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环智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陈鹏鹏 北京 100101
摘要:本文根据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点,简要介绍了碳排放的基本情况以及实现碳中和的一些方法和措施,针对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现状,进一步指出在未来几十年,垃圾分类行业如何实现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碳;垃圾分类;全球变暖;碳中和
0前言
在2018年气候变化相关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变化报告表明,截止到本世纪底,全球气温上涨幅度将被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1],控制全球气温的上涨幅度将十分有利于维护广大民众和天然的生态系统,同时也能够保证当今社会长期、稳定的持续性发展。这个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主要取决于二十一世纪中期是否可以在整个全世界的范围上达成净零碳的排放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碳中和现象。因此,我国政府在2020年秋季举行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2],根据控制全球变暖的相关目标,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情况,制定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规划,该规划主要是我国要争取在2030年之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最高数值,并希望在2060年之前实现我国范围内的碳中和。该计划的实施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工业、能源以及交通等相关行业将开展一些转型升级的后续工作,实行低碳生产、生活的相应模式。
1碳排放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9全年,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约是500多亿吨,包含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类型的温室气体,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相关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相比2019年大约下降了6%左右。
现在,欧洲、美国等一部分的国家的碳排放的总量已经达到了顶峰,也就是说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已经不再增加了,并逐渐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自2006年开始,我国排出二氧化碳的总量已经开始超过美国变成全球第一 ,截止到2019年,我国温室气体的排出总量大约是140多亿吨,其中石化类能源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103亿吨,已经超过美国及欧盟等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会达到约107亿吨[3]。从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来说,占比相对最大的是传统的电力行业,它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的比例大约超过40%,占比第二是建筑行业和工业,它们的排放总量大约占比30%,占比第三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其所占排放总量的比例大约接近30%。
2碳中和实现的路径
“碳中和”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里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达成净零的排放。据有关部门的研究表明,要达成碳中和的目标主要围绕三个关键因素,首先是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以及交通行业等二氧化碳排出总量占比相对较高的领域,我们需要通过企内部的结构调整及科技研发水平的改进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污染能耗。其次是通过快速发展一些能够再生的能源,来代替原有的传统能源。最后是大力发展二氧化碳利用以及相关封存等先进技术,提高碳汇的储量等。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排出的温室类气体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石化类的能源。因此,要实现二氧化碳后期的碳中和,主要措施就是要降低石化类能源中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排放。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碳汇[4],每年全世界的森林可以固定的碳量大约能抵消同时期50%的石化燃料所排放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总量。另外,森林碳汇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一些植被将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干性物质,而干性的物质在通过腐烂以及燃烧过后,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将重新被释放到大气中去。正因如此,要达成碳中和,我们就必须尽量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减少石化类能源的使用。
3垃圾分类工作未来的展望
根据我国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各地要全面的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国的地级及以上的城市必须在2025年之前能够基本建立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应处理设施。如果只是考虑垃圾分类的工作,不论是生活垃圾的产生、以及后续的运输及处理,都将会与石化类能源联系。因此,在目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实施垃圾分类的相应工作,就需要降低垃圾分类中各个步骤里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
3.1减少垃圾源头产生量
减少垃圾源头产生量,首先是要限制消费终端垃圾数量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升,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增多。近些年以来,我国垃圾清运数量持续增长,每年垃圾的增长率大约为3%至7%。要减少消费端的垃圾产生量,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与生活垃圾的处理之间找出两者的平衡点,也就是要避免过多消费及浪费现象的产生,要尽量勤俭节俭,减少各种垃圾的产生量。另外,我们也要控制投放端垃圾的产生量及再生利用,一些废旧的衣物、废旧的家具等多种物品均可以重复二次使用,并可以利用设立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增加这些废旧物品的使用时间,尽量减少终端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相应压力。最后,增强政府的政策约束和引导力度,逐步限制一次性商品的生产和使用,鼓励和补贴居民使用可再生产品。
3.2大力推广新能源类型的环卫汽车
当前,我国已经把发展新能源类型的车辆当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战略措施,同时也制定了一些对应的政策及文件,例如,上海市政府要求已经建成的小区增加或者更换环卫车辆,70%以上都应该是新能源类型的汽车或电动能源的汽车。但据有关部门统计, 截止2020年,我国后续增加的约11万辆的环卫车辆中,纯电动类型的环卫设备大约占比数量仅为3.6%[5]。新能源环卫设备的占有比例总体较低,主要是由于设备售价相对较高、新能源的环卫设备使用里程受限于外部的环境及电池的存储技术等。正因如此,我们将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的管理手段,积极的引入社会上的资本来参加垃圾转运及处理的相关工作,逐步加大对新能源系列设备先进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力度,更快的提升新能源类型的车辆在垃圾转运及处理环节的应用。
3.3推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垃圾主要简单堆放或填埋,少部分垃圾被焚烧发电或堆肥处理。目前国内采用传统的垃圾处理办法已遭到各地民众日益广泛强烈的抵制。垃圾资源化处理是将垃圾分选为不同的类别,并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循环再利用,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垃圾资源化是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向。尤其对于中小城市或者县镇一级,采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是一个可行性更高的选择。建议政府大力支持资源化技术研发,从资金、税收和土地政策等一系列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完善垃圾资源化处置标准体系,对垃圾资源化进行整体合理化布局。
4结语
逐渐减少传统石化能源的消耗,是控制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环节。当前,石化类型的能源还在大量的使用,并且日常垃圾的产生[6]、以及后续的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理,都会与石化类的能源相联系。所以,我们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应该推动垃圾源头减量、积极的推进新能源类型环卫汽车等环卫装备的应用、强化垃圾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处理等相关措施,实行低碳生产、生活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实现我国制定碳中和计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九天,张璐.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初步探讨[J].热力发电,2021,5001:1-6.
[2]再协.“十四五”垃圾规划发布垃圾分类开启“焚烧+”时代[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05:166.
[3]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行政论坛,2019,2604:116-121.
[4]范文宇,薛立强.历次生活垃圾分类为何收效甚微——兼论强制分类时代下的制度构建[J].探索与争鸣,2019,08:150-159+199-200.
[5]齐绍洲,柳典,李锴,刘树,邓哲.公众愿意为碳排放付费吗?——基于“碳中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0:124-134.
[6]陈绍军,李如春,马永斌.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9:16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