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探究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张彤
[导读] 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实际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其技术的实践过程。入世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为了激活企业人力资源,规范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发员工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适合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

埃摩森人力资源(北京)有限公司    张彤   北京市    100000

摘要: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实际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其技术的实践过程。入世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为了激活企业人力资源,规范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发员工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适合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力资源;制度;构建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任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都必须建立在企业所特有的现实基础上。为此,我们采用开放式问卷、半结构化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总体判断
        从所调查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与职能设置及制度建设等来看,目前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所调查的企业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与相关政策。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2.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仍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远未完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难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
        3.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无法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比如,人力资源部无法将公司和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统一结合;受职权限制,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困难;人事部的实际工作停留在主管层以下,造成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继任计划不完整等问题;公司高级领导层受业务困扰,对人力资源重要性认识不够。
        4.国内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是,却十分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途径。
        5.员工普遍对薪酬福利现状不满,难以有效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方向选择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性化的时代,这些耳熟能详的术语,不仅仅是一种时髦,确确实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的变迁。比如,组织结构需要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组织信息共享普遍化,企业中知识员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的中心似乎已经偏向一种非正式的个人导向。
        (一)程式化解决方案
        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程式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解决方案,关键在于根据企业文化、人员、战略等实际情况“建章立制”。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引人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和做法,即:各企业在制定、完善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规范时,可以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和做法,使本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规范化、程序标准化。各种规范化、标准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必须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特点,逐步将过去后台式、静态式、边缘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移到前台式、动态式、轴心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来。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图表等。
        (二)人性化解决方案
        适应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本质是:认识人、尊重人、以人为本。认识人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基础,尊重人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的和追求。只有认识了人,即人的各种生理、心理、行为特点,才谈得上尊重人,根据人的特点制定、实施各种管理方式,达到以人为本。看来“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也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
        一般来说,“人性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贯彻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公司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来说,应该全面认识员工的特点及其表现,并在其制定的各种制度中予以体现。
        2.就公司各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制度的实施者来说,应灵活地、人性化地把握、实践。
        3.就公司全体员工来说,应有自由表现自己、不断创新、张扬个性的氛围,同时应该积极地、民主地共同参与企业各种活动的心态和要求。
        目前,诸如通用公司、摩托罗拉等许多企业经常举行“解决会议”、“解决计划”、“员工大会”等活动。旨在征求所有员工的意见,并尊重所有员工的思想、心理需求、行为等特点,制定、修改所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形成“人性化”的人员管理制度。
        就具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的形成、实施过程来看,“人性化”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制定时,人性特点是其根据、前提、出发点。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执行时,人性特点要求制度的执行具有一定的情景性、灵活性。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修订时,其依据是来自人性的反抗、人性的不适等。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内涵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较为认可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开发等几个方面。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企业组织中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
        1.人力资源的吸引
        吸引包含的活动有:(1)确认组织中的工作要求;(2)决定做这些工作的人数及技术;(3)对有资格的工作申请人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
        2.人力资源的录用
        录用就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最合格人选的过程。
        3.人力资源的保持
        保持由以下活动组成:(1)保持职员有效工作的积极性;(2)保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4.人力资源的发展
        发展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管理职能活动,是以职员的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能力(Abilities)及其他特性(Other Characteristics)的开发、提高,从而保持和提升职员工作中的竞争性为其目的。
        5.人力资源的评价
        评价就是对工作、工作表现以及人事政策的服从情况等作出观察和鉴定。
        6.人力资源的调整
        调整就是试图让职员保持所要求达到的技能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以上这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能活动皆可以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单位(女日部门)中进行。当然,有时这些职能是由组织提出来的(如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管理发展规划等),而有时却是由个人和群体提出来的(如辞职、工作条件改进方案等)。
        在这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中,只要改变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会引起其他部分的相应改变。这一系统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利于建构整体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


