性,从而创建积极且充满活力的工作气氛。针对于思想和观念,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加快创新步伐,积极改革和优化传统落后的观念,从本质上,对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
(五)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在实际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期间,事业单位要加强责任认识,使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期间,主管部门要在其中融入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基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工作目前和未来发展计划。针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流程,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要紧密关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询问相关人员把握基本状况。相关领导还要细致为相关工作人员讲解国家制定的法律政策,并做好日常巡查和监管工作。
(六)提高档案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在事业单位经营和发展期间,很多工作人员未能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为其工作性质并不重要,部分领导普遍觉得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并不需要高能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为此,在实际展开招聘期间,随意性和盲目性严重。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后,工作难度正在日益提高,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对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需要进行满足。为此,事业单位要针对内部人员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不单单要包括专业知识,还要包括思想教育,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展开演讲活动,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积极的参与进来,不仅如此,还可以与各大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展开合作,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事业输送新鲜血液,进而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且综合素质强的精英队伍[4]。
(七)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在实际建设期间,档案管理工作体系需要对经费保障制度进行不断健全,保障途径和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基础性的设施费用。针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还要安排专门的经费保障,从而存储、保护、分类档案管理中部分关键的信息数据。通过完整和精准的档案资料,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还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通过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健全相关工作体系、优化工作方式、加强档案管理的先进职业观念、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等方法,有效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马兰.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新思路[J]. 经济研究导刊,2020(10):185-186.
[2]李宏伟. 事业单位会计档案规范管理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0(1):120-121.
[3]姜玉洁. 论互联网+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 人力资源,2020(2):77.
[4]李倩. 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人力资源,2020(18):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