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消防队伍编成训练的探讨研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2期4月   作者:王雪楠
[导读] 随着消防队伍改革的持续深入,近年来,以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为牵引的实战化
        王雪楠
        巴州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   
                
        随着消防队伍改革的持续深入,近年来,以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为牵引的实战化训练,其实质都指向“打赢”,这与新形势下“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是一致的。科学合理的制定战斗编成是消防队伍打胜仗的根本保证,是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升队伍灭火救援作战效能的重要保障[1]。笔者认为,在实战化的训练道路上,如何全面提升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让“实战化训练”更接地气、更符合基层消防站实情,应该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当前实战化训练存在的问题   
        灭火救援作战行动是指通过全面、准确、迅速地掌握火场真实情况,确定合理有效的灭火救援指挥决策,对现场救援力量进行优化编成和部署,运用灭火战术,最终实现灭火救援作战目标的行动。灭火救援作战行动应当是一项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最好的办法、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成效的实践活动[2]。当前,实战化训练要求我们改掉“设脚本演练、看条框训练”的过往,应当通过模拟战斗现场,规范初战指挥战斗编成,依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模式开展各项训练工作,着力提升队伍初战控制能力和独立作战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站在基层消防站角度看,这个提法、这些要求不免有些高高在上。面对着不同辖区消防站作战类型的差异、战训骨干队伍流失、战斗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不动脑筋的实战化、不分辖区特点的实战化,往往又是“扔了脚本拿起剧本,放下条框换上规定”。同时,消防站面临着繁重的迎检、迎考任务,大把的时间用在了做方案、对细则上,真正去研究、展开实战化训练往往最终都落在了“纸上”。
        随着国家对消防员社会化保障的广泛实施、消防救援队伍各类聚焦主责主业方案的下达,基层战斗力切实得到了解放。但是,解放了战斗力不等于提升了战斗力,现有的训练模式仍存在“不深不细”的问题。2013年新疆总队组织召开了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初战指挥战斗编成示范演示会,通过演示剖析,更清晰的建立了编程的概念和含义,使基层队伍对战斗编成有直观、有效、深刻的认识,并且要求各消防站依据执勤实力,制定《单个消防站类型灾害事故处置战斗编成模板》,这项工作对提升战斗效能有着重大的意义。如何在现有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补齐指挥短板,除了制度层面的考虑,我认为更多的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基层消防队伍开展战斗编成的训练方法。
        二、探索基层消防队伍编成训练新模式
        在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行动中,作战单元分为“单兵、攻坚组、班、编队和单位”。消防队伍要深化以功能单元为基础的编成理念,围绕队伍实际对灭火救援的参战力量进行科学编成组合,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灭火战斗整体。
        (一)队伍编成中“人”的要素分析
        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为合同制消防员、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国家队消防指战员等多种类别混合体制,实行混编管理,成分多元化、复杂化,消防员的业务专业程度和能力素质差异巨大,必须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适时优化作战编成,才能保证队伍正常、高效、有序运行,最大程度地提升训练效能、指挥效能和攻坚打赢能力。
        (二)队伍编成中“班”的要素分析
        按照消防站编制的不同,班也有大小之分,一般分为特勤班和普通班,特勤班从攻坚力量、装备配备、战勤保障各方面均优于普通班。对班进行战斗力量编组时,既包括对独立实施某项行动所需最少的人员的确定,即作战单元的确定,又包括共同执行某项任务所需不同作战单元的组合的确定[3]。日常训练及作战中,我们要适时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协同配合,战斗小组按照基本作战编成模式自成作战体系,多个功能编组叠加展开战斗。
        (三)队伍编成中“车”的要素分析
        消防车的配备一般根据基层消防站级别的不同配备不同功能、种类、数量的消防车,不同车辆随车配备的装备、器材的要求也不同。装备技师要加强对车辆装备的熟悉了解,根据消防站自身特点和车辆种类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严格落实车场日制度,转化“五知一能”学习成果,实战中才能第一时间根据灾情需要合理确定作战单元的车辆组合。
        三、“人归班、班跟车、车听指挥”的具体操作方法
        落实“人归班、班跟车、车听指挥”的实战化训练新模式的实质是“一分四定”,即“分组、定人、定车、定点、定位”,任务分组、人员定岗、按组定人、人组定车、器材定位,明确人员任务分工,优化随车器材配备,包干使用器材装备,达到人装合一,训战合一的目的。通过对作战编成的确定,实行“人归班、班跟车、车听指挥”的新型队伍编成训练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作战单元的主动性,实现战斗经验利用最大化。平时,以最小功能模块备勤,细化各级作战单元;战时,根据灾害等级划分,在单个消防站基本作战编成独立作战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某项行动所需最少的人员和装备的作战单元,然后按照灾害类型对应的战斗编成进行功能单元模块重组,确定共同执行任务所需不同作战单元的组合,成体系实施分级出动,形成多站协同作战、多支队跨区域作战和社会联动力量调度等组合形式,并根据实际需求无限制的放大班组。
        (一)基层消防队伍编成情况分析
         一是“人归班”,解决的是点上的问题,也是基础的分工问题。

