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集合题解析技巧探究 曾诗晨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曾诗晨
[导读] 集合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的内容,它也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作为高中生,我们在数学学习期间,会遇到方程、不等式等与集合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可见集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在学习集合知识时,经常会出现在理解、应用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也就形成了模糊的认识,影响到了后续的学习。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曾诗晨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集合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的内容,它也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作为高中生,我们在数学学习期间,会遇到方程、不等式等与集合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可见集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在学习集合知识时,经常会出现在理解、应用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也就形成了模糊的认识,影响到了后续的学习。基于此,文章对集合题解析技巧,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集合题;解析技巧
        前言
        集合是我们高中入学后,数学课程学习的第一节内容,我们如果能完全掌握它的核心知识要点,才能更好地形成集合思想,理解和掌握数系的扩充,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为后续的方程和不等式解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在高一阶段,学好集合知识,关系到后续知识的学习,我们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集合知识进行探索。
        一、高中数学常见的集合
        (一)数集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们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各个学段的数域在进行不断拓展。在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引导我们学习各类型的数字,不断丰富数字的类型。其中,我们所学的所有数集,都可以利用集合的形式进行表示。比如说:自然数与负整数都属于整数;整数和分数都属于有理数。【1】。
        (二)方程解集

       
        (四)点集
        集合促使数与形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几何概念可以用集合论的方法进行描述。比如说端点到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又比如说,解析几何中符合相应距离点的端点的集合【2】。
        二、高中集合题解析技巧
        (一)定义法
        定义是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定义法是利用数学概念的定义进行解题。我们在解题期间,可以充分挖掘定义的知识内容,并将定义应用至解题的过程中。

       
      
        A.1      B.-1      C.2       D.-2
        解析:我们先分析集合的定义,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推断后面集合中含有元素0,前面几何中也含有元素0,并且只可能a+b或a为0。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后面集合中含有元素,能a+b=0,即b=-a.集合变成了{1,0,a}= {0,1,一a},显然a=-1,b=1,b-a=2。最终答案是C。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结合集合中的新定义,在解题的过程中,能让我们对自身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进行考察,进一步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期间,需要通过阅读,准确理解新定义以及运算的法则。
        (二)具体化方法
        具体化的解题方法指的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分析,进而看清问题的本质的方法。

       
       采用具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将问题变得直观,我们在解题时(,)可以通过直线思维分析问题,促使问题的解决更加一目了然。
        (三)直观化方法
        直观化的方法大多以图形结合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通过画图的形式进行解题,将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进一步促进我们的解题效率。

       
       我们采用画图的形式进行解题,辅助计算,能够加强计算的目的性。
        (四)简单化方法
        简单化的解题方法是将繁杂的解题进行化简,进一步求得解题的结果。

       
        所以,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需要通过列举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应用并集,进一步进行运算,需要注意≠符号进行探究,从问题的对立面思考问题,通过简便的方法得出最终结论。简单化的解题方法需要我们明确思路,进一步分析解题步骤,采用简洁的解题思路对题目进行探究。
        结语
        综上所述,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它蕴含了诸多知识要点,与数学其他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学习集合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在题目练习中不断进行实践,进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作为高中生,我们首先要学习集合的发展由来,并学习数学先辈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其次,我们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学习集合的核心内容。最后,我们要学会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学习集合的同时,结合其他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进一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广雷.解集合题的常规途径[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0(09):37.
【2】王秀彩,蒋晓东,张浩.集合及其运算[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Z1):96-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