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周静
[导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庞大的规模以及高度的开放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引擎、稳定和示范等作用。

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周静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庞大的规模以及高度的开放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引擎、稳定和示范等作用。
关键词: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作用;增长
        一、引导作用
        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贸易和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这种增长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快速上升并拉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中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近于完全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与GDP的比例,即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在亚洲大国中甚至在世界大国中都是最高的。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给全球进出口商和投资者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增长期到了巨大的引擎作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影响已经扩大到亚洲之外。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或居前列的FDI接收国,同时正在成长为积极的对外投资国。中国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对全球跨国公司极具吸引力。中国宽松的投资环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使得中国成为全球FDI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中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中国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销售能力,在发达国外并购企业,或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其二,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木材等。因此,能源和原材料行业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这也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投资地域将会遍及全世界所有重要产地。
        二、维护稳定作用
        世界经济环境的稳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目前,由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给全球带来的一些正面因素(所谓的“中国因素”。)对全球的利润率、物价水平、通胀率、债券收益率、房地产价格、工资、商品价格以及资本流动,越来越多地起到了正面的影响或稳定的作用,较为显著的有如下三方面:
        1.劳动力和资本如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是其一面,对应的另一面是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如果没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就无从谈起。由于劳动力增加了一倍,这使得全球劳动力相对丰富,而全球资本的存量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全球资本对劳动的比率在数年之内几乎下降了一半,资本变得相对稀缺,资本的相对收益率上升,由此稳定并提高了全球的资本利润率。
        中国经济稳定并提高了全球资本利润率,其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使得全球资本不再像在20世纪90年代那样“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惹事生非”,而是投入利润丰厚的实业和商业中,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稳定和增长。近些年全球没有出现金融危机和资本冲击就证明了这一点。
        2.近些年来,中国以其丰富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对全球制造业产品的价格明显地造成了向下的影响,实际上提高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稳定全球物价,抑制全球通货膨胀。
        这有助于美国维持较低的通胀率,减轻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从而有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据德国德累斯登银行股份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一项研究估计,近几年来,中国廉价商品使得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了几乎整整一个百分点。多年的低通货膨胀使得美国的利率在较长时期内也处于相对低的水平,这有助于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多年以来,由于全球产业转移以及国际分工的变化,发达国家把许多高能耗、高污染以及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长迅速,再加上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实际上,这是全球产业转移以及国际分工变化的结果,中国在这方面不应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替罪羊。例如,中国不是造成近年来油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虽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中国人均能源(包括石油)消费水平肯定要增加,但是,中国首先是一个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中国石油进口仍然相对较少,约占世界石油总进口的3.4%,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因此,应对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当负主要责任。
        3.多年以来,由于中国实行了稳健有序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并且随着中国金融实力的增强,中国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保持钉住美元不变,是东亚货币和金融趋于稳定的关键,甚至是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近年来,为了保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稳定,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运用外汇储备购买了数千亿美元。中国在2004年成为美国财政库券的最大买主。因此,有人认为,第二个布雷顿森林体制已经出现,其基础是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稳定关系。
        中国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地区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出发,确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汇率制度。2005年7月以来,中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中国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有利于增强境内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利于中国开展国际贸易、吸引外资,有助于维护人民币的信誉和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有助于亚太地区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境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并坚持长期战略,不以短期盈利为目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负责任的投资者”。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的一个主要债权国、美国财政债券的最大买家。这有利于美国政府弥补预算赤字,有利美国维持低利率、保持金融稳定,进而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增长。
        三、示范作用
        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是必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学习过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的发展经验;后来,还借鉴过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中国发展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决不会向外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世界各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以及国际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模式。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模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吸引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可供借鉴的模式之一。
        1.中国的成功经验之一是积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在过去近30年,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从一个近于封闭状态的国家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积极参与者。目前,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约占GDP的75%,而日本、印度和巴西只有25%-30%;流入中国的FDI约占中国GDP的36%(是日本的18倍)。
        中国无疑已成为自由贸易主义的奉行者。在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一个利益相关方。中国不仅落实了其加入WTO的承诺,而且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例如,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的建设性作用日益明显。中国还正在积极与东盟、澳大利亚、智利等二十几个国家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2.中国的成功经验之二是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从一个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成功地转变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当今时代最为剧烈的转型之一,其结果是效率的大幅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外资和私人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还没有出现。而现在,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可以说是一种混合经济。尽管中国的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国家干预还很重要,但是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非公经济)的发展速度成倍地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3。
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还远未完成,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也大量存在。为了实现更高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中国还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改革。为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发达国家应继续鼓励中国转向更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3.中国的成功经验之三是渐进式的改革和过渡。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开放、融入全球经济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搞市场经济。如果西方国家强行把中国经济搞乱,这将会给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负面效应。由于国情的复杂性,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社会就业压力大,金融体系比较脆弱。
        四、前景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不仅远远没有枯竭,而且,在未来30年,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世界各国的预言家们推测,中国经济的规模在未来30年左右有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然而,在目前以及较长时期内,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只是出现,即:从无到有,从看不见到看得见,中国快速经济增长还远不是崛起。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仍然是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具有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为此,中国将继续推进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
        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虽然中国与个别国家的经济关系已经出现某些不平衡和紧张,但更多地是推动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进一步一体化和相互依赖,更多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中国将改变其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和投资引导的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其目的是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将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积极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世界经济没有出现大的危机,运行较为顺利,但是,对今后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前景则难以断定。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油价上涨、全球不平衡加剧以及金融市场可能出现动荡等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经济自身也在进行巨大和痛苦的结构调整。为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世界各国应共同承担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
        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是口号,而且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想。为了全球的经济繁荣,中国主张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对话、协商和合作,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中国不仅已成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而且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中国还必将继续是一个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重要作用的大国。
参考文献:
[1]全毅.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和平与发展,2019,1000(006):136-137.
[2]李巍,张玉环.国际经济秩序的危机与中国的选择——2018年中国经济外交报告[J].战略决策研究,2019,?55(02):100-102.
作者简介:周静,1992年6月29日出生,女,2013年本科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籍贯:江西省吉安市,现居江西省南昌市。在职研究生专业是世界经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