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概述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热衣汗·阿吾提塔什
[导读] 当前形势下,林业工程泛指以培育养护管理林木资源等形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走上系统化道路,其成绩十分突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新疆克州平原林场 热衣汗·阿吾提塔什    845350

摘要:当前形势下,林业工程泛指以培育养护管理林木资源等形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走上系统化道路,其成绩十分突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我国林业种植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沉疴旧疾对林业工程的发展和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林业造林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化管理,改善林业造林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问题势在必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促使林业造林工程项目有效开展,而且也能帮助造林项目产生更为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 造林工程; 质量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营林造林是将未利用的土地变成森林的过程,因此这一进程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林造林有助于净化环境,保护土地免遭荒漠化的侵害。重新造林是一个在原生森林中种植特定树木的过程,这种树木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简单地说,植树造林是一个创造新森林的过程,而重新造林是一个增加原生森林树木数量的过程。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人类不断砍伐森林,造成工业化污染、自然资源破坏等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林业工程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将耕地扩大到可满足人口需求,这导致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大量土地用来耕种农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植被退化引起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逐渐加大了对造林项目的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鼓励退耕还林。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人工造林项目未达到预期效果,气候和地质问题降低了树木的成活率,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未来发展。我国造林管理措施尚未成熟,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给林业项目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此,在林业项目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运用有效、科学的管理措施,为建设项目提供可靠的指导,从而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同时要加强抗旱造林管理,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高素质管理和资源优化,改善人力和物力条件,以此来完成植树造林的目的。
        2我国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常见影响因素
        2.1工程规划不合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林业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林业管理人员及基层工作人员尚未意识到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其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对造林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把控,工程规划意识也相对淡薄,从而导致部分造林工程的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作为影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造林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造林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仍有大量林业人员将林业造林规划看作临时性工作,其工作重点大多聚焦于林地面积,这也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在尚未考察工程所在地地理特征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便直接对造林工程进行了相关规划,从而导致造林规划与实际情况产生明显偏差,提高了盲目造林的风险,严重影响了造林效果。
        2.2森林资源的成活率较低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水平较低,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过低的林业资源。我国的林业资源水平不够、树木成活率低、林业结构缺乏合理性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国的林业资源完全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林业资源应用过程中,由于原料有限,进而导致出产的木质产品质量不高,价格昂贵,严重束缚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3提高林业造林工程质量水平的改进措施
        3.1提高造林工程的规划能力,保证造林工程规划的合理性
        首先,相关单位必须充分明确并重视造林工程的生态维护功能及作用。


在正式开展造林工程建设之前,相关单位必须结合造林地区的客观环境特征,如当地地质地貌、水源水质以及天气变化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科学造林规划,确保造林工程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促进作用。其次,相关单位在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当地环境并制定造林种类规划,合理选择造林种苗。工作人员可以在全面分析当地气候、地形条件、土壤土质条件及生物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在当地生态环境中成长的林木类型,在合理搭配树种的同时,避免不同种苗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互相影响。
        3.2培养专业的生产管理人才
        为了保证营林生产能够顺利展开,除了要组织生产管理人员展开培训,还要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尤其是要将知识技能教育做到位,并保证考核工作能够按照预期展开,如此方可使得工作质量有大幅提升,林业生产经营更具实效性。从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从事林业生产管理的人员数量较多,然而专业人才的缺口依然较大。对现行林业管理制度予以分析可知,存在的问题较多,薪资福利制度不合理的情况较为常见,这就使得从业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中,而且人才流失变得较为严重。在构建机制时,必须要保证导向是科学的,并要满足实际需要,如此才能实现留住人才的目标,人员培训真正赋有实效,进而保证生产经营能够顺利展开,工作效率也能够大幅提高。
        3.3抚育管理
        最有效可行的抚育管理方式,就是进行农业与林业的间作。以此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辅助幼林的健康成长,可以对幼林形成良好的抚育作用。间作植物的选择多为豆科植物,不可选择种植高粱等高秆类的植物。这是因为高秆类的植物通风透光的性能较差。同时,需要注意保证间作植物之间的距离,间距不能太短,同时还要及时追肥与基肥,待幼林生长一段时间之后,适当配合施以水与氮磷钾。完成施肥之后,技术人员还要定期进行除草与松土的工作,以此改善土壤理化,缓解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成林健康的成长。伴随着成林的生长,还需要结合树木具体的习性与特征在必要时开展修剪工作。例如,杨树的生长年龄为4年左右,其高度需要修剪至三分之一处。如果其树木年龄为10年左右,需要修剪至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处。
        3.4提高造林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创新作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林业工程造林的技术条件也在不断优化。在当前形势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从而科学开展林业工程造林工作。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打破传统管理思维的桎梏,实现林业工程环境及社会效益的稳步增长。
        3.5制定相应标准
        营林活动在对采伐地区和荒地的相应规划中需要充分了解所要种植的树苗类型,并且根据树木的不同成长速度来进行指标的制定。确定树苗成长的速度之后来预测产能,这样能够对营林管理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完善。
        结束语
        林业造林工程的开展不仅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而且能实现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稳定增长。但在造林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林业工程质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规划效果,在此基础上,只有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体系,提高工程规划能力,加强苗木栽培控制力度,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我国林业事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茂.影响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方案[J].绿色科技,2020(11):234.
[2]张大梅.林业工程造林质量因素与林业工程造林工作思路的创新探索[J].农家科技,2020(7):178-179.
[3]司红梅.林业工程中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浅论[J].商品与质量,2020(18):90-91.
[4]程荣春.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5):169-170.
[5]张亚辉.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24):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