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鑫 许安文
江苏筑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水力资源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环节,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拥有着先进的水利设备,具备大规模水力发电的能力,但水利工程的应用并不能仅仅考虑所具备的实用价值,还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文章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1]。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引言
水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的数量迅速增长。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对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有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环节缺乏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引发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能够很好地迎合自然发展规律,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2]。
1 水利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有土层扰动、道路铺设、管道挖埋、电力传输等过程,必然会产生自然植被挖掘、沉积土壤扰动、树木林苗损毁等问题,这会对水利工程项目区域的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脆弱区域和环境恶劣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扰动可能会迅速放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整个区域生态恶化,甚至造成生态灾难,不但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还会造成水利发展、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威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机械、人员、设备、原材料的大量聚集,由此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有效降解,将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区域水系中,在短时间内造成项目区域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恶化,特别是高分子材料在水体中性能稳定、危害程度大,产生累积和聚集效应,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2 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理念的特点
2.1 自然性
自然性强调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密切关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强调自然性,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2.2 社会性
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具备公益性的特征,这也使其在设计环节必须将社会价值考虑在内,如防控抗旱、航运发电等。生态理念的应用,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区域实际需求,将水利工程的某些功能凸显出来,确保其价值的有效发挥。
3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保护对策
3.1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当庞大的施工团队作为其设施建设的基础,并且相关施工人员的整体化意识水准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建设基本能力。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水利工程对于环境的保护,需要从意识形态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让相关施工人员对其发展有明确的认知,将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于观念之中。同时相关企业和部门应当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讲活动,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为形成全民监督体制的建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优化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良好效应,需要通过现代化手段来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有效管控,成为了降低其破坏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其破坏程度和影响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分析,另一方面则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整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且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影响情况进行相关方案的制定,做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为降低生态破坏和保护工程正常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3.3 提高人员生态意识
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能够有效降低其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很好地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应加强设计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确保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工程本身功能需求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施工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2)设计人员应对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强化,使专业知识和实际需求相结合,避免一味沿用传统设计方法的情况,也不能仅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是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灵活思考,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水利工程设计中,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4 优化生态材料应用
新的发展环境下,生态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在改善水利工程周边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问题。例如,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河道护岸材料的使用,如能够植草的生态砖,必须对砖块铺设的位置和使用的数量进行合理设计,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便利,也可以通过石笼的使用抵御自然因素的侵蚀,提升堤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其不会在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出现变形或者坍塌[3]。
3.5 归纳总结水文资料
水文资料是否完整将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因此,在针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做好区域内地质水文资料的收集工作,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现场考察,如果发现记录的资料有误,应及时进行改正,以提升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设计人员应重视对地方水文部门的沟通交流,尽可能收集完整严谨的水文资料,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进行优化,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论证环节,需要就工程建设对于水文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施工前后区域水文环境的变化,对照历史水文资料来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监督、监管工作有利于对内重构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助于综合目标和效益的全面达成。监督、监管工作要立足于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和监控机制,完善水利工程监督流程,在监管工作中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具体情况,突出对环境隐患、安全风险、生态问题的发现、干预、处理等关键环节,使环境生态风险和隐患控制置于监管体系调控和管理范围中,确保环境生态目标能够通过科学、严格的监管得到实现。监督、监管工作要结合水利工程审批、操作、建设和实施等主要环节,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加以突出、强化,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化作为突破口,体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的合法化、标准化,真正通过监管工作让更多主体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使水利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能够主动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目标,更好地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达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应用具有较为明显的双面性,在为人们提供良好便利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认清水利工程带来的不同影响,对各类环境做出具体化判断,确保水利工程得到合理应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有工程出现的问题,实现全面绿色协调发展[4]。
参考文献:
[1]何合.水利工程对施工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0(09):1379.
[2]先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0(10):1628-1628.
[3]韩荣生.关于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8,(08):227.
[4]宋国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8,(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