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小飞 方杰炳
浙江华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省 绍兴市 311800
摘要: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正在逐渐提升,保障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工作。为了保证提供的食品不存在安全问题,需要发现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防护方面的作用,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在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需要清楚食品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供应方面持有的重要作用,本文从食品安全供给角度出发,介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技术,同时分析食品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食品是大众生存不可脱离的内容,如果食品出现问题会直接危害大众的人身健康。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手段,可以在食品安全隐患控制方面获得良好的成效。食品安全检测已经被大众所关注,下面将分析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一)毒素检测
食品内可能存在毒素,人食用食品会一同摄入其中含有的毒素,直接危及食用人的健康,应该围绕食品进行督促检查的工作,一旦发现食品内毒素超标,需要及时的扣留食品,防止此类食品进入市场,危及大众人身安全。毒素检测技术会根据食品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转变,也使得技术具备鲜明的多元化特征。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均是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在铅、铬等有害金属检测方面拥有良好的表现。在毒素检测技术应用时,会借助吸收原子光谱仪辅助工作,在仪器设备的帮助下清除食品中含有的毒素种类,同时能一并发现食品类毒素含量[1]。
(二)转基因检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变食品,在此过程中出现转基因食品。检测食品是否存在转基因也成为学术界时下关注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上也拥有极高的讨论度。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会存在不良的影响仍在讨论中,没有准确的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当下检查食品是否为转基因食品的主要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或者PCR进行检测工作。技术在识别转基因检测方面会设计部分引物,从而在检测过程中扩展样品DNA,检查扩张DNA序列,确定食品是否存在转基因。在转基因检测中,除了使用基因芯片等技术,还可以通过免疫分析方法,确定食品内是否存在转基因蛋白。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我国于转基因检测方面还设计试剂盒,让转基因检测可以便利的进行。
(三)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活动中,检测食物内微生物菌落总数,凭借检测到的菌落总数评估食物的安全指数。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总数与食品安全呈反比关系,在食品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越多,食品受污染程度越大。在微生物检测活动中免疫荧光技术、培养法,确实可以检测食品微生物菌落。免疫荧光技术是通过荧光色素标记抗体或抗原,接着通过待测物与带有荧光标记抗原抗体反应,检查食品是否存在目标微生物。将荧光素标记在抗体中,在抗体与抗原反应的过程中出现荧光,用此种方法检测食品的微生物菌落,可以使检测工作快速进行,具备特异性高、操作便捷等优势。标记抗体用量大、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所以在微生物数量检测方面具备较高的精准度;培养法是通过培养样品,接着查看样品微生物特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最终做出判断[2]。
(四)有害物质残留检测
在食品内有害物质残留检测中,多环芳烃、N-亚硝酸钠均是常见的有害残留物,对于此类物质可以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日常中见到的熏制食物,比如熏肉内含有大量的N-亚硝酸铵,此类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由于熏制食物的口感特殊,受到一部分人群的喜爱,使此类物质较为畅销。经过研究发现人体少量食用熏制食物,不会对健康造成过大的伤害,但如果一次摄入过多的量或者长期食用此类物品,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3]。
商家制作熏制食品时会在其中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可以提高食品的色泽观赏度,但是硝酸盐存在一定的毒性,如果使用的亚硝酸盐超量可能会转变为N-亚硝酸铵,其带有较大的毒性。如果人体长时间摄入N-亚硝酸钠会引发结肠癌、肝癌等。目前,在N-亚硝酸钠等有毒物质检测方面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不同。气相色谱法只可以检测具备挥发性物质的有毒物质,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的测量挥发性物质,同时清楚可能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五)药物残留检测
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作物食品在种植期间为了提高产品产量,使农作物产品不会被病虫啃食,将农药喷洒在农作物食品的表面,以达到防病虫的作用。但是采用此种做法使食品外部存在较多药物,即便经过冲洗,仍会存在药物残留物。部分药物被人体摄入,会严重影响到食用人的健康。在检测药物残留物的过程中,使用新型科学手段检测药物残留物,分析食品类药物残留量的数值,及时找到药物残留超标的食物并扣留食物。在该类做法下,防止此类食物在市场中流通,在人体健康安全防护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六)有机污染物检测
自然生态在人类繁衍的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工业活动造成的污染等。有机物污染类的食品在此背景下,也随着人为因素的干预逐渐增多,在食品安全检测活动中检测有机物污染是工作重要内容。很多人认为食品被农药浸泡或喷洒后,使用水浸泡可以消除污染物,但是经过实验发现此观点并不正确。虽然用水浸泡的方式,可以降低污染物的含量,但是不能达到根除的效果。如果人类食用此类食品会使食物中的污染物在人体内堆积,在污染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人体造成无法修复的伤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农药等受到污染食品的检查力度,需要按照食品安全部门给出的标准查看被农药喷洒的食品有机污染物含量。一旦有机物污染物质超过正常标准,需要快速采取解决措施。在当下国家研究部门在有机物污染超衡量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同时将该技术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多氯联苯含量与氯丙醇等物质进行精准的检测[4]。
二、食品检测技术前景展望
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经发展一段时间,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我国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在实用性方面考虑并不周全。虽然技术研发工作积极的推进,提高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但是在技术应用中仍然遇到不少的问题。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的实效性,确保技术可以持续发展,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管理体系,根据工作需要健全食品安全检测制度,让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工作可以持续的进行;当下需要增加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关注度,保证技术可以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监察力度,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可以满足工作需求,辅助技术检测人员完成技术创新工作,让研发技术在食品检测活动中可以获得精准、可靠的检测结果。
结语: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直接关乎民众健康,应该增加对检测技术应用的关注度,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具体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工作成果,使检测结果具备极高的精准度,在食品安全防护方面拥有良好的工作表现。
参考文献:
[1]聂鹏宇.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发展[J].化工设计通讯,2020,212(02):141-142.
[2]王燕红.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0,292(33):154.
[3]魏建萍.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与发展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2020,136(04):43-44+47.
[4]王金梅.食品检测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27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