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张思青
[导读]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往来,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问题正不断影响着地球环境,也是近年来全球持续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各地的生物群落有着稳定的生态系统,固定的生物循环,不能被轻易破坏。

山东省无棣第一中学 张思青 2519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往来,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问题正不断影响着地球环境,也是近年来全球持续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各地的生物群落有着稳定的生态系统,固定的生物循环,不能被轻易破坏。本次研究以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环境对动物群落的原因、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内研究现状等方面。
关键词:环境变化;动物群落;影响因素
        1引言
        生物群落是指在限定的时间空间内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种群所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共同构成有生命的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个生物群落不是随意的自由组拼在一起的。而是按照大自然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使群落相对稳定。如农田生态系统是人为的将各种生物种群组合在一起,所以会十分不稳定。因而在消失了人的干预后就会逐渐被替代。
        2群落简介
        在同一个地区聚居的一切生物所组成的集合体,往往通过不同的关系而存在。这样多元化的种群关系,有利于形成生态系统的健康结构。例如,一座森林中的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食物,来供其中的动物生存。一些动物还可以以其他动物为生,还有靠分解落叶残骸为主的大量微生物生存在土壤中。这一切组成的集合称作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因其所处的一定生态环境而有所不同,生态环境对生物群落的发展越有利,它所包含的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越不利,就越少[1]。
        一个群落的生态环境所包含的生态环境种类越是多元化,其所包含的群落的物种就越多,如热带雨林。而像盐湖、深海这种群落,通常是高特异性的,其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素与全球平均值的差值与物种呈负相关,而与个体数目呈正相关。群落生态环境的交替改变的速度也会影响群落种类的多少,越是连续缓慢,种类就越多。
        在限定的自然环境中,相互存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各类生物的总和就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种群一样,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但这些基本特征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才能显示出来,是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不能包括的特征。研究者对其包括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包括森林,灌丛,草地等在内的群落生长形式和结构、群落物种的相对比例都有重要的研究。
        群落结构的基础是由组成生物群落的种类成分形成的。其物种成分组成的多少能够影响营养物质的丰富程度。动物种类和数量是由陆地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来直接影响的。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是由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来促进的[2]。
        3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在我国,就存在许多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例子,例如在我国位于北太平洋西部边缘的中国海,跨越了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在冷水团和暖流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生存了种类十分丰富的海洋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作为海洋的次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动会影响到该群落的初级生产力的水平,起着调控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从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开展的多次大型海洋综合调查工作来看,海洋生物与生态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我国对近海海洋浮游动物调查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更深刻的认识海洋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也提供了更多的海洋生态学以及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方面的科学依据。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的研究,大量报道了对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的研究,其对中国海洋浮游生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做出了十分清晰的阐述。对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的研究部分揭示了各个海区的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以及不同的群落特征。
        水文、化学等其他环境因子密切影响着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温度和盐度,这正好对应了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大量相关研究报道的结果[3-4]。
        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还有和NH4和 pH,而水温和盐度是解释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在春季,浮游生物种类回升是由于水温的回升而促进了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表明浮游动物种类属于水温密切相关的例子,如在纬度跨度大的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数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呈现明显递减趋势就与水温从南到北逐渐降低有关。


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盐度也有一定影响,如在长江,珠江等河口冲淡水混合海域,分布着近岸低盐性浮游动物种类(如: 真刺唇角水蚤、腹针胸刺水蚤等),广温广盐类群( 中华哲水蚤、亚强次真哲水蚤等) 浮游动物也随着沿岸陆源径流的逐渐增多而日渐增多,此外,东海区黑潮暖流和台湾暖流势力增强,所以出现了部分浮游生物是外海高温高盐种类(如: 伯氏平头水蚤、鼻锚哲水蚤等)。不同生态类群的浮游动物在近海不同水域的出现率都在上升。因此,春季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在升多。
        在夏季,解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是水温,盐度和水深。其次,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还有NO3。夏季长江黄河,珠江等陆源径流随着水温的升高而进入丰水期,入海的径流量也达到全年的峰值。此时浮游植物的生长代谢速率由于陆源径流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而升高,对硝酸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由于浮游植物的主要消费者就是浮游动物,因此浮游动物种类的丰度与硝酸盐有关。如在长江,珠江,黄河等河口海域,分布范围在向外扩展的浮游动物低盐性种类(如: 真刺唇角水蚤、中华假磷虾等),还有大量由于外海暖流入侵势力强盛而带来的高温高盐性外海种类( 如: 伯氏平头水蚤、海洋真刺水蚤等) 。再加上黄海冷水团聚集了一些低温高盐种类( 太平洋磷虾、细足法虫戎等) ,所以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也格外高。因此,浮游动物群落种类数在中国近海才会出现夏季的四季峰值。当然,浮游动物群落种类数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呈现明显递减趋势。
        在秋季,解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是水温,盐度和水深,此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影响的,是SiO3和PH。秋季,随着水温的下降,沿岸陆源径流逐渐减少。浮游植物的生长代谢速率也由于水体营养盐浓度在此种情况下浓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由此来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硅酸盐有关。此时,台湾暖流,黑潮等外海暖流势力仍占有较强盛的地位,浮游动物群落中的暖水种( 小齿海樽等) 和外海种由于在此种情况的影响下,而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部分热带暖水种随着水温的进一步下降而从渤海,黄海,东海中消失。由此,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也出现了下降。但是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浮游动物种类数都显示浮游动物种类数的分布仍与水温有关,仍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在冬季,解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是水温和盐度,DO和水深也会影响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冬季,随着沿岸陆源径流进入了枯水期,近海盐度也随之升高,近岸低盐种类也逐渐减少。此时中国近海水温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和寒潮的频繁影响,冷水团势力增强,外海暖流的势力减弱。于是较低水温海域中,部分浮游动物暖水性种类逐渐消失[5]。此时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会随着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明显降低而下降,从而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所以,在冬季浮游动物的种类数会降为四季最低值。但是浮游动物会为了适应冬季低温等水文环境的变化而增强代谢速率,所以其需氧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浮游动物会对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趋于敏感。所以,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溶解氧含量有关。此时浮游动物种类数的分布仍与水温有关,仍随着纬度升高呈明显递减趋势。
        4结语
        如今全球气候正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担忧日益增多,因此,生态学家们对于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的关注研究会更多。本文从群落的环境、结构、分类等方面来探讨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发现群落的分布、结构与众多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相信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动物们会有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李英年, 王启基.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环境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1998, 015(001):54-58.
[2]李庆康, 马克平.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增刊).
[3]刘金福, 朱德煌, 兰思仁,等.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与环境的关联[J]. 生态学报, 2013, 033(018):5731-5736.
[4]孙磊.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的关系[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 000(011):276.
[5]白晓航, 张金屯, 曹科, et al.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6, 3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