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鸽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气象局 257200
摘要:地面检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准确性,因此可以帮助气象部门的气象检测工作更好、更顺的开展,对观测资料进行高质量处理。但从目前阶段来看,一些地区的观测记录和审核中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升观测技术,本文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一体化质控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地面观测;质量控制;数据处理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自动化气象站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获得大量观测数据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应结合观测环境和设备找出问题所在,防止数据丢失的现象发生,是目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工作人员应进行深化改革,对自动化与人工观测中的分工布局加以优化和改善,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确保观测资料获得高质量的处理,尽可能降低报错率,从而为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一体化质控中出现的问题
1.1观测设备存在差异
温度表是气象观测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设备,目前,液柱中断是实际气象观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观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若利用手甩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一旦力度掌握不好,则会难以灵活控制。此外,蒸发器中的水分溢出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特别在暴雨天气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及时给予处理,就会导致蒸发器中的水溅出的情况,无法保证数据记录的精准性。
1.2.观测记录存在异性
气象仪器与人工之间记录的数据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比如,湿球和干球之间的温度表,一般情况下,湿球的温度远远低于干球的温度。若在晚上遇到阴雨天气,此时土壤中的湿度就会明显升高,热容量也会随之增大,若在此时进行测量,地面的最低温度则会高出当时的最低气温。另外,从实际的观测资料中也可以发现,实际降水量与24小时内积存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1.3数据文件存在差异
由于台站没有对地面气象数据文件进行预审,所以导致上报后的数据文件与实际数据存在差异,比较常见的异常现象有云状记录、数据与实际的降水情况不符等。现阶段,降水现象和云观测主要还是通过目测的方式,如少量的雨水通常是降到浓雾和层云之间的,但是在记录数据的时候却没有记录雾的存在。因此,检测出来的数据结构与实际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若没有正确的数据记录,则需将微量的雨水改成正常的雨水记录到数据文件中。
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一体化质控中问题的处理措施
2.1以分层次形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提升整体的质量控制水平
气象数据质量控制进行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级的形式实行质量控制工作,比如,国家、省级、县级、台阶等。各个层级部门均可以利用不同的气象观测方式开展控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层级的质量控制工作都可以高效顺利进行,并可以促进整体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根据某县气象台的具体做法,将基础性的材料加以完善是由观测站来完成的。
并且在这一层级的控制策略中,采集、计算机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优势需要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对自动化系统的严格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台站层级的质量控制大多都是基础性的控制,必须掌控好此环节的工作,尽量规划好所有需要控制的工作,台站日常工作也要做到位。另外,在日常检查中,也要严格保管数据文件,避免数据出现缺失、混乱等情况,并根据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在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比如温度感应计,一旦部分区域沾满灰尘,将会破坏其灵敏度,影响数据的测量结果。为此,在检测上报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提升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气象观测记录数据的精确性。
2.2加强对天气现象时间的记录工作,降低报错率
在进行地面气象观测中,当一种情况出现时,那么会隔一段时间再出现另一个情况,而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做好调合,利用点和线将起止的时间点连接在一起。但若遇到风比较大的天气的时候,两端的时间间隔最好在15min内,并有一定的记载。另外,工作人员也要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影响观测资料一体化质量控制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收集资源来发展自动化气象站。自动化气象站的好处是可以对传统人工预报中较为复杂的事物进行简单化,通过电子自动预报,大大缩短观测时间的跨度,同时实现了观测数据的电子传输工作,并降低了误差率。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应用控制系统之后,人机的有效结合可以得到有效实现,不仅解决了电脑无法判断观测数据的问题,还解决了人工观测中不准确的问题,从而促进了数据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
2.3加强对测报数据的监控工作,保证记录的精准性
对地面气象观测监控系统加以强化,不仅可以实现对观测数据的全面监控,还有利于测报人员对监控平台中的数据的维护,保证系统数据记录的精准性。在气象服务期间,地面观测业务需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服务为引导,促进基层自动化的观测进程。结合区域的具体实际发展情况,明确观测需要采用的形式,根据各层级部门对气象观测的需求进行资料分析评估工作。另外,结合技术综合能力,明确观测的要素、观测布局和观测的次数,使气象站和人工观测资料之间的对比能够更好的完成。因为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加大了面观测业务的报错几率,所以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体系,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测报人员的工作质量,在交班时,需仔细检查各项设备使用是否正常,才能进行报表和文件的对接工作,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
结束语:
我国各地区有关部门对气象观测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灾害性天气预报领域,信息传输速度和观测设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面自动站的数据控制工作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最好采用多样化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蒋瑛. 钢铁产品仓储绩效提高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张爱清. 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3]白晶晶. 钢铁企业原燃料库存控制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常家华. 永兴钢铁公司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西北工业大学,2005.
[5]赵英雷. 企业仓储的优化管理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7):49-50.
[6]李庆九. 如何提升钢材产品仓储管理绩效[J]. 金融经济,2011(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