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与国土资源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薛淑艳
[导读] 建设用地的合理化流转,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遵循程序进行操作管理,从整体上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当前的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建设用地的价值,要求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的工作观念、思路,探索创新的发展道路,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鹤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薛淑艳   黑龙江鹤岗 154101

摘要:建设用地的合理化流转,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遵循程序进行操作管理,从整体上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当前的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建设用地的价值,要求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的工作观念、思路,探索创新的发展道路,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分析建设用地与国土资源规划设计。
关键词: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合理流转
        引言
        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工作要点,积极推进,从多角度出发优化设计,结合实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土地流转的方式,创新流转的模式,完善流转的制度。社会不断发进步,对土地的合理流转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需要从规范化的角度层面加强重视,满足实际土地流转的需要,并从多角度进行积极优化,有助于落实相应的工作,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1、国土资源规划现状
        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是支持人类存活的关键,也是确保人类发展的首要前提条件。为了让中国所有国土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相关部门专门建立了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处理国土资源的规划问题。经过分析后发现,若是可合理利用中国每一分国土资源,可有效缓解人口快速增长的不利影响,快速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发展至今,中国的国土资源部门已经探索出168个矿种,具体有四种类型,分别有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其中,能源矿产是石油、煤炭等资源;金属矿产则有铁、铝等资源;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钻石等资源;水气矿产有地下水、泉水等资源。在上述资源中,能源矿产、金属类矿产等,很多资源均是不可再生的,代表我国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性,使后人缺乏发展资源。在全球中开采的矿产类型有160种,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有80多种,根据其特性来看,有11种为能源矿产,59种为金属类矿产,92种为非金属矿产,6种为水气矿产。上述国土资源包括可再生的、不可再生的,比如,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在开采后便不可再生。国家应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应加大开采力度,提升其使用率。由于中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地域影响出现差别,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宏观调控和规划。
        2、国土资源规划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土地利用率低
        发展至当下,中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不少落后地区仍旧沿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分配国土资源。比如,没有事先规划各地盲目建设工业区域或农业用地技术太过滞后等,均是较为比较普遍的现象。结合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当前有40%的地区出现了资源利用不当的情况,易导致中国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也不符合中国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2.2国土规划不科学
        在规划中国国土资源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注重为局面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应综合多方因素考量,确保是否对国土资源进行规划,避免国土资源的过度开采。现如今,我国在农业用地方面规划很不科学,很多耕地都被用来建设居民楼或是工厂,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污染了当地的环境。所以,这是当前应尽快处理的问题,站在宏观层面规划国土资源,促进健康、有序的长远发展。
        3、国土资源管理以及建设用地策略
        3.1国土资源管理策略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从多角度进行考虑,注重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1)结合制度强化流转管理。


随着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相应的制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为了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高质,需要结合制度的要求进行落实流转管理。应有原则性地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依照规章制度推进土地流转的各项工作,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不可轻易发生动荡的现象,坚持尊重民意、事实、历史,从发展、保护农民权益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实现既定管理的目标。(2)注重流转方式积极探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应充分重视流转方式的选择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创新工作开展的方式。土地两权分离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提升产出率及商品率,有助于市场化竞争。在对土地流转推进的过程中,应将组织流转和自由流转有机结合,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流转方式,提升土地建设发展质量。自由流转主要通过农户直接流转,组织流转的方式比较多样,如反租倒包、流包转耕等。
        3.2建设用地流转策略
        建设用地进行流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设计,制定相适应的流转策略,提高流转的质量。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完善构建。为了保障建设用地流转的合理科学,需要重视落实相应流转策略,不同的操作环节需要有相适应的制度作为支撑,进而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流转的质量。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的支持,可保障实际操作的规范化、操作的质量。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采用土地基准地价作为参照的最低限价制度,所有者出让及出租用地使用权,获得土地收益应纳入集体财产统一化管理,通过应用鼓励措施组织自行村庄搬迁改造,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科学整理,在完善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指导下进行构建。注重合理流转机制的健全。为了保障建设用地的流转顺利开展,保障流转程序的规范化,需要建立合理化的流转机制,地方可指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国家未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规但流转存在的状况,可采用地方立法,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相应制度的基础上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内容,归入有形土地市场,并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出让及出租等行为。除此之外,应明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条件、范围,并完善细节方面,可充分落实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化措施。在我国当前的发展背景下,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从相关制度角度出发,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土地流转的各项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提出土地承包制度,在制度实践运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维护,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规章,保障农民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稳定发展,结合相关制度要求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水平。
        3.3明确集体建设用地的相关产权
        土地产权制度与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意义重大,作为整个集体建设用地可流转的基本和原则,土地产权制度要求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对人们所拥有的不动产进行分析,其中流转的根本是土地权的转让。从目前来看,我国需要以提高集体土地拥有权和地籍管理效率为主题,明确土地的使用权拥有者,采取土地登记的形式来实现这一工作的大力落实。其次,上级主管部门需要细化集体建设用地的相关权利,具体包括买卖权、使用权、继承权、收益权和抵押权,保证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能够对各自的言行举止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之中的要求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分配利益的清晰性和科学性。
        结束语
        土地资源管理与建设用地合理流转,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之中的重点工作,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联系,了解土地资源使用的限制条件,不断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参考文献:
[1]黄海.国土资源管理与建设用地合理流转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13-14.
[2]胡小娟.国土资源管理与建设用地合理流转[J].四川水泥,2019(3):166.
[3]单洪江.国土资源管理与建设用地合理流转[J].吉林蔬菜,2019(3):57-58.
[4]刘继良,李佳武.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努力服务新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9(Z2):52-53.
[5]刘会和,肖敏.国土资源管理创新须三面突围[J].国土资源导刊,2019,6(10):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