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钟淑芳
[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心理教育与城市化进程要求极不协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钟淑芳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实验小学   514300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心理教育与城市化进程要求极不协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当前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格局、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慢慢的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侵蚀,需要正确的引导。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主要用来共同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能养成正确的观念。本文分析了少年儿童现在的心理状况、重点论述了家校合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以期给小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塑造小学生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城镇化进程;
引言:
        少年儿童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张,渴望得到关注和尊重,极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侵蚀,容易受到诱惑。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小学生大部分的活动场所是在学校,但是学校有大量的教学工作要做,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家长一起引导,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家校合作是一种互补的理念,用更大的力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及时发现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共同解决,避免学生出现极端的思想和行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当代农村小学少年儿童心理现状
        1.1少年儿童与家庭结构环境间的关系
        在家庭环境中,少年儿童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了十多年,在这个渴望有自我意识、打破陈规的年龄,少年儿童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逆反心理。他们对打破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有一种执念,经常与父母的意见相左,但是这并非是不可调和的。他们处于一个正在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年龄段,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经常会出现与父母言传身教有所不同的情况,这时候他们往往会相信自我的判断。除此以外,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于父母的说教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有过激的言论,从而造成亲子矛盾,这在青春期的小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对于新事物有特别的喜爱,有些新事物可能会与老一辈人的观念严重不合,从而造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1],最终导致冷战、言语过激等情况。有些少年儿童在这个阶段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诱导,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与父母“唱反调”,做出违背本心的事情。这些都是当下少年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在家庭环境中很容易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得当而爆发冲突,父母在对待亲子关系的时候应当慎重、谨慎,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避免孩子出现过激言论和行为。
        1.2少年儿童在校心理现状
        校园生活占据了少年儿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学生们最重要的地方。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渴望得到关注,经常有标新立异之举,如:剪新发型、打耳钉、染发等举动,有些少年认为这样会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在这个时间段的少年也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重,然而这个时期的少年并不能妥善的处理好人际关系。面对同学们的些许冒犯之举,不知道如何把握处理的分寸,最终导致殴斗等事件的发生。面对老师的教导,容易出现误解,最终引申至某一门学科的厌恶,导致严重的教学后果。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一个对异性有所好感的时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很多少年并不能正确的处理这样的情感状况,不明白学习为主,没有完全了解中学学习的繁重和重要性,从而出现“早恋”问题,这方面还需要教师施以正确的引导。最后,由于当今教学任务的繁重,少年在心理上对各科目的学习容易出现“厌学”等心理,在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也非常容易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

上述各种心态都是少年在学校学习期间容易出现的心理状况,也是现在非常普遍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和家长都要注重如何能正确疏导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关注,养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在城镇化的基础上提倡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2.1提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之外,也必须要参与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当中去,要善于和家长的交流沟通,这就要求班主任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的将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告知班主任,让班主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分析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并且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这种来自家长的反馈更有意义。另一方面,在校期间,班主任要把学生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并且要给出自己的建议,不能让家长采用不当的教育方式,这反而会适得其反。现在的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各个学校都建立了“家长群”,班主任和家长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2创新家校合作形式
        家校合作形式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就是家长会,许多学生对家长会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主要是由于班主任会在家长会上公布这一学期的成绩,并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让家长知悉。这种形式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可以创新家校的合作形式,将家长会的会谈内容做一个彻底的改革[3]。新型的家长会以解决学生问题为主,可以由学生自己写下自己的问题,由自己的家长进行阅览,对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对一些学生的通病给家长讲解清楚,让家长一起解决。对于学生的个人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家访或者私下谈话,与家长沟通,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学生的错误,这样既提升了沟通的效率,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2.3家校合作,共同学习
        在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班主任和家长都不能算是专家,他们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负责,要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这本身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班主任要在网络平台上与家长一起参与小学生心理教育的讲座或其他形式的知识学习,让家长明白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让教师懂得如何处理好学生在学校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小结
        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现阶段青少年主要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二者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这需要双方提供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创新家校合作形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来完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张洁. 浅谈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J]. 农家参谋, 2019, 619(10):34.
        [2] 吴珺. 浅谈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08):1-1.
   [3] 闫建军.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基础教育参考, 2020(2):70-72.
   [4] 田红荣. 浅谈班主任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3):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