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2期4月   作者:包树林
[导读] 我国2018—2020年人均肉类消费由26.8kg增长到29.2kg,该增长趋势离不
       包树林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绿水种畜场  137725
       摘要:我国2018—2020年人均肉类消费由26.8kg增长到29.2kg,该增长趋势离不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势必要求畜牧业加大生产力度,但在此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畜牧业养殖的规模正不断扩大,但传统规模化养殖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应运而生,其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且可以促进生态养殖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畜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生态系统一直都处在一个平衡状态,当外界环境压力打破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时,便会造成污染。畜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人们对相关产品需求量的提高,畜牧业开始不断扩大生产,所产生的环境压力也逐渐增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现在我国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然不可小觑。
1畜牧业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1频发自然灾害
       部分地区依然遵循传统的养殖模式,草场过量放牧动物,大量优质牧草逐渐消失,有毒有害牧草开始增加,草原大地裸露,并在雨水侵蚀下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弱化了草场的生产能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降雨量逐渐减少,水分蒸发加快,地下水位出现断层甚至严重不足问题,草场缺水十分严重。
       1.2加速病菌传播
       畜禽粪便中含有微生物、虫卵等,如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可能会滋生病菌,从而传播疾病,危害人畜健康。全球人畜共患疾病约有250种,其中我国的人畜共患疾病包含120种,如此之多的疾病都与畜牧养殖未注重环境保护有关,因此,需要对此加大关注力度。
       1.3降低草场利用率
       大多地区畜牧产业与经济发展并未考虑林木与草原资源情况,存在乱砍乱伐与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部分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养殖业发展难度较大,无法发挥草原资源优势,降低了草场资源的利用率。
       1.4造成水体污染据统计,畜牧业现已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大部分养殖场中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且各类污水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使此类污染物在水中不断发酵扩大,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威胁群众的饮水安全及身体健康。
       1.5降低科技水平
       畜牧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并未科学设置,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大多农牧民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在基层地区推广使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整体养殖科技含量较低,畜牧养殖处于落后状态。
2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项目审批中基本实施环境一票否决制。在畜牧业发展建设中,应该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社会发展对养殖行业提出新要求,对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提高畜禽肉类的品质,这是现代养殖行业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的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态养殖是现代养殖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由阶段,绿色生态养殖是现代养殖的根本,也是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保障。推广生态养殖是养殖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养殖企业提出新要求,生态养殖符合现代养殖行业发展需要,养殖的前提需要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养殖是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3畜牧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改进措施
       3.1提升农牧民群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草地生态环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牲畜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草食畜牧养殖产业,草场可持续化生产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没有优质的草场就不能提供充足的牧草资源,更不能推动畜牧养殖产业现代化发展。因此要求继续深入农牧民群众群体中,推广现代化生态养殖技术,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教育和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的保护草原,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防止草场退化沙漠化,确保各项草场保护制度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推广和落实。
       3.2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畜牧业无法实现产业与规模化发展,对此应合理调整以往畜牧养殖模式,对于放牧养殖的群体严格控制草原牲畜放养量,避免超出草原承载力,给予草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避免草原荒漠化。目前农牧地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完善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还应确定草原人口承载力,并合理安置。相关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法律规章制度,保证合理利用草原牧场。给予现代畜牧养殖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改良品种,引进新型养殖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3种草养畜
       种草养畜是现代养殖行业的重要养殖方式,优质牧草对畜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牧草养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对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养殖中使用牧草,对养殖户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起到重要作用。牧草应用减少饲料的使用,减少添加剂等应用,对提高肉的质量都起到重要作用,满足用户的食品需要,符合现代食品安全的需求。牧草养殖是基本养殖方式,对动物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对畜牧的粪便进行科学的处理,可以作为种植牧草的有机肥料,有助于牧草的成长。
       3.4合理建设家畜圈舍
       在猪、牛、羊饲养过程中,圈舍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建设前需要进行选址,大型的养殖场圈舍选址需要靠近交通道路,但要避免建设在主干道附近,远离城市和村镇,通过圈舍养殖便于对各类污染物的清理,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基础上防止动物疾病。同时,牛、猪、羊养殖场最好选在具有较缓坡度的地区,且排水性能必须要好,土质要坚实干燥。
       3.5加强疫病防控
       现在养殖行业有散户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型,养殖户都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控,从传统的治病到防病的转变,这是现代养殖的重要转型,也是生态养殖的需求,减少兽药的使用,对提高畜禽肉类的品质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养殖户根据动物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常见病、季节病的防控,有效提高动物的健康成长。
       3.6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
       草原可持续发展属于综合性、知识性的密集发展模式,需要在畜牧生产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因此,相关部门应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及推广机构等多方面的科技力量,充分利用技术、信息资源、人才等因素,集成高新技术,建设集培训、选择、吸引人才与示范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为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此外,还应生产高质量牧草种子,开设牧草种子工程,以资源为依据、市场为导向,建立优良的牧草种子繁育体系,种植出更多优良牧草,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草畜平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结束语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减少对大气、水、土壤等造成的污染,保障我国畜牧业建设地区的环境质量,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邢亚亮,杨惠清,成月娇.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121-122.
[2]李承晟,刘星.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0):190-191.
[3]邵奎龙.规模化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09):30-31.
[4]赛有明.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6):22-23.
[5]陈尕明.浅析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甘肃畜牧兽医,2018,48(05):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