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 王中明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王中明
[导读]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设计是提高人们居住和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人们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山东荣安集团有限公司  王中明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设计是提高人们居住和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人们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文章先对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提出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设计时的原则,最后分析其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设计;城市建设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可解决城市中的内涝和水资源利用问题,避免城市受干旱、洪水等灾害的影响,降低城市经济损失。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需要城市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水洪水管理理念,将城市比作海绵,科学吸收和处理城市中的雨水,可较好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有效预防和应对城市可能遭遇的雨洪灾害。海绵城市理念是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以解决我国水资源浪费问题。科学设计和规划海绵城市,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避免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可有效改善城市水污染状况,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压力,有效控制城市地下水中的含水量,解决城市的旱涝问题。例如,在城市处于干旱季节时,可利用以往储存的水资源,缓解水源压力,降低旱灾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雨水季节应对洪水时,可利用排洪功能加以防范,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2海绵城市理念在现代化城市规划中的原则
        2.1因地制宜
        很多学者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喜欢借鉴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是这些国家本身的地下排水设施就修的相当不错,且具体的气候也与我国差异很大。同样,我国的各个城市也有自己特点,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应考虑每个城市的具体需求和城市特点,根据城市人文、地理、经济、水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当地城市内涝防治具体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城市进行个性化规划设计,合理地开发建设海绵城市。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雨水花园、植物沟、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沉式绿地和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植被物种选择上,应选择耐淹植物,避免因较长时间泡水而影响其生长,同时绿地设计时要注意物种搭配,选择适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群组,从而达到更加稳定的绿色基础设计,利于水体净化和蓄存功能。
        2.2协调性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的协调性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社会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环境之间三者达到稳定的关系,也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首要原则。在实际的海绵城市设计中,人们需要着重关注道路的绿化情况,并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确保设计工作与实际的道路行车实践相匹配。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提前性的产出与投入、开发与保护的设计计划。并在交通要道和车辆人流量较大的地区设立绿化隔离带和绿化平,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使整体海绵城市设计更加完整和高效。
        2.3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对海绵城市设计进行环保性和创新性的改良。目前在海绵城市设计的过程中,绿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往往会进行多种多样的植物栽种,并对需要保护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专业化的设计。这样一来,城市绿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满足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



        3海绵城市理论下城市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建设城市生态水绿体系
        关于海绵城市建筑,人们应该站在生态的角度去思考,使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的平衡点,在保障人类基本的城市设施需求时,提高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作为关键的突破点,让水绿体系成为现代化城市设计的主题。水绿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城市设计绿化要求,还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尘防沙的作用,为提升城市环境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水绿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长期影响进行有效分析,充分考虑水源、河道等的长期发展状况,避免水利体系建设对城市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2有效运用城市设计的植物优势
        在过去的城市设计过程中,大多数设计人员只对城市设计进行简单的基础功能设计。随着人们对于城市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植物的优势,将植物作为提升城市绿化设计水平的重要工具。植物的利用不仅能够帮助减少城市中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污染,提升人们的居住水平。通过城市设计与绿色植被的巧妙结合,逐渐形成良好的海绵城市生态圈,对绿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绿色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自然植被与实际设计环境相结合,将城市设计与公共设施发展规划相结合,达到两者的平衡,使海绵城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3强化生态海绵体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应重视对生态海绵体的改造工作,提升生态海绵体的功能性。可充分发挥天然湖泊、草原的作用,加快城市生态化建设,净化污水再使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土流失发生概率。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生态海绵体的保护,避免其被破坏,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构建人工生态海绵体,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并予以科学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完整,维护城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实施绿地建造工作、建设人工园林等方式,强化城市生态海绵体。
        3.4完善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市政工程建设、民用或商用建筑建设等需要,补充完善修建性详细规划。在规划时,除了要参考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规划要求,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收集建设项目的相关资料,为规划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做好现场调查,获取地质资料、水文资料,以及排污、供电等资料;设计规划控制指标,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并提供规划说明书,包括用地布局、景观特色、空间设计等。
        3.5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
        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要求。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的蓝线与绿线,将低影响开发的要求转换成地块规划设计要点,鼓励节约用地,提高绿地率,提出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等特色控制指标,并在管理图则中界定地块绿化空间与城市生态廊道或生态斑块的衔接。通过细分雨水管理单元,结合各个单元的特点,在参照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编制适合管理单元特点的详细规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城市设计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影响。为了不断提高城市设计的有效作用,人们在实际的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海绵城市理念,提高景观的人文性和独特性。同时关注设计的亲切感和个性化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为人们提供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文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192-193.
[2]张冬,雷海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7):166-167.
[3]吴迪.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街区设计研究[J].锋绘,2019(5):221.
作者简介:王中明(1982年2月14日),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