将执勤人员确定为指挥员、战斗员、驾驶员、供水员、通信员等5个基本功能岗位,明确职责任务,再将各岗位人员分配到对应的编组,各编组人员应相对固定;优化战斗班长与战斗员以及战斗班长与指挥员的配合,把单兵作战单元和攻坚组作战单元统一到班作战单元中,由战斗班长直接进行辅助指挥、具体安排战斗任务,形成战斗班长具体指挥与指挥员的直接命令相结合的作战模式,分担指挥员压力,提升作战效率。例如,在某大型商场火灾中对被困人员的搜救任务需要划分多个作战单元,包括火场作战指挥组、水枪掩护组、破拆排烟组、火场救人组以及医疗救护组等功能单元,确定每组作战人员及数量,然后各自分工。
        二是“班跟车”,解决的是线上的问题,也是形成执勤训练中战斗员与驾驶员配合的模式。将各编组人员编入某一战斗车辆,将各编组器材装备分配到各组人员所属的战斗车辆,并装车定位、随车携带。着力解决班作战单元及以下作战单元的归属问题,不仅可以让作战单元通晓作战装备、车辆情况,及时依照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作战方向,还可以实现作战力量动态信息呈现。
        三是“车听指挥”,解决的是面上的指挥问题,让指挥员清晰把握大局,是实现作战行动意图方法和手段,达到集中力量、快速有效地实现作战目的。审时度势统筹全局,进行战斗编成规范和优化,明确各类灾害事故中车辆出动、战斗编组、行车安全等重点环节程序,优化整体战斗编成,提高灭火救援作战效能水平。
        (二)基层消防队伍编成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按照“人员编组、器材定位、车辆编队,类型编成、等级调派”的原则,结合实际进行系统化、消防站化的制定组装、有机整合。要优先按照战斗编成一次性调集充足辖区消防站战斗力量,有效处置各类灾情,根据灾情情况形成多站协同作战、多支队跨区域作战及社会应急联动力量协同作战的模式,与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环境保护、工程抢险、卫生防疫等部门或单位建立联系,第一时间调度相关力量到达处置现场,发挥专业队伍和灭火与应急救援专家组的作用,及时为作战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是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科学划分任务分组。规范单车功能定位,形成单个消防站基本作战编成模式,实现班作战单元与车辆的协同作战,切实做到“班了解车、车伴随班”,同时加强随车装备应用操作训练,适时补充完善随车器材配备。
        最终,是落实好单兵作战单元、攻坚组作战单元的科学组合。在班指挥员的领导下,由战斗班长具体部署战斗分工,在执勤训练中实现指挥员把握方向、统一指挥的目的。通过多个功能编组叠加展开战斗,解决大型灾害现场作战秩序混乱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战时“一键式”调派。
        四、“人归班、班跟车、车听指挥”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在管理层面上,“人归班”不仅突出个人,还彰显集体。
        以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为背景,将单个消防站人员战斗按照接警调度、力量出动、途中询情、预先部署、战斗分组、战斗展开等环节进行初战编成,成体系实施等级调派,在基本作战编成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灾害类型和等级相对应,提高了初战制胜的能力。各消防站要求指战员按岗熟悉、使用战斗编成,强化编成训练,将制定推行战斗编成纳入基层指战员应知应会业务理论学习范围。编成训练时,执勤站要按不同灾害类型发出出动信号,语音同步播报事故类型、出动车辆、接处警、展开战斗,通过组织讲评和战例研讨,查找不足,使战斗编成切实入脑入心。利用编成训练模式更好的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便于统一队伍思想,共同提升实战能力水平。
(二)在技战术养成上,“班跟车”能充分凸显消防队伍“人装结合”的优势。
        执勤消防站是最基础的作战单元,着眼于辖区,着眼于初战控制,通过定期调整执勤实力,适时开展编成训练,以加深对战斗编成的掌握和熟悉。基层消防站战斗编成和力量调派方案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指挥员要熟悉参战车辆、作战人员分工,掌握作战实力,着力提升初战组织指挥水平;战斗员熟悉掌握作战车辆、作战分组、作战岗位、初战任务;驾驶员熟悉掌握不同灾害事故车辆出动方案,做到出动迅速、路线清晰、停车迅捷准确,全面体现“三分四定”工作原则,并且能够精细化完成相关工作。
(三)在指挥能力上,“车听指挥”能提升指挥员驾驭现场及宏观把控处置能力。
        作战编成体现了一级作战单位内团队配合情况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基层队站要采取随机拉动、临机设情、无预案指挥等多种形式,实地检验战斗编成“七个是否”落实情况,将实战演练“被动看”改变为“主动设情”,还可以以属地需要为方向,在实战化导向上打破陈规,广泛开展各类针对性训练工作。指挥员要针对灾害事故战斗编成调集相应车辆装备,预先了解现场情况、部署战斗任务、开展火情侦察,确保参战人员按编成展开战斗,同时确保作战行动安全,着力提升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重要保障。
(四)在探索创新上,“人归班、班跟车、车听指挥”的训练模式,是对实战化训练的新摸索。
        当前消防站数量较少与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逐步显现,从实际出发,能够快速解决基层消防站人少、车多、经验不足、高精尖装备器材未发挥最大效能等问题,在短时间内实现战斗力提升是形势所需、任务所迫。针对性、科学性的规范基本作战编成,制定完善类型战斗编成和等级战斗编成,按等级力量调派方案出动、按力量编成展开战斗,是战训工作改革的重要方面。各站要根据辖区特点,深化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跨度厂房、石油化工、地铁隧道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建(构)筑物坍塌、交通事故、山岳、水域等灭火救援编成训练模式,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符合基层消防队伍实际的处置典型灾害事故的新对策和新战术,不断在实践中细化、发展“人归班、班跟车、车听指挥” 训练模式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编成化训练模式对明晰作战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消防救援队伍要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队伍编成化训练模式,扛起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国家队”“主力军”的大旗。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实践要求,奋力开创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灭火救援现场如何充分发挥指战员的最大效能[J].科技创业家.2012.12
[2]灭火救援效能分析与评估[M].化学工业出社;
[3]浅析消防部队灭火战斗编程[J].科技创新与运用2013.9.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射孔...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