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
哈尔滨铁路燃料运销有限公司 哈尔滨150000
摘要:本文基于安全教育特征,对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及其对安全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安全事故多发容易给职工造成不良影响,使其不安全感增强,并进而影响到行动。加强安全管理,不仅要完善制度、健全设施,还要大力提高职工的安全认知、安全能力、安全意识等,改善职工意识中不利于安全的因素。但是“安全重于泰山”,这是大家所认知的共识,然而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将“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理念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一、新形势下培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铁路发生的事故当中,多为安全意识不到位、基本作业制度不落实造成的,而涉及到技术业务层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寥寥无几。这些事故的发生,一次次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思。目前,货运新老职工的交替给现实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新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老职工“艺高人胆大、干惯了、看惯了”的思想将会给安全生产埋下潜在的隐患,使安全存在很大风险。因此,安全意识的培育将是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但是这决不是安全定义中的全部。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意外伤害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
二、拥有扎实的技术业务是保证安全的基础
1?.做好“三新”人员的业务培训
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是工作的基础,“三新”人员的业务学习尤为重要。我们有的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直到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不是真正的懂得了如何去作业,而是断章取义、机械使用。明白了怎么干远远不够,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干,制度是怎么规定的,原理是什么。因此,我认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也应该从应试教育逐步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
2.优化作业流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驾驭行为靠制度,具体作业靠流程,制定安全作业管理办法,做好《职工作业指导书》《岗位作业流程》的初衷,尽可能的让职工做规定动作,尽量少做甚至不做自选动作,以此来保证作业环节一目了然,作业过程顺利接续,减少人为误操作,防止出现遗漏,导致发生事故。
三、培养应急能力
培养应急能力需要我们平时有针对性的做出各种安全预想,制定相应的方案。例如针对装卸机械的使用,掌握操作技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装载加固作业,掌握各种方案的关键环节是我们的基本功之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问题的必要条件。针对各类突发、不可抗力因素等情况,做好日常模拟演练,发生突发问题才能够有的放矢,处理得当。
四、努力开拓创新
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安全作业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安全教育的工作;在创新过程中,更好的传承铁路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在安全教育在安全技术运用上的作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加大对安全工作方面的小革新、小创新、小发明的鼓励力度,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最能发现作业隐患的一线职工发挥作用,防止事故隐患,消除事故隐患,利用技术手段、设备机具加强安全生产。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冗余管理,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
安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有些方向离我们遥远,我们所能做的更多是关注自己周围的事情。安全教育让我学会许多的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警惕。不管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时刻准备的的心,防止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权利受到不应有的侵害。
五、良好的落实力和责任心是安全的重要保障
1.个人责任心的重要性
要想实现标准化作业,就得强化职工的自我约束,也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牢固树立“一人违章,大家遭殃”的责任意识。自觉规范每一个作业环节,每一次作业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探索有益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用适合安全生产规律的思维去实现安全自控,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2.增强落实力
何为管理,包含管和理两层意思。管是检查、是惩罚,理是理清认识,引导行为。看到违章不管,看到隐患不问,就是管理上的失职。而目前安全管理上最大的问题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这就体现了一切隐患的根源在干部管理不到位上,安全理念灌输不到位上,上级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上。因此,干部对工作的落实力,对工作的责任心上要进一步加强。要克服对待安全隐患的麻木;对待陈旧性问题的逃避;对待新问题的抵触;对待反复性问题的无奈。以全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消除隐患,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安全!
六、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变化
1.积极的变化。在传统的生产环境下,管理较为粗放,思想认识落后,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导致生产操作较为随意,不注重操作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很少意识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来源于意识与行为的不安全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也达到空前的高度。加之政府和企业普遍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教育,使广大职工在安全意识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认识到了安全管理、规范操作对于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参与和配合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2.消极的变化。在经济转型期,人的意识和意识经受着多重价值理念、理想信念的冲击和影响,在此背景下,社会意识呈现杂乱、拜金、浮躁、无序等不良的意识倾向,使人以价值取向上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措。企业职工是重要的社会主体,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创造者、生产者,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地位、物质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性、不确定性,使他们面临着较重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和浮躁的意识,使企业职工在安全生产中表现得麻痹大意,不服从管理,思想倦怠,心存侥幸,投机取巧等。
七、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变化对安全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职工,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主客体互动的过程,需要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易被职工接受和认可。但是,因为职工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使其对安全教育表现出不重视、不认可,甚至抵触的意识。而企业教育管理人员有时采取的方式也不合理,有时过于僵化,如重罚轻教或以罚代教,有时安全教育采取的方式内容过于随意,有时只是简单地看看警示片,或照本宣科等。有的企业职工参加安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在参与过程中心不在焉,使教育流于形式。
2.对教育载体的影响。在当前安全教育中,所使用的载体主要有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媒介载体等。受职工安全意识变化的影响,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载体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有的企业载体单一,仍然沿用传统的集中教育、开会、报告、考试等,职工对此感到枯燥乏味;有的通过宣传画、报刊、网络等载体进行宣传教育,但由于职工受不安全意识的影响,对此不感兴趣,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也导致一些宣传载体成为摆设。
3.对教育结果的影响。职工对安全教育的不良意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而不良安全意识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违规行为处置不当;二是对安全问题简单地以罚代教;三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理随意性大,不能一杯水端平;四是安全教育和管理人员高高在上;五是安全教育和管理氛围欠缺。以上因素导致职工对安全教育产生逆反意识,使安全教育活动主客体失调,教育效果不理想。当然,企业职工安全意识的积极变化也促进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安全意识的变化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它是安全教育开展的依据,又有利于为安全教育创新提供思路。在企业安全管理教育部门与职工意识互动过程中,教育的思路、理念、方法、载体、内容等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职工的意识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的功能实现最大化。
结论
铁路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半军事化管理过程中做到令行禁止、对安全要有足够的风险识别研判能力。要求干部职工更要打牢基础,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挖掘创造力,鼓励对作业流程进行必要的革新、优化,明确作业标准,学习作业标准,对照作业标准,达到作业标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真真切切的做到“安全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