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玛多县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2期4月   作者:拉毛旦珠
[导读] 2021年建党100周年,也是“十
        拉毛旦珠
        玛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  813500
        摘要:2021年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切实做好玛多全域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进一步提高“天上玛多”品牌形象对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动力,力争打造高端生态旅游目的点,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按照“区内生态体验、区外服务”的理念,实现创建旅游名村、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工作目标。现将玛多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关键词:玛多县 文化旅游 发展思路
一、玛多文旅发展现状
随着2018年5月发布星星海、扎陵湖-鄂陵湖禁止开展一切旅游活动的通告,以及取消我县黄河源旅游景区4A级景区资质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8月将黄河源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入口大门售票处业务用房、游客服务中心、玛多县自驾车营地及旅游产品加工展示基地等相关旅游设施移交给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作为生态管护站业务用房、生态监测用房和办公用房,至此我县游客量、旅游收入锐减,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停滞,目前我县有4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处天河宾馆、玛查理镇玛查理村、花石峡镇吉日迈村、花石峡镇日谢村3个旅游重点村。
2020年8月国家公园在核心区内开展高原生态体验项目,标志着黄河源园区特许经营生态体验工作正式启动,2021年按照习总书记要求青海省建设“国际生态旅行目的地”的指示下,协调省州有关部门、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各乡镇等深入探讨和交流,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生态本底,结合格萨尔文化、唐蕃古道、柏海迎亲、乡村振兴,共同打造玛多县绿色乡村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合力建成高端生态旅游目的点。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国际生态旅行目的地”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大力丰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培育一批规模齐全、影响力高的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创新研发一批有较大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融合精品,彰显“天上玛多·千湖之县”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魅力。
        三、总体思路
        构建“四个围绕”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八个转变”。“四个围绕”即: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
        “八个转变”即:一是从单一景区点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三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四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五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六是从景区景点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七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八是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四、基本原则
        1、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规划为龙头,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正确对待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突出生态保护为重要性,努力形成旅游、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发展局面。
        2、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宣传推介塑造玛多旅游品牌形象,规范旅游市场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3、坚持融合发展的原则。
        加大旅游基础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和落地实施力度,改善旅游基础条件。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从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4、坚持旅游惠民、富民的原则。


        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广大牧民参与旅游服务业,增加牧民群众收入,使更多牧民群众增产增收。
        5、坚持发展大旅游的原则。
        加强区域周边省、州、县之间的合作与多种旅游要素整合,使各行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设计大旅游发展理念,延长旅游路线,刺激旅游消费经济增长。
        五、发展目标
        全域目标:一是以融合发展为理念,推动全县景区功能由“单一游览”向“多元复合”转型,通过做大旅游,拉动三产、造福百姓;二是冬格措纳湖旅游资源开发由外扩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型,旅游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型,着力提升玛多旅游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玛多旅游布局由“散点式、景区型旅游”向“景区、城镇、乡村”三位一体的“全域式、全景型旅游”转变,提升玛多旅游整体形象与吸引力;四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突出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由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过渡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五是促进文旅融合,打造文旅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促进景区提档升级,发展秋季旅游产品,完善游客集散和服务体系,推动“旅游+”的旅游产品全域融合和智慧旅游建设。五是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强化宣传和市场监管。
        经济目标:力争到2025年,将冬格措纳湖景区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一条风景道;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新增特色民宿2家;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接待点和牧家乐3家以上;自驾车营地达到2家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4座以上。
        社会目标:到2025年,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5%。旅游新增就业占全县新增就业10%以上。
        六、工作重点
        1、提高规划水准,引领科学发展。一是以“全域发展、全景打造、全季开发、全业融合、全民共享、全局统筹”为方向,以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抓手,确保全域旅游有序推进;改革规划体制,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融合发展。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全县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方面,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确保玛多县产业规划落地实施。加强旅游花石峡镇、玛查理镇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岭·格萨尔博览园升级打造A级景区。二是以文旅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布局,优化产业要素配置,编制《玛多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玛多县文旅修建性详细规划》全面总结和评估玛多县文化、旅游“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情况,科学分析发展中的困难和机遇,合理确定发展规划内容。以规划为引领,推进旅游产业、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按照“景城一体、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产业互补”的思路,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2、挖掘融合深度,打造文旅品牌。一是以文促旅,不断推动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整合文化体育旅游资源,通过挖掘“源头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资源,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宣传文化旅游形象,使旅游与文化、体育、文物等产业融合加速;二是以旅兴文,建设文旅品牌。通过旅游资源推介,更加了解果洛的人文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感受玛多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积极构建“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新局面。
        3、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一是与国家公园协调破除发展和保护“瓶颈”困难,做好生态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加快生态旅游规划编制和产业链发展,努力提高生态旅游项目的知名度。同时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二是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旅游开发必须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制度,对旅游资源务必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加强环境教育、提倡生态文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郭玉兰. 文化旅游助力现代化城市建设[N]. 山西日报,2021-01-19(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