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小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任波
[导读] 最近这些年,板栗小叶病是我国板栗产区爆发的一种严重危害树体的疾病,这种病症的出现会使感病树体的叶片形态明显比正常植株的叶片形态小,因此栗农将这种病害俗称为“小叶病”。以前将板栗树的这种病症认为是一种营养缺乏症,由于土壤缺锌、缺镁及树体内锌、磷的营养比例失调,属非侵染性病害,但多年来各地依照缺素症进行防治均未取得显著效果。

商洛市商州区闫村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任波    陕西省商洛市  726008

摘要:最近这些年,板栗小叶病是我国板栗产区爆发的一种严重危害树体的疾病,这种病症的出现会使感病树体的叶片形态明显比正常植株的叶片形态小,因此栗农将这种病害俗称为“小叶病”。以前将板栗树的这种病症认为是一种营养缺乏症,由于土壤缺锌、缺镁及树体内锌、磷的营养比例失调,属非侵染性病害,但多年来各地依照缺素症进行防治均未取得显著效果。鉴于此,本文就立足于板栗小叶病的症状表现,对这种病症的特性与危害、传播方式以及防治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板栗小叶病;症状;防治方法
        1.症状表现
        板栗树感染小叶病后,根、莲、枝、叶、花、芽、果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叶片初展期叶尖黄色,中下部绿色,成熟叶片沿叶脉黄化,叶片褚皱不平展,叶片异常狭小,从叶大小上看明显小于正常叶片:病树的枝条基部变粗,顶端常见枯死,节间显著变短,皮孔凸起变大,质地变得硬脆,木质部枯黄:发病中期树,刺苞膨大生长受阻,体积较未感病时明显变小,坚果成熟期刺束仍柔软,后刺苞逐渐失绿,干枯脱落:发病严重时树势严重衰弱,空苞比例极大,即使有栗果,果皮亦褶皱、瘪小、失去光泽,无商品价值,更有甚者,整株开花而不结实,7~8年后死亡[1]。
        2.特性与危害
        板栗小叶病具有传染性大、潜伏期长、根治性难的特点。栗树染病后有时是从树冠外围一个或几个大枝开始,有时全株同时发病,所以,板栗小叶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感病的树体先是变弱,产量降低,随着小叶病的积累和蒦延逐渐发展为绝产、叶枯枝死,最终导致整株衰亡。感染菌源在植株内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小树1~2年、大树3~5年,全株才表现出典型危害症状[2]。一株栗树感病后,若不及时防治,该病很快就会以病株为中心蔓延至周边其它栗树,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假以时日传染的可能是整个栗园,甚至是数千上万亩的大面积栗园。
        3.传播感染方式
        植原体专性寄生于树体韧皮部筛管组织内和介体昆虫体内。在自然界中病原主要依靠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介体传播。此外,植原体也可由带病的植株、砧木和接穗营养繁殖材料传播,及人工嫁接等方式传播。
        3.1.1媒介
        昆虫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如叶蝉、蚜虫、飞虱、茶翅蝽、斑衣蜡蝉等从韧皮部取食。传毒媒介害虫在病树上吸食树体韧皮部汁液后,再取食健树,健树就会被传染。
        3.1.2病株及嫁接
        通过带病苗木、嫁接(芽接和枝接)等均可传病。接穗或砧木有一方带有病原,即可使嫁接株发病。
        病原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转。一般病原物的运行与分布,在萌芽展叶时由下向上运行到树冠,秋季板栗枝条停止生长、栗果采收后至落叶前养分回流期由上向下运行到根部。夏、秋高温生长季节,在病株幼嫩组织中植原体含量丰富,地上部所表现出的症状也较明显;而在冬季,地上部病组织中植原体含量则明显减少,植株多处于隐症状态。病原侵入树体后向下运行,增殖后又从下而上运行到树冠。品种间的差别抗病力不同,有的品种发病率高[3]。植被丰富的栗园发病重,植被少、传病昆虫少,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此外,土壤干旱、土层瘠薄、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防治不力等导致树体衰弱的栗园,也会加重发病。与菌原体类原核生物一样,植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能被四环素簇抗生素所抑制。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不敏感。
        4.防治方法
        以控制传染源、清除病原菌、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为基础;以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合理修剪,最终增强树势壮树防病为中心;以树干打孔药物输液滴注治疗挽救为保障;同时结合培育良种、工具消毒、消灭刺吸式害虫传播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1加强植物检疫,保证苗木及嫁接接穗无病害
