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李艳红
[导读] 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发展中,为了更好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出现了很多的教育理论,比如说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
        李艳红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长沙中学
        【摘要】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发展中,为了更好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出现了很多的教育理论,比如说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并且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两种理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的上升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内,运用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教学应用
        
        现阶段为了提高初中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已经开始了新课程改革教育,而新课改的核心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新课改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大家共同探讨。
        一、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学习理论的具体方式
        学习理论是由布鲁纳所提出来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具体学习特点来具体实施的,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应用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在具体应用该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对该理论掌握不明确。以下就如何应用该理论展开了详细的论述[1]。
        1、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要掌握好具体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效果的提升就会变得非常明显。首先,教师对于学习的重点应当注意把握,这些一般都会在课程中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对于重点进行重新罗列和梳理,但是要特别注意重点内容不能与教材考纲的内容偏差太大。其次,对于难点的把握。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评,只有在考评过程中才能发现具体的难点所在,一些难点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一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仍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将难点的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2]。
        2、组织协作学习活动
        在初中阶段,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所以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认知范围是有限的,对于很多疑难问题,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不断地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有些教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认为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往往花费的时间比较大,不愿意采取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实际上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掌握和理解来说是更加容易的,所以这种方式虽然花费时间长,但是相应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而且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总的来说,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大于坏处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运用该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特别是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的讨论。
        3、创设情境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比较强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比较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而情节教学的方式也是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该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说通过将一些化学知识与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对一些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创设课程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该方式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可以有效的改善初中学生认识水平限制。在具体的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内容一定是与所教授内容息息相关的,其次,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让情景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情能力[3]。
        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学习动机理论的措施
        学习动机理论是指可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维持相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种理论。一般来说,学习动机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强化理论要求,通过激励行为或者惩罚行为来强化学生对于某一行为的落实;其次就是皈依理论,然后就是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等等。由于学习动机理论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难度就更加大,为了更好的帮助教师利用学习动机理论,那就提出了几项措施。
        1、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也已经涉及到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的,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首先一定要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处于一个辅助性的位置,要帮助教师转变具体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提问以及布置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2、采取有效的利用反馈与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专注于教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和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比如在反馈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再如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再采取只用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应该采取综合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学生目标实现的程度来综合的评价。如此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3、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理论
        皈依理论,在学习动机理论中所占据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归因,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归因方式既不能过于极端,也不能过于积极,要引导学生进行归因的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来改变学生的某些行为,比如说在学生完成某项任务以后,一些态度比较消极的学生就将完成某项工作的功劳归功于运气方面;而一旦实践失败以后,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归因,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学生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正确的归因和适当的归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运用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效果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现阶段我们国家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比重在逐渐的下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通过实践也证明了这两种理论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希望本文中如何运用这两种方式进行的相关论述,可以给学校、老师们一些建议和启示。

【参考文献】
        [1]程丽萍.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2021(07):123-124.
        [2]赵丽楠.学习迁移理论在珠心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珠算与珠心算,2021(01):23-27.
        [3]耿欣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2):12-13.
        [4]王帅兵,陈海峰,赵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3):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