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研究 1艾买江·尼亚孜 2努尔吉马力·艾木都拉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1艾买江·尼亚孜 2努尔吉马力·艾木都拉
[导读] 防治病虫害是为了缓解或防止微生物及害虫对作物造成侵害,人为采用一系列的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危害。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通常采用的手段主要分为两种,一方面为化学手段,是指使用杀虫剂等化学试剂直接杀死害虫。另一方面为物理手段,是指利用射线及光线等物理对病虫害的阻挡,以此起到降低害虫对作物侵害的作用。

新疆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   1艾买江·尼亚孜  2努尔吉马力·艾木都拉   843200

摘要:防治病虫害是为了缓解或防止微生物及害虫对作物造成侵害,人为采用一系列的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危害。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通常采用的手段主要分为两种,一方面为化学手段,是指使用杀虫剂等化学试剂直接杀死害虫。另一方面为物理手段,是指利用射线及光线等物理对病虫害的阻挡,以此起到降低害虫对作物侵害的作用。这种手段不仅常被应用于作物病虫害防治,同时也常被应用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中。目前基于当下市场生产技术的创新,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市场,但发展同时带来的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同样成为了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工程;规划设计
        引言
        森林资源属于自然环境的关键构成要素,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所以森林资源的生长习性以及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出入。在森林资源管理阶段中,较为多见性的问题就是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控制而言,必须充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林木实现有效生长,才可以提升森林资源的存活率,保证林业物种多样性,创造出更加健康、安全的林业生态环境。由于不同地区的林业生长环境存在差异,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明显不同。从整体上来看,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实现必须充分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方面的手段。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可根据森林病虫害形成的机理,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不同的类型。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病虫害的繁殖速度和传播速度较快,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容易爆发大面积病虫害。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乱砍乱伐现象普遍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现象严重,很容易滋生病虫害。而经常使用化学药物来抗虫,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有效提高林木质量,及时发现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有效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
        2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2.1构建科学的病虫害预警体系
        对病虫害的防治必须确定管理目标和对象,不断调整管理措施,从纵向、横向等方面构建系统的病虫害预警体系。森林病虫害属于自然性、社会性双重机制的风险,因此必须联合经济、社会不同方面的控制手段,不同部门加强联系,在管理对象和主体上实施横向管理机制;在风险纵向预警上,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涵盖了组织机构管理、防治工作管理等方面,其主要的内容就是检疫、处置管理,从不同环节上对动态的风险进行把控,更好地实现病虫害的防治。
        2.2强化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意识,走生态化防治之路
        强化生态防治意识是推进森林病虫害生态化防治的首要之举。在以往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中,已多次验明化学杀虫的有害性和非科学性,故而,应合理转变病虫害防治观念,走生态化防治的创新之路。在森林病虫害的生态化防治中可借鉴国外的近自然经营模式,结合综合防治思想,运用现代化防治技术,从造林、施工、生产、更新等环节减少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大面积种植混交林,引入天然病虫杀手植被或病虫害天敌机制的方式,维护生物多样性,在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的同时,提升防治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3生物防治办法
        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应将病虫害常见种类加以区分,但即便做出良好的前期规划,也并不意味着能取得绝对有效的防治成果,借助生物防治方法有一定的效果。病虫害分布广泛,借由病虫天敌来对现有虫害进行治理管控,其应用成本较低,并能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该方案原理是自然界固有的生物链原理,通过生物防治,能在无污染条件下完成科学防治,唯一应注意所选用生物不可造成新的危害,以免产生新的防治对象。



        2.4营造混交林
        必须扩大混交林的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提升森林整体的抗虫灾的能力。必须将病虫害的防治置于林业生产中的不同步骤,在营林中运用系统性的防御手段,这也是更好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措施,有效控制森林有害生物的举措。
        3林业工程规划设计
        3.1拓展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内容
        病虫害防治工作仅是林业工程规划建设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为了实现对林业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在执行相关工作时,应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不仅应保障森林资源的量产化,同时应建设生态、经济与森林美观度协调一致的平衡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引进新生物物种,在不破坏平衡的前提下,确保林业工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3.2提升涉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林业规划设计的开展,不能将目光局限在单一的林业、产业发展上,还要将眼光放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林业的规划设计会涉及很多生态问题,如,稀有林木的保护与种植、森林系统的开发与利用等。在开展林业规划设计之前,设计方与管理人员都必须要对涉林相关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积极贯彻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系统的发展价值。
        3.3重构林业工程建设流程
        从生态环境实际发展角度出发,重构林业工程的建设与规划流程,以超前的角度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首先,应细化工程建设内容,提出长期工作计划与短期工作计划。并以提高林业资源的覆盖率为林业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照顾林业户个人利益的同时,确保生态资源与市场经济的协同发展。同时应根据林业生态发展效益与生态目标,进行资源的可持续能力提升研究,了解当地的土地资源现状,合理开发并使用土地,使生态的长远目标得以实现。其次,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森林资源的考察,确认树种的质量,加强布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引入评定机构,对工程实施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后,只有经过评估后依旧符合要求的工程才能持续执行。
        3.4加强规划设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想不断提高林业规划设计水平,就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林业规划设计的专业人才较少,已经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林业规划设计工作。还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推动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推动林业持续发展。
        结束语
        为了改善林业发展现状,开展了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的研究,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当下社会生态资源的发展规划仍存在较多的空白与不足,这些均是抑制森林资源发展的关键原因,为了改善现状,相关单位应将此方面的工作重视起来。并制定系统性的林业工程发展规划。适当的情况下引入先进的技术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并采用建设珍贵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方式,收集森林资源数据,并根据预警机制,使林业整体建设呈现规范化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组建专业的林业管理队伍,实现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化,进而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泽珠,刘彩青.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林业产业,2020(5):142.
[2]周统建,铁铮,秦国伟.“生态环境生产力论”对我国林业建设的价值引领[J].世界林业研究,2020(8):1-5.
[3]才琪,才玉石,任婕.国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的发展及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19(5):29-33.
[4]杨建宏.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环境与发展,2019,30(10):201+203.
[5]胡文,黄彦快,曹乐,等.浅谈汉源县生态环境问题及林业工程建设成效[J].四川林勘设计,2019(1):68-7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