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1杨吉英2
国网金昌供电公司 甘肃省 737100
【摘要】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逐渐以其渗透性和影响力强大的特点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目前社会性变革的重要推动力。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构建工会工作新模式,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自身发展实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慧工会;“互联网+工会”;对策
引言
在现有的研究中,电力企业多基于“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单一,只是单纯地将工会工作的其中一项内容应用到互联网上,考虑问题时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也没有把工会工作看作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来研究。为了构建工会工作新模式,需要充分分析“互联网+工会”的相关实践,探索“互联网+”与中国工会工作联动的特点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对“互联网+工会”工作的深度关注和研究,开拓“互联网+工会”工作相关研究的学术范围。
1电力企业工会的建设现状
基于互联网+的工会建设是以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背景,依托工会组织和工会网上平台,以满足职工需求为导向,以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为使命,对工会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加工,推进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构建一个以职工为中心、线上线下互相联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竭诚为广大职工服务,从而推进工会工作和社会治理。“互联网+”是指以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内的网络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部门、各领域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工会”就是在工会工作中充分运用各类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与工会工作的协同发展,形成“互联网+工会”的面向职工的服务体系,使得服务职工的工作可以更加便捷高效,进而不断增强各级工会组织的服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电力企业建设工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会干部和职工缺少互联网思维
工会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作的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工会的重要职能方面,工会组织的所有工作都是以职工为中心开展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快速增加的互联网用户,使得互联网环境越来越活跃[3]。在客观环境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工会员工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能力还有所缺乏。而职工即便已经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技术,但在工会工作方面还没有形成使用互联网解决问题的习惯,在一些移动终端APP的使用方面流于形式,并没有形成客户粘性。
2.2未实现工会工作线上线下相融合,缺少数据互联的建立
工会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基础薄弱。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没有设立专门工会工作信息化机构,不设立专门岗位负责信息工作,政府和企业内工会组织对信息化建设智慧工会的具体内涵并不清晰。一些地区已经建成工会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平台的数据库存储大多为静态数据,而且字段数量较少,对管理对象(包括职工个体、各级组织)的数据记录较为简单;而作为动态数据最主要来源的APP平台,目前主要分析的是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维度少、动态数据端口少,难以支持大数据的智能决策分析,不能实现智慧工会建设的主要诉求———智慧决策。
2.3工会建设缺少“智慧”干部和“智慧”框架
在推动互联网工会过程中,部分工会对工会工作存在一定偏见,没有意识到智慧工会在推动工会工作开展和加大工作力度方面的真正价值。目前仍存在少数领导认为工会开展活动可能会对正常生产工作带来影响,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成本负担。工会组织架构不合理,工会基本任务就是整顿和重建,同时,工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一套办公人员要做两种类型的工作,势必顾此失彼。在这样体制状态下的工会组织,智慧工会的建设难以提上议程。
3互联网+时代工会的建设对策
3.1工会干部树立互联网思维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而由“三新”引领的时代潮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在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引起了人际交往和生活秩序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相同职业的工作同质性高、利益诉求高度一致,线上线下联系紧密,极易在网络平台上组织起来,一旦出现群体性问题就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等。这些新的变化对工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不能局限于被动服务和建立简单的网络端,主动贴近职工、服务职工,结合“三新”的特点重新设计工会工作的内容、流程,使之融入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
3.2推动线上线下数据互联,实现数据互联共享
3.2.1丰富工会工作内容
可以将时下最流行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运用到工会工作当中,可以通过收集职工使用网站、APP的时间、频率、方式,捕获职工对工会工作需求的偏好。例如,职工在使用APP中点击、浏览、访问时间最长的项目就是职工最需求、感兴趣的项目,进而可以分析职工的偏好、使用方式,使得工会工作更加精准、全面。
3.2.2提升收集信息的广度和精度
通过工会建立的完善信息网络,建立起职工和组织互联共通的平台。对职工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更加全面,发挥好工会大数据的作用。收集数据是信息化工会工作第一步,后续数据的整理、分析、保存更为重要,并且能够实现数据库间的相互访问使用,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工会数据发平台,同时,兼顾数据互联共通到企业一级,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工会大量的数据要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从中分析问题、发现舆情,充分利用数据优势,进行科学智能的决策。
3.3优化工会组织架构
3.3.1强化工会队伍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工会建设工作中,专门人力资源的培育是工作的重点,工会管理层可对有专门的从业经验或者技术的员工进行选用和培育。管理层应重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工思想多样化的变化趋势和在此情况下发生的思想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应对方法。在工会网络安全方面,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把握工会人员信息素质问题,逐步提高工会信息素质,从而提高工会服务企业职工时的信息能力。鼓励和培养职工使用互联网技术,对一系列信息化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法的使用进行宣传,建设具有“智慧”的工会管理队伍。
3.3.2优化工会组织框架
在建设工会组织架构方面,注重建设的网络化、柔性化。通过聘用有从业经验人员、招募组织志愿者、项目外包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完善组织的工会信息员队伍、工会工作通讯员和工会工作网评员队伍。在智慧工会建设过程中,注重组织外第三方力量的引入和利用,建设智慧工会不仅仅需要的是建设思路框架,同时,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实现,网页的开发维护、微博账号的维护、公众号的运维以及APP的上线和运维等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这些组织单位的管理也需要纳入组织框架的建设当中来。在智慧工会建设开发的人员当中,要不断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理论和互联网工会工作实务培训,从多进行交流学习到工会工作的培训,重视智慧工会工作实务方面的培训学习,例如,对微信公众号的编辑方法、信息撰写,对微博账号的信息维护以及APP的运行技巧。
4结语
互联网+时代工会新模式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和经营,积极主动地了解互联网、掌握运用互联网,不断强化组织内工会工作队伍的互联网思维,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推进智慧工会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共同发展。为广大职工提供具有高参与度、高活跃度、普惠性、个性化的工会工作服务,更加有力地把广大职工组织联系起来,切实发挥智慧工会的智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磊.智慧工会的内涵、战略意义及其建设思路[J].山东工会论坛,2019,25(3):66-71.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
【3】郄迪弘.“互联网+”背景下工会工作的创新[J].智库时代,2019(28):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