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优化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吐达洪·艾买提
[导读] 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减少病虫害,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

新疆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吐达洪·艾买提   845351

摘要: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减少病虫害,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同时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气候环境和种植条件,改善玉米种植技术和结构,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长期以来,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持续过程中,当今农业的发展尚未达到时代发展的要求。玉米是我国种植总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也对我国农村经济和食品卫生与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在种植基本农作物时,自然环境和病虫危害通常会严重破坏玉米产业链的发展趋势。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玉米的品质的提高早已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科学研究热点话题。因此,在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玉米的种植技术,同时也要改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玉米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及经济价值,其适应性、耐旱性及耐贫瘠性很强,在我国各省份均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尤其在东北、河北、河南等地的种植比例较大。玉米种植在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显著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其产量和质量均比较稳定。一直以来,玉米均作为粮食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玉米用途也变得更加丰富,不仅可以加工成玉米胚芽油,还可以采用其他工艺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玉米出口量也越来越大,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玉米种植技术优化
        2.1整地
        整地工作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种植成效。目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很多地方在使用机械式整地方式,将玉米种植地中的硬土进行碾压,将其变成细土,让土壤状态能够更加符合玉米种植的需求。在进行整地处理的过程中,要对田间杂草等进行及时处理,并将秸秆、大块石头等杂物清理出来,放于种植田以外,确保玉米可以健康地生长发育。另外,还需要将玉米种植田地的表面处理平整,避免存在大坡度的状况,进而为玉米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玉米品种的选择和处理
        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首先要选择一些适应性强、抗病虫的玉米品种,可以选择庆阳市镇原县种植时间较久并且产量较高的品种。同时,选择完玉米品种之后,一定要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放置一定的时间暴晒,从而促进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此外,可以选择冷水或者温水来浸泡玉米种子,加快玉米种子发芽,保证培育出优质的玉米苗。浸泡之后的种子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面暴晒,应该将其放在通风的地方,防止种子发霉或者变潮,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对种子进行化学处理。另外,一定要保证种子的干净度、纯度以及发芽率,种子颗粒越均匀,其质量就越好。
        2.3播种
        播种是玉米种植的重点环节。鉴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所不同,应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为玉米高产提供重要保证。在玉米播种方式上,最有效的途径是单粒播种,若种植面积较大,则可以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播种,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提升播种效率;反之,则可以选择人工方式。另外,合理密植也是保证高产的关键点,应合理选择行距,可以选择等行距或者大小行。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0~50mm之间即可。
        2.4科学田间管理
        玉米田间管理应该重点做好田间除草管理、苗期管理、水肥管理等三方面的工作。


玉米的生长发育周期相对较长,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田间会生长出很多杂草,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如果田间杂草较多,将会影响到玉米的正常生长,因此一定要在苗期做好田间的除草工作。玉米田间除草主要包括了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两种方式。人工除草就是在玉米苗期采用人力的方式及时将田间的杂草去除,这种方法适合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的种植地。化学除草主要是在玉米播种到出苗之前喷洒一次化学除草剂,达到封闭除草的目的。当玉米苗期田间杂草较多时,还可以选择相应的除草剂进行1次~2次的化学除草,化学除草人力成本投入相对较低,除草效果较好,但药剂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要害,应该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进行,避免使用量过大,影响到玉米苗的健康生长。
        3病虫害防治
        3.1科学合理的进行药剂拌种
        在玉米播种前,种植人员可将农药和玉米种子充分搅拌,有效提升玉米植株后期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外界因素给玉米植株带来的破坏,实现玉米高质量生长。在选择药剂时,必须科学掌握药剂成分,确保药剂质量,明确药剂副作用,避免错用及滥用药剂,从而影响到种子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效率。选择正确的药剂,提升玉米后期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减少对种植土壤的破坏,减少病虫害抗药性。因此,相应部门应加强对种植人员的专业培训,促使农民掌握科学的药剂使用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最大程度的提升玉米生长质量。
        3.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敌或者生物农药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防控。通过利用生物链之间各类生物之间相互抑制的特征,通过在田间培养害虫天敌,能够确保田间害虫的数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将玉米病虫害控制在一个动态的范围当中,不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另外还可以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微生态农药和植物性农药,因为这些农药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只会对某一类病虫害造成严重威胁,不会伤害到田间的害虫天敌,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生态效果较好。同时在田间还可以设置杀虫灯,利用颜色、光线、味道对害虫成虫进行驱杀,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3.3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
        在具体的虫害防治过程中,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防治玉米病虫害。首先,种植人员可根据病虫特性,采取光学灭杀措施,利用灯光把病虫引诱出种植区进行灭杀;其次,可在适当的位置安放捕虫板,再配备杀虫剂,有效驱赶和杀灭害虫;最后,在害虫产卵期,可在种植区域放置一些谷草把,然后将防治药剂喷洒在谷草上,种植户需及时将谷草进行销毁,有效杀害病虫。其次,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容易感染蚜虫和玉米螟虫,种植户可在田地中释放瓢虫灭杀害虫。同时,种植户也可采取化学防治方式诱杀害虫,化学防治方式简单有效,应用范围较广。但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种植户必须准确掌握病虫害种类,并根据相应的特征科学合理的选择药剂,严格按照药剂配比及使用说明进行杀虫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残留,有效确保玉米使用安全。
        结束语
        为了有效提升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选种方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播种日期,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通过应用合理地除草技术,利用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和品质,注重做好田间管理,改进和改善玉米栽培技术。另外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过科学使用药物合理施肥,营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的环境,通过综合选择杀虫剂和杀虫药物疾病损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王才武.浅谈杂交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20(2):45.
[2]王刚.浅谈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20(25):194-195.
[3]修春霞.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20,53(5):96-97.
[4]刘艳姣.玉米高产种植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7):63-64.
[5]牛银雪.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14):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