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应坚定自信力,积极应对“双碳”目标所带来的现实 抉择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2期4月   作者:董雄斐
[导读] 2020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世界煤炭协会在一份联合倡议书
       董雄斐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2020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世界煤炭协会在一份联合倡议书中提到:“我们正深陷于一场极端的争议中,否定煤炭作为未来低排放的一部分,也忽略煤炭对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支撑作用。我们的世界仍然需要煤炭,煤炭工业不会消失,而是向洁净煤方向过渡和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世界能源不代表放弃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立场:不需要煤炭。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煤炭低碳化利用”“碳去除”“转型”“清洁高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双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下难改煤炭主体能源地位,我国的煤炭主体能源位置不会改变。王双明院士同时指出,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到“十四五”末,全国煤炭消费量将控制在41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长1%左右。“十四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能源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下降,但其主体地位和作用还很难改变。
        一、从多维度角度出发,对煤炭主体能源位置进行再认识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自然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以煤炭为主,沿我国工业发展以来长期未变的消费历史,体现了煤炭的主体地位;使用燃煤发电,二次能源的使用,巩固了煤炭主体地位;煤制油、煤化工、煤制气等规模化生产技术提升了煤炭主体地位;煤制油、煤制气等相关化工技术和技术创新必将延长煤炭主体地位。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选择下,煤炭行业深化转型势在必行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前不久发布的《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显示,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碳中和政策指引下,煤企新建煤矿的能力和意愿明显收敛,在碳排放越来越严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差、成本高等产能会加速退出,碳中和有望推动行业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双明坦言,到碳达峰时,煤炭仍将占比45%左右。煤炭超低排放+二氧化碳利用、封存=清洁低碳。煤炭资源经济安全、清洁高效、储运便利,主动权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煤炭资源总量丰富,替代油气潜力巨大。


       在此次西安科技大学赴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情观察实践途中,从多家煤炭上市公司领导的汇报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煤炭企业正在纷纷应对转型,谋求新型发展,或通过设立能源转型投资基金布局投资新能源,或在煤化工领域继续向精细化工产业链延伸,或通过焦化产业链切入氢能源等领域。“深化转型”已成为其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高频词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引领能源消耗行业方向,随着“十四五”煤炭消费峰值的到来,需深入推动煤炭工业改革,以数字化技术为引领,加快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三、浅析煤炭企业参与能源转型的方向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煤炭行业的减排尤为迫切。
       大力投资或自主经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产业链的业务。因地制宜地开发清洁能源,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严控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提高能源输配效率。继续提升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煤电机组占煤电装机比例。在北方地区县城积极发展清洁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稳步推进生物质耦合供热。
       大力发展高端煤化工项目。据了解,依托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现代煤化工产业在近年迎来较大发展。截至“十三五”末,我国已建成8套煤制油、4套煤制天然气、32套煤(甲醇)制烯烃、24套煤制乙二醇示范及产业化推广项目,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进军氢能源、储能等领域。氢气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焦炭的4.5倍,化学反应后仅产生对环境无污染的水,是真正意义的“绿氢”。氢气可通过化石能源获取,氢能源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燃料,也可替代煤炭、天然气成为电力系统发电侧的能源燃料。同时,它也可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提供洁净的原料氢,这对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极其有利的。
       四、结语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定,彰显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从长远来看也预示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将持续强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煤炭作为电力调峰、碳质还原剂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煤炭行业并没有从此宣告没落,而是应该加快解决煤炭低碳化利用和碳去除技术问题。“十四五”时期,通过新一轮战略重组,构建煤炭产业链、供应链新发展格局,已经是煤炭行业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       
       结合我国能源国情,探索我国煤炭行业转型新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进而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构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