        严格执行检疫审批程序,严防调入、调出的板栗砧木苗木、嫁接接穗等繁殖材料携带危险性板栗黄化皱缩病植原体病原的传入和传出,杜绝传染源。杜绝从病区、病树及周边栗树上采集接穗作嫁接繁殖材料,进一步规范建立无病苗繁育基地和无病良种嫁接采穗圃;避免人为传染扩散。
        4.2选育抗病良种
        进一步从当地实生老树中培育和选育板栗抗病良种。
        4.3注意嫁接和修剪工具的消毒
        在病树上作业的工具要彻底消毒,减少工具的传病,避免人为交叉感染。可用小包装带喷头的修剪工具并用消毒液随时对工具,并用喷布消毒,非常方便。
        4.4彻底清除栗园零星发病树
        对发现零星少量的无经济价值的患病栗树及早锯除,将修剪下的病枝清除,带出栗园。包括病树要连根彻底刨除销毁,或春季萌芽时用草甘膦涂抹,消灭传染源,防止病毒繁殖扩散。切勿只剪除病枝或锯除病树,造成下年根蘖丛生,拖延刨树,否则后害无穷[14]。在原地补栽应该挖除病树1~2年后,没有残留植原体病根时再进行栽植。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健苗作嫁接砧木栽植苗。
        4.5加强肥水综合管理,提高抗病性
        秋季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增施磷、钾肥,改善树体营养条件,增强树势,促使栗树生长健壮,提高自身抵抗各种病害能力。展叶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药,喷布0.3%浓度的尿素+0.3%磷酸二氢钾+0.2%的硫酸亚铁制成的叶面肥,也可喷布其他多元素商品叶面肥。
        4.6消灭刺吸式昆虫传毒介体
        及时清除栗园杂草,不要间作白菜、芝麻、玉米等农作物,可有效减少传病叶蝉、蚜虫等害虫数量,减少昆虫传播机会。害虫严重时,可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0%氟啶虫胺腈·吡蚜酮、2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0%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杀虫剂喷雾防治。这些药剂具有内吸性强、速效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对蚜虫、飞虱、叶蝉、粉虱、蝽蟓、斑衣蜡蝉等刺吸口器害虫有特效。
        4.7树干打孔药剂输液滴注
        治疗防治最佳时期为栗树春季萌芽展叶期,京东板栗产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最好。此时,树液开始由根系向树冠上部流动,病原体随着韧皮部的筛管运转养分一起向上运输,应及时进行打孔输液药物防治。采用树干打孔注药的方式,先在树干刮去老皮,露白为止。在主干上离地面30cm处顺病枝方位用电钻或专用手摇钻倾斜45°角打3个孔,深2.5~3.0cm,孔间平面夹角120°(3孔均匀分布一圆周),用铁丝掏净孔中木屑。在树上高于1.5m处挂药袋。用带输液针头的专用输液塑料袋向树干孔内注药,调节流速调节器到药液不外溢盐酸四环素治疗效果很好,祛疯1号对板栗黄化皱缩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最好在秋季板栗采收后落叶前的10月养分回流期,再进行1次[5]。中、重度病树应连续治疗2~3年。用高压注射器树干注入四环素类抗生素,也能抑制植原体在韧皮部的增殖,可定期用1%盐酸溶解四环素粉进行注射,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板栗小叶病会导致已进入盛果期的整株树几乎不结果实,甚至造成树体死亡,是栗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因此,各板栗产区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和森防检疫机构要加强小叶病监测调査,同时监测板栗主要刺吸口器昆虫发生动态,掌握其发生情况、分布变化等信息,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及防治方案,指导栗农积极防控害虫,避免虫传病菌,最大限度降低出现板栗小叶病的几率,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京民.优质板栗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山西农经,2019,(13):110.
[2]胡俊.探讨农村板栗种植与管理技术的基本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0):184+190.
[3]黄民贤.板栗的种植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12(15):30+32.
[4]张春.板栗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109+111.
[5]石海生.板栗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7,(06):30.
作者简介:任波,1978.04.16,男,汉族,陕西商洛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林业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