当然,在建构整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同时,有必要考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企业组织经营战略以及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情况、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关心的是“人的管理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尊重人,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境界。在一个组织中,围绕人,主要关心人本身、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
        因此,我们认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工作:(1)工作分析和人员分析等基础工作;(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成本核算、政策法规与管理环境等宏观层面;(3)人力资源的选聘录用、培育开发、绩效考评、薪酬分配、福利保障、职业管理等微观层面。
        (二)激活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理解
        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涵,结合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坚持程式化与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向,以激活人力资源为预期目标,以工资分配这一直接的激励源作为切入点,适合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逻辑关系。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个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文化、组织机构、员工现状等完全相融。因此,构建任何特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时,一定要对这一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组织机构及员工现状等深入分析,以便准确把握,并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中有效贯彻、实践。
        2.从目前较为流行的工资结构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长期收益三个模块。
        3.通过工作流程再造,相对固化组织架构,设置岗位、描述岗位、评价岗位等基础工作,才能有效确定岗位工资。
        4.在人员分析和素质测评的基础上,确定特定岗位所需人才资质条件、胜任特征,实施人岗优化配置。只有具备相应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才能得到相应的岗位工资。
        5.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才在一个特定的组织中,并不一定能表现出良好的业绩,即行为结果,其工作业绩的表现还受制于组织环境、工作机会和条件的影响。
        6.对某一岗位任职人员的工作业绩(行为结果)实施科学评价,并为任职人员的发展提供相应基础。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为什么、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和如何应用这些评鉴结果。即在整个企业的目标管理系统(为什么)中,只要我们清楚了员工到并且设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标准(做得怎么样),用每一岗位绩效标准对照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实,便可得出这一岗位员工的绩效结果,也就为员工的酬赏、晋升、培训等提供了基础(评鉴结果的应用)。
        可见,以上激活人力资源的制度系统主要包含了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急需解决的几大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2)搭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体系;(3)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绩效考评体系;(4)激活人力资源的直接动力源一一薪酬设计与激励体系;(5)保证优秀人力资源不断供给的人才培育与职业管理体系。
        四、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实践问题解决思路
        目前,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在专家的帮助下或通过自己努力,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及其实现的核心技术,但这些制度、技术,却与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与企业的具体管理工作脱节了。仅有技术,没有管理实践;或者仅有零散的技术模块,没有系统管理思考,其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制度作为文件存放在文件柜里;二是员工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
        就当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看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体系实践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管理实践的有机融合。
        (一)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人力资源技术问题
        就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来看,主要应解决以下核心人力资源技术问题,方可形成一个真正激活人力资源的制度系统:
        1.服务于组织战略,方向明确的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价值导向和人员情况,盘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实,提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及实现策略。
        2.科学设置灵活的组织结构、岗位与编制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企业实际,科学设置能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的组织结构。根据组织结构和组织战略目标,动态性设置岗位和编制。
        3.准确及时的人员配置
        有准备地确定人才来源,建立人才库,构建企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准确盘点本企业人才储备及预测人才需求,及时为相关岗位配置人才。
        4.员工能力开发与职业规划
        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及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结合员工的素质与性向特征测评,实施富有针对性的能力开发和职业管理。
        5.实施管理职务与关键技术岗位继任计划
        根据企业发展目标要求及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建立继任计划并实施,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
        6.分类实施工作绩效管理
        逐步由关注过去的绩效考核转向关注发展的绩效管理。根据绩效管理的4W(为什么、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及结果如何管理)本质,引进、完善关键业绩指标(KPI),应用综合平衡记分卡考评各所属公司及部门,应用行事历及目标管理考评员工个体。
        7.完善、规范分享成功的激励方案
        准确测量核心人才人力资本及业绩贡献,根据公司实际,让技术、智慧、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完善、规范分享成功的激励方案,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成长。           8.明确人力资源部及其相关部门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要求,提升任职者的素质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人力资源部应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角色定位(战略伙伴、行政专家、员工领头人、变化的助推剂等四种角色)及职责要求,有针对性地锻炼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素质,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需要解决的与核心人力资源技术问题相关的管理问题
        1.明确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现实及价值导向
        所有企业制度都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明确的目标指向将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员工的凝集、成就感的体验等。另外,自觉的、不自觉的、外显的、潜在的各种文化现实及价值导向,无时不在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设计、员工的行为表现。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架构,理顺、制衡权力、责任关系
        经营层、管理层与执行层,如果职责不清或者经常越位,不仅权力难以制衡,更可怕的是让员工难以适从、相互推委、责任感丧失,使企业陷入混乱。
        3.诊断企业管理现状,摸清企业管理水平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有一个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理想状态。一步到位的制度,不仅不能将企业引向理想的强、大状态,可怕的会将企业引向毁灭。诊断企业的管理现状,不仅是个制度梳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整体的管理水平、素养、对制度本身的依赖程度及员工的心理承受力和对制度的认可程度的了解过程。
        4.与决策层沟通,明确其管理导向
        制度的制定,没有决策层的支持和引导,将会事倍功半,或难以达成制度的预期效果。与决策层的沟通,了解决策层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导向是十分重要的。
        5.了解员工整体素养水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制度成功与失败,员工在其中都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制度设计者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员工的关心点、素质水平,将有助于制度的成功设计。
作者简介:张彤(1989年5月-),女,汉族,河北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