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阿衣古力·玉素甫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阿衣古力·玉素甫
[导读] 森林资源属于自然环境的关键构成要素,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所以森林资源的生长习性以及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出入。在森林资源管理阶段中,较为多见性的问题就是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控制而言,必须充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林木实现有效生长,才可以提升森林资源的存活率,保证林业物种多样性,创造出更加健康、安全的林业生态环境。

新疆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阿衣古力·玉素甫   845350

摘要:森林资源属于自然环境的关键构成要素,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所以森林资源的生长习性以及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出入。在森林资源管理阶段中,较为多见性的问题就是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控制而言,必须充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林木实现有效生长,才可以提升森林资源的存活率,保证林业物种多样性,创造出更加健康、安全的林业生态环境。由于不同地区的林业生长环境存在差异,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明显不同。从整体上来看,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实现必须充分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方面的手段。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引言
        森林病虫害对生态环境造成多维破坏,对其防治已成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工作。为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防治效果的切实提升,应结合以往防治实践、经验和运用国外相关的先进防治思想、模式和森林健康理念,生态化、综合化、效率化、科学化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林业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一直以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被囊括在林业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过程中。如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必定会给一些树木的生长造成严重的伤害,使得大量的树木无法存活,在一定程度上给长时间投入栽培成本、期望实现巨大成效以严重的打击。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持树木自身的生长、维护森林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危害初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现阶段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防治时间掌握不足、防治措施不合理的现象。很多森林病虫害往往在大量繁殖扩展到最后阶段之后,才会进行针对性的防控,此时防治难度逐渐增大,多种防控效果逐渐降低。另外,后期病虫害爆发流行之后,会造成森林管理人员难以准确的评估和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范围,造成病虫害的局面难以得到控制,往往面临巨大经济损失。
        2.2病虫害综合防治认知不充分
        在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些工作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没有科学认知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关键作用,对病虫害防治认知过于片面,防治认识不充分,在具体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譬如,一些工作人员觉得病虫害只是破坏森林资源,没有认识到如果病虫害没有进行及时的防治,其形成的衍生、次生灾害也随之而来。
        2.3防治技术不合理
        现阶段在很多林区化学农药防治模式仍然是主要的防控手段,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杀效果,但某些没有死亡的林业病虫害抵抗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耐药性显著增加,促使病虫害不断进化,增强了其侵染破坏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难以恢复,破坏林业生态系统平衡。传统的药物防治模式根本不能够从根本上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需要转变传统的防治理念和防治模式。
        2.4缺少对畜牧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的投入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较少,地方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足够认识。领导不够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防治工作人员不专职,缺少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设备,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因此,缺少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的投入,难以购置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基础森林病虫害防治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同时也可能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难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由于工作不被重视,而在工作中产生疏忽大意,造成工作的失误,给我国的畜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许多地区在长时间之内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系统,在很多时候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同虚设无法有效进行相关工作。
        3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3.1提高病虫害防治重视程度
        在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提高病虫害防治重视程度。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上级领导部门必须加强同一线基层员工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对于一线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的工作建议,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规范、完善病虫害相关管理机制。另外,不断培养防治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思想,重视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在防治过程中注重生物技术的运用,更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
        3.2采用植物性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植物性农药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农药,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农药而言,植物性农药的组成部分主要为生物元素,即从植物中提取出的有效抑制害虫的成分。这些植物性农药不仅能够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也不会留下大量的农药残余。不仅能够对马尾松毛虫、黄脊竹蝗等森林害虫进行消杀,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治森林中的其他虫害。在消灭虫害的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国森林地区长期以来,以化学农药作为森林病虫防治的主要药剂。在短时期内,传统化学农药可以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是,传统农药不仅容易产生农药的残余,同时也可以让森林害虫产生抗药性。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林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会由于林木质量的下降,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3树立责任意识,构建科学化防治体系
        结合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经验和国外防治管理模式,提升相关责任人的防治意识、责任意识,向构建科学化防治体系迈进。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制成立以来,国内有关部门就一直致力于其应用的可行性探索。因此,应构建一套科学的防治效率评价体系,通过不同地区年度森林病虫害发生横向对比和本地区年度森林病虫害发生纵向对比,量化数据信息,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制的应用提供基础。
        3.4综合应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主要包括了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式,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将上述两种技术有效融合。与传统的农药防治相比,新型农药具有污染小针对性强、灭虫效果好的特点。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不会影响到天敌的正常生长。因此,在今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结合实际情况推广应用微生态农药、植物性农药、仿生物农药,减轻对林业生态环境土壤水源造成的破坏。此外,应该将生物防治手段放置在首要地位。生物防治手段成本相对较低,操作较为简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防治模式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在现阶段,生态林业在目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常用的生物手段主要包括了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天敌治虫等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控,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研究,要进一步探讨引起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构建完善的预警体系,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队伍的有效建设,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森林病虫害发生流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庆远.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分析[J].花卉,2019(12):272.
[2]吴恒波.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探讨[J].农家参谋,2019(12):145.
[3]黄纹.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关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4):76-77.
[4]李瑞红,吕志方.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39(07):86-87.
[5]徐海滨.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体会[J].农家参谋,2019(06):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