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国档案APP建设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娄璇
[导读]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的互联网生活重心全面向移动端转移,APP的开发和使用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重视,档案馆用户服务逐渐转向档案移动服务。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档案馆APP服务模式分析,为“互联网+”时代我国档案APP建设提出方向。

湖北交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娄璇 430050

摘要: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的互联网生活重心全面向移动端转移,APP的开发和使用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重视,档案馆用户服务逐渐转向档案移动服务。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档案馆APP服务模式分析,为“互联网+”时代我国档案APP建设提出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馆;档案APP
        1.引言
        “互联网+”(internet Plus)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互联网服务模式[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移动档案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
        2.我国档案馆移动服务模式介绍
        我国移动档案服务有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移动服务,如微博、微信,和基于短信的档案移动服务、基于APP的档案移动服务3种。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移动服务主要是以档案信息推送为主,基于短信的档案移动服务主要用于查档预约、档案咨询等。2种服务模式均有一定局限性,服务内容狭窄,大多只能以推送档案馆相关资讯为主,不具备查档等功能,没有体现出档案馆自身特色。而基于APP的档案移动服务功能齐全,设计多变,随时能更新维护,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是档案馆移动服务建设的最佳选择。
        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模式,基于APP的档案移动服务是实现移动数字档案馆服务的重要途径。据2021年7月22日人民网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8亿。仅2020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 [2]。APP由于其个性化及能全方位无缝覆盖用户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特性,得到很多企业及政府的关注和使用,国内外档案馆已经陆续推出APP服务。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推出的Docs Tech(档案教学)和To the brink:JFK and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古巴导弹危机档案)App、Today’s Document(历史上的今天)APP等等[3]。
        3.我国档案APP服务模式分析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各级国家档案馆开展互联网和移动端查询利用服务,开展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网站及移动服务端绩效评估工作,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4]。2020年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也提出,国家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5]。
        目前我国推出的档案APP有:福建省档案局“福建档案”、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广西档案信息”、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馆“查档利用”、浙江省档案局“浙江档案”等省级行政区档案馆APP,以及武汉市档案馆“武汉档案”、漳州市档案馆“漳州档案”、温州市档案馆“档案云阅读”、衢州市档案局“掌上档案通”、深圳市档案局“深圳市档案局移动门户”、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同名APP、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海淀区革命历史遗迹”、天津市档案馆“天津档案”等市级档案馆APP。APP服务内容主要有:馆藏介绍、地方记忆、政府信息、档案法制知识、档案数据库、办事指南、特色典藏等,呈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电子地图等。这些功能不仅满足了用户基本档案信息服务,更与档案数据库连接,让用户能随时随地查阅档案。APP在产品维护上便捷性,使档案馆能定期优化APP的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随着数字档案馆的不断开发,档案APP也能随之扩展更多服务内容,扩大使用用户群。基于APP的档案移动服务能实现更多样化档案检索方式,如APP依托云计算技术,可以使档案内容更大限度被检索出;APP搭载多种检索接口,可以使图片档案、声像档案更方便被调取出来;APP结合GPS定位技术,可以实现PC端无法完成的基于地点的检索方式等等。目前,在国内外图书馆领域很多功能已经得到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会被应用于我国档案馆领域。



        4.“互联网+”时代我国档案APP建设方向
        目前,很多公共档案馆的官方网站与门户网站类似,即发布行业新闻、工作资讯、政务介绍、在线论坛等服务,较少能直接查询到档案。这样的网站的功能简单,不能体现档案馆特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开发档案APP时,不能完全按照档案馆网站标准建设,需要开放思想,大胆创新。
        4.1建设品牌IP化、创新化档案APP
        4.1.1品牌IP化
        尽管档案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蕴含巨量知识财产,且定期向公众新增开放档案,公众对档案馆的关键词依旧是神秘、机密,博物馆、图书馆已经成为公众了解历史、探究知识的重要场地,却鲜有人至档案馆参观学习。为此,对于档案APP的建设,唯有档案馆打造自身品牌IP(Intellectual Property),建立档案文化自信,跟紧国家文化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定位,分析自身的馆藏资源,了解公众需求,充分展示馆藏特色,打破公众对档案的刻板印象,才能在众多文化类APP中脱颖而出,将档案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4.1.2创新化
        国外档案馆在创新化方面已经取得部分成果,比如英国国家档案馆与企业及研究机构一起开发的基于iOS系统的“Old Money”(古币价值转换系统)[6],该APP就是利用档案馆内馆藏将古代货币单位转换为现今流通的货币单位。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推出的To the brink:JFK and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古巴导弹危机档案)App[3],是NARA对馆藏进行专题开发出的成果,该APP内含有时任总统肯尼迪的音频档案、解密文件和图片的扫描版。英国纽卡索泰恩·威尔档案馆(Tyne &Wear Archives & Museums)已经率先设计出基于手机地图的APP:“Hidden New castle”(“纽卡索的隐秘之处”)[7]把档案与地图结合,使用户在行走的过程中能收到APP推送的关于此地的历史信息、图片等。
当前,我国档案馆基于APP的移动服务还只是档案馆网站的延伸。档案馆应积极与其他机构寻求合作,联合开发具有原创性的档案馆APP,主动吸引公众,为公众提供垂直化创新化的档案馆服务。
        4.2馆际资源共享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在档案文献资源共享的合作,打造国家记忆工程[4]。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大型档案记忆项目,离不开馆际资源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共享与整合,资源聚集型档案APP将是未来我国档案APP重要发展方向。
        4.3提供档案上传服务
        利用APP在线征集档案,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如游客、本地居民、异地人口等,为本馆有合法权限的用户开通档案上传服务。符合档案上传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扫描、摄影等方式,将散存在外的重要档案资料由APP直接上传至档案APP,并由馆员鉴定、归入数字档案馆库。这种个人档案上传服务不仅有效提高了用户对档案的认识,调动公众对档案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APP用户粘性,丰富了电子档案馆藏量,提高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效率。
        5.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 APP的开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国内许多政府机构,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都已开发出功能较完善的APP,使读者无需进馆便能读取馆藏电子书。随着移动终端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基于APP的档案馆服务必将成为数字化档案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档案馆移动服务发展中,档案馆以APP建设为主,各社交软件及短信服务为辅,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档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仕金,何瓦特,石婷,王玺冰.“互联网+”模式下的档案资源共享研究——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新媒体与信息科技,2016(7).
[2]人民网.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EB/OL]. 2021-07-22.
[3]Mobile Apps from the National Archives.[EB/OL]. 2017-05-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9.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2020-06-20.
[6]Applications:Old Money.[EB/OL].2021-05-08.
[7]陶丽.我国档案馆APP服务发展探析[J].档案管理,2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