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辽宁省鞍山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鞍山 114000
摘要:食物中含有丰盛的营养成分,这些成份易导致微生物大批的生长与滋生,从而致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降低或者质量下降,最终致使食品的腐败和变质[1]。防止腐烂变质,保留食物本身的品质与营养价值可使用食品防腐剂,它是通过抑制食物中微生物滋生与繁殖的方法来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2]。目前在我国防腐剂市场上,化学防腐剂占有很大比重,但目前不能确保化学防腐剂不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因此天然、绿色、安全的生物防腐剂将是未来人们食品中主要的趋势,并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腐剂[3]。因此,本试验是通过从土壤中提取分离出对农业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而寻求天然的食品防腐剂,为食品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上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食品防腐剂;抗菌物质;筛选
1试验材料
1.1供试病原菌株
供试病原菌:香蕉灰纹病菌(Cordana musae)、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1.2实验材料
(1)供试土壤样品
土壤样品从长白山中取得。
(2)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蔗糖 20g、琼脂 20g、马铃薯 200g、蒸馏水 1000mL。
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K2HPO4 0.5g、可溶性淀粉 20g、KNO3 1g、FeSO4 0.01g、NaCl 0.5g、MgSO4 0.5g、琼脂 20g、蒸馏水 1000mL。
1.3主要仪器
表1.1 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与设备 型号 生产厂商
电子天平 T-203 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超净工作台 MX-CJ-4 苏州施威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振荡器 HZQ-211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移液枪 100μL-1000μL 上海佳安分析仪器厂
灭菌器 LDZX-75KBS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生化培养箱 MJ-250-II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试验方法
2.1土壤样品及水样品的预处理
配制土样悬浮液:先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过筛、研细等预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土样充分的混合均匀,风干。然后称取土壤1g,放入50mL的锥形瓶中,然后用移液枪移取9mL的无菌水,加入玻璃珠(锥形瓶与玻璃珠都已经灭菌处理),将含有土壤的锥形瓶进行充分的震荡,使土壤中微生物完全分散开。然后从中取1mL悬浮液于9mL的无菌水中,摇晃,再依次如此,制成10-1到10-10的样品悬浮液,备用[4]。
2.2菌株的纯化与保存
使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5,6],用移液枪吸取100ul处理后的悬浮液,分别涂布于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上,28℃倒置培养7d。选出不同的菌落,将其接种于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中,经反复划线,得纯种放线菌然后对其编号保存,备用。
斜面保藏:筛选分离好的纯菌株接于斜面培养基上,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7d后放于4℃冰箱中保藏。
2.3拮抗菌株的筛选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7],把筛选出来的各个菌株用打孔器取5mm的菌病接到距离病原中心2cm的四周,同一平板上四到五种放线菌,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含有不同病原菌的培养基,然后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3d后,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的大小,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
3结果与分析
3.1菌株的分离
运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出形态特征不同的菌株,把分离好的菌株分别接到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中保存[8,9]。其部分分离结果见图1.1-1.8。
.png)
3.2拮抗菌株的筛选
表1.2 不同菌株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植物致病菌 菌落直径/mm
BOS-010 BOS-013 BOS-017 BOS-002 BOS-015 BOS-021
香蕉灰纹病菌 11.00 15.67 13.65 18.33 10.7 12.8
黄瓜枯萎病菌 20.33 16.42 21.6 14.9 7.33 8.42
番茄灰霉病菌 9.00 14.67 23.33 21.00 11.25 9.35
苹果轮纹病菌 30.67 23.33 10.00 8.33 8.67 7.67
部分放线菌对各种致病菌的拮抗效果如图所示。
通过抑菌活性的测定,从表1.10中可以看出这几种放线菌对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BOS-002、BOS-010、BOS-013和BOS-017对香蕉灰纹、黄瓜枯萎、番茄灰霉及苹果轮纹这几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放线菌BOS-015和BOS-021对几种致病菌的拮抗效果不如上述四种明显。相对而言放线菌BOS-017和BOS-013对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都比较强,放线菌BOS-010对供试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故选择对BOS-010菌株进行鉴定。
参考文献
[1]盛幼珍,余龙江,于丽梅.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筛选与评价[J].食品科技, 2009, 34(8): 204-207.
[2]牟冠文,李光浩,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安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3): 528-530.
[3]李兴峰,江波,潘蓓蕾.新型生物防腐剂——苯乳酸在食品中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5):87-91.
[4]吴春华,安鑫南,刘应隆.淀粉基缓释肥料的研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6(5):21-23.
[5]赖巧云.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热带作物香辛料色素研究中的应用[J].云南热作科技,1999 ,22(3):1-4.
[6]孙庆杰,丁霄霖.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1):20-24.
[7]郭润芳,刘晓光,高克祥,等.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4):180-184.
[8]郑雅楠,杨宇,吕国忠,等.土壤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67-1168.
[9]姜怡,段淑蓉,唐蜀昆,等.稀有放线菌分离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