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恒
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 113106
摘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要根据树木生长情况,采取针对性最强的防治措施,全面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措施
病虫害是林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在不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防治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更好地发挥基础调控作用。
1 林业病虫害形成原因
1.1随处乱砍滥伐
目前,越来越多的林木受到严重破坏。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不仅破坏了自然系统,而且造成自然失衡和生态环境破坏。正因为如此,中国才真正推动了生态建设。随着林业面积的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在增加。然而,由于管理程序不合理、不规范,缺乏系统的检查和管理,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病虫害不断增加和恶化,生态系统失衡。
1.2未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如果规范合理的控制措施不能落实到位,说到底是空谈。实施的速度从根本上决定了防控的效果。目前还没有科学、专业的研究实施时间和力度,只是根据控制措施的表面意义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3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人工喷洒农药。虽然农药可以在短时间内消灭病虫害,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寄生虫防治知识,农药被频繁使用。这种使用缺乏科学证据,这不仅影响害虫的天敌,而且使害虫更具抵抗力。同时,农药残留污染土壤,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消毒不当也可能给林区的虫害控制带来风险。农药滥用已成为病虫害防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引导。
1.4种植面积扩大,种植树种单一
在天然林中,当害虫发生时,数十种或数百种植物形成一个相对复杂和稳定的群落,这使得害虫难以广泛传播,主要是人工种植或林业播种。如果一棵树被昆虫或疾病感染,生态系统将非常脆弱,并在林业中迅速、快速和广泛地传播。在人工造林过程中,为了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只种植了一个树种,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这也是森林病虫害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1.5环境因素
环境也是影响森林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森林害虫的生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气候和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冬季炎热多雨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大大降低了冬季病虫害的威胁。春天,万物复苏,病虫害接踵而至,森林遭到严重破坏。
1.6林业病虫害总体监测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还存在一些监测问题。森林病虫害远程监测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许多地区,有害生物监测无法反映整体测量结果,监管机构缺乏专业知识,许多有害生物无法准确识别。在一些地区,不完善的预测系统直接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困难,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2.1植树造林,丰富原有林业的树木种类
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造林,改变单一树种造成的林业病虫害问题,逐步丰富树种。确立明确的造林目标,加强大多数树种的混交林建设,在改进树种的同时确保树木质量。重视乡土树种,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森林生态平衡,与其他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相匹配,建设混交林工程。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树种进行科学试验,确保不同树种配置的科学性。混交林的建设可以促进林业的多样性,促进现有森林生态系统达到自我调节的效果。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抗性,能有效抵御病虫害的入侵。
2.2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造林技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造林技术,根据区域林业发展的有关需要,选择优良树种种植,提高林区的抗病虫害能力。根据苗木的特点和抗虫害能力,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确保在种植过程中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措施尽快消灭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影响,防治病虫害树木,避免影响其他苗木,为其他苗木的生长创造健康良好的环境。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准确防止害虫入侵,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森林资源的危害。引进外来树木种植时,应根据林业部门的相关标准与特定种植树木进行协调,通过有效匹配降低害虫入侵的概率,提高树木的害虫防治能力。
2.3多元化的整治方案
首先,在选择树种时,必须尽可能选择优良的抗虫树种。由于人工林通常种植面积较大,且整体种植植物种类相对单一,需要选择抗虫性好的树种进行种植,但生长缓慢,或种植过程中需要适当减少过密树种的种植,从而提高树木的抗虫性和种植环境,使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通风,并充分暴露在阳光下。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改善单一种植树种的状况。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多树种进行经济林种植。在种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特别是过去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相关人员选择合适的树种,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林区健康发展。
在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使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农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喷洒时会影响林区的自然环境。因此,在选择农药时,应尽量选择无污染的可降解农药,尽量减少使用残留量大的农药,同时借助微生物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喷洒农药时还应避免农药对水资源或天敌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喷洒,并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进行有效更换,以降低害虫形成免疫力的可能性,从而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天敌防治法也是一种现代生物防治技术。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合理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在无毒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林业防治。但是,这种防治方法还需要注意避免害虫天敌的引入,特别是避免物种入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林业病虫害。
2.4提高病虫害检测水平
害虫检测是害虫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害虫的防治。因此,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关部门迫切需要提高病虫害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进行综合检测,以确保病虫害的及时检测,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一旦发现疾病,应能及时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连续跟踪,并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有效控制。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将疾病风险系数降至最低,切断其发展源头,确保林业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5增加病虫害管理资金投入
要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必须确保资金到位。只有资金到位,我们才能实施所有的管理工作。因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从多方面筹措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纳入病虫害治理和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的有效管理。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以地方政府为重点,然后结合国家补贴,改善林业资金管理和投资。在管理上,各种资金不能混用。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必须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出现插花插树的现象。为了确保病虫害防治资金的落实,还必须跟踪检查,制定专项审计制度,防止有人挪用资金和随意挪用资金。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促进林业发展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方法研究 [J]. 张树亮. 种子科技. 2020(15)
[2]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方法 [J]. 胡传勇. 种子科技. 2020(15)
[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的核心思路 [J]. 徐士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7)
[4]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J]. 赵军. 种子科技.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